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書,天天抱怨。
筆者從事古籍的整理研究工作,常需查閱工具書。而這些工具書,尤其是其中許多大中型工具書,其檢索法一般為部首、筆畫和拼音等方法,這給查找那些部首難辨,筆畫繁多,拼音不知的字以很大的不便。
上世紀二十年代,由著名學者王云五發明、高夢旦完善的四角號碼檢字法,是一種十分便捷的漢字檢索法。這種方法把每個漢字分成四個角,規定每個角的筆形為頭、橫、垂、點、叉、插、方、角、八、小等十類,分別用0-9這十個數字來表示,然后根據“橫一垂二三點捺,叉四插五方框六,七角八八九是小,點下有橫變零頭”的規則,按字的左上右上、左下右下的順序給每個字取出相應的號碼,是為該字的四角號碼。數字四角號碼相同,則再以靠近右下角上方的那個筆形作為附角,亦據同樣的規則取號。如果幾個字的四角號碼和附角號碼都相同,則再按其所含橫畫的數量由少到多地排列。這樣,既無需識偏旁、計筆畫,也無需曉拼音,——見字形(不管知其音否),很快可以查到該字。因而在1964年4月,這種檢索法被漢字查字法整理工作組定為漢字的四種檢索方法(草案)之一。
但近年出版的許多大中型工具書卻沒有把它列入其中!據筆者所知,除了少數如《二十四史人名索引》(中華書局,1998年1月第1版第1次印刷。為求實起見,所舉工具書均詳其版本)、《中國歷代人名大詞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第1次印刷)、《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第1次印刷)、《中國歷史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3月第1版,2000年5月第2次印刷)等外,很多文史類的中型辭書像《古漢語字典》(商務印書館,1998年12月第1版,2000年8月第5次印刷)、《王力古漢語字典》(中華書局,2000年6月第1版第1次印刷)、《故訓匯纂》(商務印書館,2003年7月第1版第1次印刷)等,及大型辭書如《漢語大字典》(湖北和四川辭書出版社,1992年12月第1版,1995年5月第2次印刷)、《中華字海》(中華書局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94年9月第1版,同年11月第2次印刷)、《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年4月第1版,2002年5月第3次印刷)、《中國歷代畫家人名辭典》(人民美術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第1次印刷)、《古今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02年11月第1版,2004年9月第2次印刷)、《古文字詁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第1次印刷)等等,均無四角號碼,因此對那些不知拼音,偏旁也不易確定,筆畫又復雜的生僻字,查閱起來就特別費勁。而有四角號碼,則可一舉中的。如在《漢語大字典》中查“ ”,要先數出它十九畫,然后在一百三十八個字里面把它找出來,再如“ ”字亦有二十四畫,實在不易。如有四角號碼,則一眼就可以看出它們分別是“81712”、“22247”,馬上查到。
我們編纂和出版工具書的重要目的,就是為了方便讀者,使之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最準確的知識信息。當今時代,信息極為豐富,人們生活節奏加快,工作壓力增大,誰有愿意為查一個字而磨蹭半天呢?而快速查找難字的四角號碼法卻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不能不說一個遺憾。四角號碼法太難嗎?學會并不難,記熟上面的口訣即可。使用者太少嗎?只要使用方塊字,需要這種檢索方法認識漢字的中外人士仍然很多。是什么原因導致這個方便的漢字檢索方法在大中型的漢語工具書中失去蹤影,我們不得而知,但這給讀者造成的困擾卻是實實在在的。在傳統文化日益被重視的今天,這一個幫助人們學習漢字、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檢索工具是不應該被遺忘的。
我期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