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殖中心要求所有的醫護工作者都銘記著這樣一句話:一切為了患者,為了患者一切,為了一切患者!的確,男性科所面對的是一些特殊的患者群,臨床的不孕不育、性功能障礙、前列腺疾病等又是涉及人類隱私的癥候群,所以在實施醫療服務行為時不應等同與一般疾病。隨著現代醫學模式從單純的生物醫學模式轉換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醫學的對象是“人”而不是“病”,是由生物、心理和社會三個方面構成的完整的人,因此具體臨床工作上要重視心理應激,應用心理療法;營造人文環境,提供人性化服務;做到適度醫療,同時解決他們難為情、難開口、難堅持等“為難”心態。
男科學是一門與婦產科學相對應的新興學科,是專門研究男性生殖系統的生理學、病理生理學和治療學以及男子生育調節的科學,是現代醫學科學中亟待開發的重要領域之一。婦產科學作為研究女性生殖系統的學科早在100年前就已成為一門獨立學科,可是令人遺憾的是,荷蘭學者雷文·虎克早在1677年就利用自己發明的顯微鏡發現了精子,這比發現卵子早一個半世紀,但有關男性生殖活動的研究一直停滯不前,遠遠落后于女性生殖活動的研究。直到1981年國際男科學會(ISA)成立以及1995年中華醫學會男科學分會成立,才標志世界及我國男科學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那么怎樣才能真正體現“一切為了患者,為了患者一切,為了一切患者”的精神呢?男科門診中,較為常見的是男性不育癥的患者,由于“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等傳統觀念以及想生孩子的迫切心理的影響,他們往往表現出焦慮、抑郁等獨特的心理學特征和固執、內向、多疑等人格特征,不良心理應激可影響下丘腦-垂體-睪丸軸的正常生理功能,從而對精子發生及精液質量產生不良影響。而且,焦慮、抑郁、“求子心切”等心理負擔是導致不育癥治療(特別是應用輔助生殖技術治療)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不育癥診治過程中重視心理應激對生育的作用,密切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況,有意識地采用一些心理療法,如家庭和社會的支持、心理干預等來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提高不育癥的治療效果。例如,在接受試管嬰兒技術助孕治療的男性中,較為集中地表現兩種不良心理狀態:其一是悲觀厭世,這類患者往往是經過了多年的多方求醫尋藥,花費了大量的資金、枉費了許多寶貴的時間也沒有結果,才決定“最后一搏”;成功了便大喜過望,失敗了便似天塌地陷。另外一種是盲目樂觀,這類患者一旦選擇了試管嬰兒技術助孕治療,便好似立即重獲新生一般,他們認為既然花費了那么大的精力和費用,作為實施治療的醫院一定會給自己一個滿意的結果的!對于這樣兩種迥然不同心態的患者來說,都是不利于最終的治療結果的,對待前者我們更多地是通過與其促膝談心,或是像兄弟般關心他們就醫期間的日常生活,以取得他們的信賴,更好的調整他們的心態,使其保持愉快樂觀的心理去接受每一步治療過程;對于后者,我們盡可能多的向患者夫婦講解試管嬰兒技術常識,讓夫婦雙方懂得試管嬰兒技術是建立在自然懷孕基礎上的一種助孕措施,它并不是一把萬能鑰匙,有的夫婦可能一次操作就懷上了寶寶,但也有可能失敗,要以一種平常心來應對各種狀況。
男科患者在檢查化驗時同樣需要感受溫暖、得到關愛、受到尊重,如患者需要留取精液標本檢查,必須設置溫馨且富有人性化的取精室,讓病人方便地留取標本進行檢查,而對于較難留取的患者,可以輔以圖片、音像的刺激,對留取時間較長的,要耐心等待。再如,許多病人需要使用尿道拭子取樣,特別是在進行衣原體檢查時,要求拭子插入尿道3cm~5cm,非常疼痛,我們要耐心解釋說明情況,人性化服務,保證診療規范、順利。
作為男科醫生,除了利用現代先進的醫療技術對其進行明確診斷及積極治療外,進行合理的心理疏導顯得格外重要,要鼓勵病人對病情有正確的認識,樹立生活的信心,此時,醫生的關懷和鼓勵可能會挽救病人的一生。男科學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其診療技術日新月異,我們更要追求男科診療水平與人文關懷和諧發展。
●許主任咨詢電話:024-23385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