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增長率創12年新高。
——國家統計局發言人鄭京平7月18日說:中國今年第二季度(4—6月)經濟增長率達11.3%,創下新高。雖然政府有緊縮政策,但經濟仍表現過熱。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9.1443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上半年增長了10.9%。主要原因是,工廠設備等固定資產投資過度增長,第二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為30.9%。上半年總出口額達到4286億美元,貿易收支順差達614億美元,也創歷史最高紀錄,但上半年消費增長率只有12.4%
目前,中國經濟基本上處于過熱階段,這一點要承認,需要再次上調利率。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易憲容
上調利率勢在必行,問題只在于上調幅度。
——亞洲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湯敏
現在的搞法讓我們離小康更遠。
——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發表文章說,從先行國家工業化歷程看,它們在不同時期采取了不同的增長方式,增長的驅動力量有變化,主導產業也各不相同。這些年,我國政府一再提出要轉變增長方式卻轉不過來,而要提高增長速度又總是回到老增長模式和傳統工業化道路上去,難點在于存在著實現這種轉移的體制性障礙
過去講發展,常常只強調GDP的數量增長這一條,而丟掉了其他目標。現在我們必須對發展作全面理解。
——吳敬璉還說,問題并不在于我們是否應當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而在于以什么方式實現增長和這種較快的增長能否持續。如果采取外延(粗放)的增長方式,國民經濟可以在短時期內增長得很快,但是它不可持續,生態環境也會受到損害
就我國所處的發展階段而言,我們早就應當實現增長方式由外延(粗放)到內涵(集約)的轉變,但是遲遲沒有能夠實現。
——吳敬璉說,從中國的資源稟賦情況看,實現這一轉變尤其迫切。我國人力資源豐富,自然資源貧乏,資本資源緊缺,生態環境脆弱。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尤其不能采取別人在早期經濟增長中實行過、并引致了嚴重經濟后果的增長模式,而必須在“十一五”期間實現根本轉變
不抽煙、不上酒家、不跳舞、不賭博。
——這是臺灣現任國民黨主席馬英九的“四不”原則。臺灣官場也盛行生日送禮風、私下請客風,可馬從不沾染。趕上官員生日,他用一張生日卡片來表心意。他在家里和辦公室各有一個熨斗,用來熨燙襯衫。他所有襯衫都是自己熨燙。此外,他不講究名牌,衣服都是大眾品牌
馬英九每天走路上班,而且家離單位不算很近。
——據報道,馬英九每天走路去上班,路遇紅燈,他與旁人一樣等候。其夫人周美青也是經常乘公交車上班,盡管有專車也不用
家里的家具竟然還是撿來的。
——當年馬英九在美國攻讀哈佛大學博士學位,沒錢交學費了。夫人周美青毅然放棄了自己的學業,在餐館打工靠端盤子洗碗賺錢供馬英九讀完書。夫妻患難與共,結婚的時候沒有也沒有專門去度蜜月
地方政府主導下的土地違法案件越來越多。
——針對地方土地違法現象有所抬頭之勢,國土資源部向各地方政府發出《關于嚴明法紀堅決制止土地違法的緊急通知》,要求各地嚴肅查處重大土地違法案件。國土資源部之所以要發出這個緊急通知,是源于今年頭5個月,全國國土資源部門違法土地案件立案數雖與去年同期持平,但涉及的土地面積同比上升了近20%(6月19日《國際在線》)
警惕地方經濟成“烏紗帽”經濟。
——光明網以此為題登載作者周義興的文章說,面對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土地違法案件,國土資源部發出的緊急通知固然有其必要性??筛匾氖?,如果對這些案件背后的權力“影子”沒有清醒的認識,沒有進一步的監督制度出臺,其結果也許會像以前不少宏觀調控政策一樣,只要一涉及地方行政權力利益,宏觀政策實施十有八九會被地方打上折扣
國家這么有錢了,還和老百姓爭什么利?
——《商務周刊》以此為題發表文章說,今年上半年,全國財政收入突破2萬億元。自2000年以來,中國的財政收入接連實現“三級跳”式的飛躍。對企業來說,財稅收入的高速增長并不是好消息?!陡2妓埂冯s志曾公布了一個排行榜,中國的企業稅高居世界第二。有計算顯示,如果增值稅改革由目前僅在東北地區試點轉為在全國范圍推行,國家每年減少的稅收為600億至1000億元,相比今年上半年3600多億元的巨額財政增收,這樣不傷國本又有利于民的改革還有什么好猶豫的呢?
不管是針對地產還是投資熱的調控之所以屢屢無法奏效,都能從財政安排和稅收制度上找到其內在邏輯。
——該文作者高昱認為,由于與世界上多數國家實行的消費型增值稅不同,中國目前除東北外的大部分地區財稅收入仍以生產型增值稅為主,地稅收入取決于GDP和產值,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地方政府片面追求投資增長,尤其是重化工業的大規模投入與產出
上位者的顧慮當然重要,但納稅人的利益更需要政府體恤,畢竟,這個政府是納稅人養起來的,它必須為納稅人服務。放水養魚和涸澤而漁哪個更高明,盤剝性收益和生產性收益哪個對社會福利更有意義,是簡單的常識。
——此文還說,1994年分稅制改革以來,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的收入差距越來越大,與此同時,地方政府所負擔的事權責任也日見加碼,至今地方政府在公共產品供應上承擔的支出比例達70%左右,而分配的稅收僅為總收入的45%左右。地方政府財權與事權越來越不匹配,直接導致一些地方政府負債累累,為解決“吃飯財政”問題,很多地方政府學會了向土地要錢,向農民盤剝的經營之道
警惕一把手假改革真賣官。
——《人民日報》發表文章說,日前,中央紀委和中組部通報了7起違反組織人事紀律的案件,反映了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賣官買官出現的新動向。陜西商州原區委書記張改萍任職期間賣出了27頂“烏紗帽”。她假借探索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之名,行賣官之實。區紀委副書記陳某想當教育局長,借了30多萬元送給張。張認為陳某在區上人頭熟,肯定會有人支持,于是就搞“民主推薦”。在民主推薦會及區常委會上,她帶頭投了陳某一票,最后讓陳某如愿以償
權力也相輕。
——8月1日《南方都市報》報道,深圳市城管聯動執法大隊在龍華執法時,遭遇到意外情況:龍華街道辦城管執法隊數輛車卡死市城管執法車,質疑他們的合法身份。隨后,30多人下車開始毆打市城管執法隊6名隊員,并當街將他們的褲子扒下,還將他們扭送到當地派出所
權力,顯然更喜歡使用暴力。
——時評作者舒圣祥撰文說,從太原警察打死北京警察,到山西侯馬刑警打交警,再到深圳街道城管打市城管,可以看到,與文人之間動嘴吵架不同,權力奉行的是“君子動口更動手”的斗爭原則。也正是這一點,讓一直以來在公眾視線之外激烈進行的權力交鋒浮出水面,成為新聞紙上的熱門事件和公共話題
如果真是小戶型達到一定比例,市場不好了,房價會下降,那就不蓋了,為什么要蓋這么多賣不出去的房子?
——針對“90平方米以下住房必須占70%”的房產調控新政,華遠地產董事長任志強在一次論壇上發話(《中國證券報》7月27日)
牛什么,房地產商又不是稀缺資源。
——任志強的言論,引起許多人的不滿,《中國青年報》以此為題載文說,某一部分人不愿意作房地產商,并不等于市場上就不會有住房供應了。有人退出,肯定會有很多人跟上,除非這行實在無利可圖了。數年來,房地產一直高居暴利行業的首位,連3歲小孩也知道從事房地產業能賺大錢
希望有醫院能免費給我媳婦治療,或者有好心人幫我渡過難關。如果妻子能獲救,拖著妻子行走幾千里就沒有白費。
——語出黑龍江尚志市男子湯敬巖之口。湯妻被人打傷后無錢治療,湯只好用板車拉著病妻來到北京尋醫,行程約1500公里,耗時43天,走爛了兩雙鞋。湯還說,心里只想不顧一切救媳婦,累的時候就想紅軍長征也是用腳,走了兩萬五千里(7月4日《新京報》)
這樣的“長征”令人動容。
——《大河報》載文評論此事說,一位家境貧寒的人如果不甘心像民謠所說的那樣,“小病拖,大病扛,重病等著見閻王”,除了近乎本能地希望引起公眾的注意力以圖自救外,他究竟還能做些什么?比起社會上忸怩作態的作秀之舉,湯的所謂“作秀”,使人倍感凄涼。如果還有別的辦法,他何至于將自己的傷疤揭開了給人看?
別老把孔子當中國代言人。
——此為《環球時報》一篇評論的題目,作者是鄧清波。鄧在文中寫道,最近幾年,“孔子”很流行,各種以孔子為名的儒教成人禮和拜師儀式在國內甚至世界舉行,不少人都以“孔子”為名,在世界各地開餐館、開俱樂部、搞文化產業,似乎任何中國的東西一沾上孔子,就容易發揚光大。久而久之,“孔子”竟成了中國最熱門的代言人
商業道德缺失,一塊不斷長大的絆腳石。
——8月1日開始,國家廣電總局和國家工商總局決定對減肥,豐胸、增高、藥品、醫療器械等五類電視購物節目限制播出?!吨袊洜I報》發表作者陳偉的評論說,在這些節目席卷大江南北多時之后,政府的“禁播令”終于姍姍來遲。而作為中國經濟生活中層出不窮的騙局之一,“不良”電視購物的利益鏈條并不隱蔽:趨利的經銷商,投機的電視購物公司,失責的媒體,缺乏自律的某些名人構成了這個鏈條的整體
為什么總有人愿意參與這個并不體面的游戲?
——陳偉的評論追問道,是什么因素促使此類事件在我們身邊屢屢上演?在理解和認識這些問題時,我們很少看到經濟體制變更背后道德層面的缺失。準確地說,中國商業道德的塑造已經完全滯后于市場經濟的發展
(責編/孫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