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我一直都在提倡與強調“全球資源整合”,我認為全球視野必須整合全球、抗衡全球,中國企業才有可能活下去。除非你的選擇是協作化的,打造一個非主流的產品。但是這其中最大的難度是什么?中國企業整合全球,最大的難度是我們現在是圍棋一、二、三段,整合圍棋七、八、九段,這是史無前例的。常識告訴我們.100個圍棋一段旗手打不過一個圍棋九段,這就是說,對于中國的有野心的企業家來說,就必須學會以九段制九段,借力打力,以強制強。TCL和聯想海外并購的案例確實與我們的新洋務戰略相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必須先行把行業之中的一段到九段的選手進行細分。全球行業老大、老二,肯定不愿意和你合作,老三老四,甚至老五老六,它們在研發上還是有一套的.品牌也做不大,他們希望合作的訴求就很強烈。TCL、聯想他們采取的都是老三老四戰略。這里面就存在著一個內在驅動的力量,因為老三老四做老大的愿望很迫切,中國市場對它而言就非常具有誘惑力。如果我們把市場傾斜到老三,老三就有可能做成老大。所以只有以強治強,而不要試圖去把自己從一段練到九段。完成了中國企業的跨越式發展,然后再去全面參與國際競爭,就實現了以九段制九段的目標。(項兵:長江商學院教授)
卞維林:客戶購買的是產品背后的價值
客戶買什么?簡單地說,我們是賣產品的,但是絕大部分人對產品的理解是有偏頗的,絕大部分人認為產品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是功能,第二是服務。我們把產品的功能做得絕對好,把服務做的沒話說就沒問題了。這是一廂情愿,實際上老百姓愿意付款的東西才叫產品,否則就不叫產品。他購買的是什么呢?是這個產品背后能夠帶來什么價值,我們賣表,一塊表能賣個幾萬,為什么?因為能給他帶來尊貴的形象;中國人買東西還有另外一點叫“扎堆效益”,這個東西什么人買?什么人用?一個東西為什么找那么多明星做廣告?主要是因為中國人崇拜明星,他都敢買,我怕什么?中國人買產品,更重要的是看什么人賣這個東西,每個人買東西的時候,他希望透過賣東西的人身上獲得某種價值的反饋。你們能給我帶來什么價值?到最后才是你的產品功能怎么樣,他知道你的功能不咋的.不敢出來吆喝的。一個詳細數據:83%的客戶購買是基于感性的,只有17%是基于理性。(卞維林:狼型贏銷培訓體系創辦人)
范慶南:網站應該由營銷部門主導
在中國我常常遇到很多痛苦的事情,非常多的企業網站是由技術部門主導,而不是營銷部門主導,這是非常可惜和遺憾的事,網站是非常好的平臺,是營銷的平臺、銷售的平臺,甚至是顧客服務的平臺。但是在很多企業里,如果是技術部門管理的話,是管理的角度,而不是怎樣運用這個平臺的角度來思考,這是需要快速改變的。(范慶南:奧美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
戴維:營銷公關怎樣跟公司的戰略聯系起來
從商人的角度來看,營銷就是建立一個公司產品的品牌。公關就是要從策略上鞏固這個產品品牌。如果說一旦有危機發生的時候,也要介入公關保護或者澄清產品的品牌。但是談到媒體的話,那只是實戰的手段,各種各樣新的媒體對我們提供了找到特定客戶群的工具。我認為重要的一點,也是我以前經常跟我的客戶一起討論和強調的,就是無論是在媒體的運用還是戰略的應用,都是要專注于適合您的手段。我認為在公關和營銷這兩項當中,專注于適合的手段,這也是最重要的。(戴維:百威啤酒大中華區總裁)
王超:廣告主認知新媒體往往滯后
現在媒體投資中,90%都投資到了新興的媒體中,更看好新興媒體投資的價值。但是受眾的轉移速度要遠遠慢于這個,真正轉移的不到10%,討論媒體的新和舊沒有太大的意義,有沒有長期的價值,關鍵取決于它這種形式和人們獲取信息的習慣能否改變,更多的是看和生活的習慣是不是有匹配的地方。新媒體可能有一個特性,它是一個縫隙市場,但是還有一個獨占性,獨占性的另外一個特點就是稀缺性——供需上有這樣的特點。(王超:廣源傳媒CEO)
(編輯:張興旺 白哲 趙曉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