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方曙 沈衛平 譯
大家都知道,腸道內如果有害菌占據優勢,會引起便秘,便秘持續下去,腐敗糞便會產生有害物質,并影響全身,從而引發口臭、體臭、皮膚長疙瘩等多種病癥,長時間的便秘甚至可能引發結腸癌。這就是說,保持腸道健康,對全身健康都會產生積極影響。那么,你的腸道健康狀況如何呢?下面是有關腸道是否健康的幾個檢查項目,你不妨自我檢測一下。
1.腸道健康度檢查項目
(1)在外吃飯的機會多
(2)幾乎不吃酸奶等乳酸菌食品
(3)經常飲酒
(4)吸煙
(5)愛吃速食食品及零食
(6)幾乎不吃豆類、海藻、根菜類
(7)經常吃肉類及脂肪多的菜肴
(8)不注意喝水
(9)經常睡眠不足
(10)經常餓一頓
(11)不吃早餐,或僅喝一杯咖啡了事
(12)作息時間無規律
(13)幾乎不運動
(14)每天步行時間少于1小時
(15)肌肉軟弱無力
(16)身體及臉部容易出現疙瘩
(17)經常頸肩酸痛
(18)手足發冷
(19)容易頭痛
(20)工作繁忙
(21)經常感覺壓力大
(22)經常焦慮不安
(23)疲勞不易消退
(24)容易感冒
(25)很少晨起解大便
(26)沒有每天固定時間解大便的習慣
(27)入廁后到解出大便費時間較長
(28)不是每天都解大便
(29)放屁臭
[結果判定]
符合項目越多,腸道健康狀況越差。符合1—14項的人,腸道內有害菌占優勢只是時間問題。有必要改善日常生活習慣,特別是飲食狀況。符合15—29項者。腸道內有害菌可能已經增加。并正在產生有害物質,為了解除便秘,需要立即改變生活習慣。
2.大便狀況檢查項目
大便是身體健康狀況的晴雨表。觀察排便次數、大便量、大小、形態、顏色、軟硬、氣味等,可了解腸道健康狀況,同時反映出某些疾病的征兆。健康情況下的大便,外形應成形,顏色應為黃色或黃褐色、棕褐色、棕綠色。氣味方面,雖然也臭,但不是那種難聞的惡臭。但如果出現下面的情況,則要引起警惕。
(1)大便量經常很少
(2)顏色發黑
(3)顏色灰白
(4)大便不成形,呈水樣便
(5)糊狀便
(6)大便粗而短
(7)大便干硬,呈彈丸狀
(8)大便細
(9)大便臭味重
(10)大便上有粘液
(11)大便帶血
[結果判定]
●符合第(1)項者,食物纖維攝入少,當然大便量就少,容易引起便秘,應加注意。
●符合第(2)項者,可能是食物或服用藥物的影響。也有可能是食管、胃、十二指腸、小腸等處有潰瘍或腫瘤,引起出血造成。這種情況應去醫院檢查。
●符合第(3)項者,脂肪攝入過多,或肝臟、膽囊、胰腺有疾病造成,應去醫院檢查。如果是因胃部X線檢查時吞服鋇劑造成的大便灰白,則不必擔心。
●符合第(4)項或第(5)項,消化不良可出現這種情況,但如果持續多日,大便顏色異常,伴有劇烈腹痛和血便,應盡早去醫院檢查。
●符合第(6)或第(7)項者,是一種便秘狀態,糞便因水分被過度吸收造成干硬。
●符合第(8)項者,消化不良或水分攝取過多引起。痙攣性便秘及腸道過敏綜合征也可出現。結腸有息肉或癌癥時也可出現。應去醫院檢查。
●符合第(9)項者,因食物影響可使大便臭味加重。但經常大便惡臭,說明有害菌大量繁殖,產生了有害物質。應注意改善飲食及生活習慣。
●符合第(10)或第(11)項者,痔瘡可見大便帶血,結腸癌、直腸癌、潰瘍性結腸炎、食物中毒等疾病也可出現,需去醫院做檢查。如果只有粘液無血液,應考慮是腸道過敏綜合征。
3.結腸癌危險度檢查項目
便秘讓腐敗糞便在腸道蓄積,其結果是直接引起結腸癌的發病率增加。結腸癌的早期癥狀主要有3點,第一是腹痛,但這種腹痛常常是脹痛,有墜重感,因此很容易忽略,等到出現明顯腹痛時,癌癥已經進展到一定程度了。如果常常感到腹中不適,就應盡早去醫院檢查。第二是大便異常。過去從未便秘,現在經常便秘,或者出現原因不明的腹瀉,或者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這些癥狀就要注意了,另外,腸道內有息肉或癌腫,大便就會變細或變扁。第三是出血。如果出現大便里混有血液,或便后擦拭的衛生紙上有血,不論出血量多少,都應立即去檢查。癌癥引起的出血常常會被誤認為是痔瘡出血這種情況務必注意。切勿因為出血量很少,就聽之任之,一拖就是一年半載,這是很危險的。下面的項目可自測:
(1)喜愛肉類及脂肪多的食物
(2)幾乎不吃豆類、海藻類、根菜類食物
(3)幾乎不吃酸奶等乳制品
(4)吸煙
(5)喜愛喝啤酒,經常喝
(6)食欲不佳
(7)經常便秘
(8)經常腹瀉
(9)便秘與腹瀉交替
(10)大便變細
(11)腹脹,有墜重感
(12)大便或衛生紙上有血
(13)大便上有粘液
(14)腹痛
(16)最近突然出現貧血
(16)家族中有結腸癌、胃癌、乳腺癌病例
(17)沒有定期去醫院做結腸檢查
[結果判定]
符合的項目越多,結腸癌發生的危險性就越高。符合(1)~(5)項的人,請注意改變生活習慣,這些習慣容易引發結腸癌。符合(6)~(7)項的人,建議做一次腸道檢查。
(摘自《清腸排毒養生法》一書,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責任編輯孫連民,定價15.00元)
(編輯 樊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