焦點
中國經濟重復原有模式
瑞士信貸投資年會
2006年10月24-25日
瑞士信貸亞洲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認為,2006年中國經濟將重復近年來的模式,年內見底,明年早些時候則會反彈。今年來宏觀調控措施的影響正在逐步顯現,但經濟向下的壓力將使得銀行在宏觀調控中受到的限制被逐漸放松,經濟活動不久將迎來又一次提速。投資復蘇的動力主要來自交通、機器設備、特殊機械等方面的固定資產投資,以及各地的“煤變油”項目等。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余永定認為,從資本、勞動力、人力資本和技術進步等各方面來看,中國經濟的長期增長潛力都處于相當良好的狀態。但是,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過高及其可能的波動,給中國經濟帶來了一定的風險。對此應及早防范和解決。采取相對緊縮的貨幣政策是非常自然的政策選擇。而從根本上說,這是一個長期的結構性問題,只有不斷推進經濟和金融改革才能實現。
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麥金農認為,在匯率問題上,中國應避免重蹈日本的覆轍;人民幣過多的升值并不能消除巨額經常項目順差,相反可能導致經濟在升值預期下陷入零利率陷阱。人民幣匯率應保持緩慢爬升,升值幅度應盯住中美通脹率之差。一旦美國通貨膨脹結束,美元資產利率下降,中國人民銀行就應當宣布升值結束。
(詳見《財經》雜志網絡版www.caijing.com.cn“每日特稿”、“財經文萃”)
政策
產權改革方向正確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 趙世勇
研究論文“產權結構與中國制造業的產業效率”
2006年10月
根據第二次全國基本單位普查數據的研究表明,國有產權對產業效率有相當顯著的負效應,制造業中國有企業的比重每增加1個百分點,產出平均下降1.27個百分點;非國有產權,特別是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包括港澳臺資企業),對產業效率具有顯著的正效應,各類非國有產權的比重每增加1個百分點,產出平均升高0.6至1.48個百分點。
此外,在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家資本對產業效率有顯著的負效應,但在股份合作制企業中不顯著;集體資本的效應在三種類型的股份制企業中都不顯著;個人資本和法人資本在有限責任公司中有顯著的正效應,而在股份合作制和股份有限公司中正效應不顯著。這些結論表明,競爭領域國有企業民營化的產權改革方向是正確的。
社會
農會成功的關鍵
世界銀行 傅安恒等
世行報告《中國農民技術專業協會:回顧與政策建議》
2006年10月19日
中國發展農民專業協會的必要性很強,并且正變得越來越強。在變化了的政策和市場環境下,農民們意識到,有必要依靠集體力量,向小規模農業生產者提供民營部門和政府無法按要求提供或根本無法提供的服務。其經濟好處主要包括可以擴大供應能力,生產資料采購可以更經濟,有助于獲得更多的公共或非公共服務等。
農民專業組織成功的關鍵是如何賦權于農民,使他們能夠實現自助并按這一目標建立農民組織。這意味著政府要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
對政府的具體政策建議包括:頒布適當的法律和管理規定;培育良好的商業環境;限制對農民專業協會的補貼和直接資金支持;鼓勵和促進農民自有和自我管理組織的發展;使農民專業協會的發展具備包容性,但需要意識到絕對貧困的農戶的參與障礙;等等。
國際
全球服務業新趨勢
商務部政策研究室研究簡報“當前世界服務業發展新趨勢、新特點及其對各國經濟的重大影響”
2006年10月16日
2004年全球服務業總體規模達到了28.08萬億美元左右,其中高、中、低收入國家分別占84.37%、13.5%和2.13%。
近年來,全球服務業呈現出如下發展趨勢:
第一,自2003年世界經濟進入新一輪快速增長期以來,全球服務業保持了快速增長態勢。而且,發展中國家服務業也加速發展。
第二,普遍呈現向服務型經濟轉變的趨勢。發展中國家普遍進入服務業比重迅速提升的時期,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從1990年的45%提高到2004年的52%,其中一些國家已實現或接近實現向服務經濟的轉型。
第三,服務業結構出現重大調整。知識密集型的現代服務業成為服務業的支柱產業,傳統服務業的服務模式和經營模式也不斷創新。
第四,生產服務業已成為發達國家的支柱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