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物流就像賣海鮮
我們的企業現在的物流就像賣海鮮,給我們留的時間非常緊張,耽擱了黃金時間,產品就不值錢了所以我們應該學習美國NBA的“空中扣籃”,不能等球落地再投出,而是直接從空中接過別人傳過來的球順勢直接扣籃。這樣才更精彩,也更省力。(張瑞敏 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
企業家為什么要做品牌
有人間我說:品牌決定企業家,還是企業家決定品牌?事實上,一個企業創辦的時候是企業家決定品牌,當品牌成熟了以后是品牌決定企業家。中國現在處于非常粗放的階段,我們的企業家對品牌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企業家為什么要做品牌?我覺得最核心的是要做事。如果一個企業家不把創業看做是快樂的,這個企業家一定走不遠。像釣魚一樣,企業家不一定是為了吃魚而釣魚。推動他繼續做品牌的動因,我認為是兩個:一個是社會責任,一個是追求事業的快樂,快樂和責任是成功的兩大信念。(余明陽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管理學院教授)
成功就是“做最好的自我”
成功就是“做最好的自我”。而做最好的自我,首先是要做“自我”,不要做“別人”,任何百分之百的模仿都沒有必要;其次是自己的每一天都要比昨天做得更好,不要盲目地和別人攀比,只要自己每一天都有所收獲;最后,成功還需要不斷地追逐自己的理想和興趣,沒有理想要確立理想,沒有興趣可以多多嘗試,培養興趣。(李開復 Google全球副總裁、中國地區總裁)
符合方向就要做下去
2003年、2004年,對聯想移動都是考驗。雖然公司內部很明確,要用一個長跑的心態來發展這個業務,但是也必須有一個實實在在的成績,讓大家看到我們這么做是對的,尤其是在你不斷投入的過程之中,否則大家就會有質疑。所以在這兩年里,尤其是2003年,在我們內部有很多的疑問。大家覺得競爭這么激烈。而且這么多廠商都要來做手機,那我們選擇的方向是否正確?我們這樣做行不行?當時柳總和楊元慶還是堅定地認為:這個業務非常符合我們的方向,還要做下去.走3C融合的方向。此外大規模生產、消費產品,跟聯想原有的運作經驗非常吻合。在內部經過這么一段波動以后,大家下決心還是要把這個事做好,盡管我們眼前有損失,我們還是要全力以赴。(劉志軍 聯想移動總經理)
微利時代的戰略成本管理
這幾年利潤越來越薄,怎么辦?如何創造高額的利潤?通過實踐我悟出一個道理:戰略成本管理。戰略成本分四個方面:品牌、先進的商業模式、管理聯盟、信息化戰略。它和傳統成本最大的區別是:戰略成本是柔性的,傳統的成本是剛性的。微利時代的企業成本管理已經是擰毛巾了,我們現在擰完毛巾還要太陽曬一曬,微波爐烘一烘,可能沒有任何水分。(石鐘韶 杭州新中大軟件股份有限公司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