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有理走遍天下。現在看來的確是這樣,有“禮”走遍天下。
“禮”字顧名思義是風俗習慣和道德觀念所遵循的禮節,在人際關系中起到了潤滑作用,禮貌的待人,說話和顏悅色,給人以愉快的心情;作為禮儀之邦,“禮”字是文明待人的內在修養,是超越時代的現代人必備的素質。美好的含義被別有用心的人群作了本質上的改變,求人辦事,拉關系走后門的手段,做違法的勾當的階梯,改變了禮儀的藝術。這些狡猾的人利用送禮打開領導者的大門,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這些領導者臉不變色地接受,而且毫不猶豫地為送禮者打開方便之門,玷污了人性的美麗和做人的準則。
“理”是講道理,是做人的起碼應遵循的原則,也是社會公共生活的準則,只有按理辦事,社會才會井然有序,才能建立社會主義的和諧社會,依據一個理字,才能理智地生活在這個社會環境中,如果處處置理字于不顧,社會將是一片混亂,所產生的后果不堪設想。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以理服人,用理性解決沖突。有理才能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無論做任何事情,都要心存理解,處處為別人著想,遇到無理爭三分者,更多的是用理說服此人,我想:無理取鬧者也無顏面在繼續爭三分了。
在現實生活中,如何理解“禮”和“理”,有禮還是有理,我個人認為:做事不失分寸,寬宏待人,禮貌在先,用理與人相處,心存善念和理解,處處為別人著想,共建和諧社會,也舒展了自己的心情,何樂而不為呢?
然而,當今社會卻有相當一部分人,把那變性的“禮”字巧妙地作了化妝,把親朋好友的走動,變成了與官僚者的金錢溝通,為人處事中泛著銅臭,淡化了人與人之間的真誠和熱情,在這些人的眼里閃爍的是鈔票這個大禮包。提干、晉級、調動等都明碼標出個價格,讓人感到心寒,失去了70年代的有理走遍天下,靠真本事吃飯的本質,縱然心中裝滿學問,口袋中缺少鈔票,也只能委曲地過著“命中注定的生活”。假如一個暴發戶油頭粉面,粗粗的手指握筆都成了問題,依靠那美妙的鈔票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擇業晉升。國家三令五申的強調反腐敗,不但沒有遏制,反而更加猖獗,讓正義人的心中發出感嘆,為了明天擔憂,為了社稷擔憂。
當今社會在建設和諧,沒有理很難前行,理論和理解都在理字上作了闡述,其實質還是有理才能適應這個社會,不講道理地潑婦罵街是沒有文化、沒有素質的表現,只有在那些小市民中才能看到,文化層次的提升,也提升了人的理性觀念,為這個社會也增添了理性色彩。
我們心存著有理走遍天下的理念在求索的道路中前行,不要褻瀆了“有禮”的內在含義。無論“有禮”還是“有理”,都不能喪失人格的尊嚴。國尚禮則昌,家尚禮則大,身有禮則身修,心有禮則心泰。時刻必修自己的品行,嚴格要求自己,知書達理,這樣在人生的道路上,才能留下光輝的足跡。
(責任編輯/劉亞麗lyl@liaohewenxu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