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高,擴大內需、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以及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加大基礎建設項目投資,是黨中央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里宏觀調控政策。以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財力投資為主,國債、地方債券、銀行貸款和各種專項資金投入為輔,多元投資基礎建設項目越來越多,作為審計機關怎樣在做好基礎建設項目審計的同時,還要做好投資效益分析,為各級政府宏觀決策提供重要依據,是擺在審計人員面前的重要課題。
一、審計建設項目立項和管理情況
(一)建設項目立項情況
審查建設項目是否嚴格執(zhí)行基本建設程序,重點審計建設單位上報立項文件是否經有關部門批準,是否列入各級政府基本建設投資計劃。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建設項目概算等決策過程是否科學嚴謹,各項審批手續(xù)是否齊全、合法。可行性研究報告是否遵循市場經濟規(guī)律,項目的確定是否經有關專家多次論證。對因決策失誤或論證不足,盲目上項,重復建設,缺乏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或計劃外投資項目,審計機關應向建設單位的主管部門和審批部門及各級政府,提出嚴肅審計意見,防范重大的基礎建設項目投資損失浪費,把損失降到最低點,力爭有限的財力資金和其他資金發(fā)揮最大的效益。
(二)建設項目管理情況
1.建設項目概算執(zhí)行情況
審查建設項目設計概算及調整概算的主要內容是否真實、合理、準確,是否嚴格按概算批準的內容組織建設,有無夾帶項目、置換項目以及多列概算或概算外投資等情況,對竣工項目超概算或漏項問題,要分析原因,提出審計意見或建議。
2.建設項目“四制”建立和執(zhí)行情況
建設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投標制、合同制和工程監(jiān)理制”的執(zhí)行情況。重點審查項目的招投標是否按照“公開、公正、公平”等原則進行,是否存在用不正當的手段承攬工程項目或用高資質的施工隊伍參與投標,中標后非法轉包,層層分包等違規(guī)情況。項目“法人制和監(jiān)理制”是保證建設項目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來不得半點馬虎。工程質量的好壞事關建設資金的使用效益和生產經營正常運行及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審計中要審查“兩項”制度是否建立,是否存在虛設不實施職責情況,各項內控制度和制約機制是否完善。對審計中發(fā)現的工程質量,特別是重大質量事故或隱患,必要的可聘請專家鑒定,對鑒定的結果增加投資的損失和責任,要責成項目建設單位或主管部門劃清各自應負擔的責任。在審查合同制時,重點審查各類合同是否真實有效,有無利用業(yè)主優(yōu)勢地位,要求施工方或供貨方墊資或壓低標價,影響工程質量和進度,或人為抬高、降低價格、搞不法行為。
3.建設項目計劃建設工期和完工情況
建設項目的計劃建設工期是衡量項目能否按時完工、是否按概算要求如期發(fā)揮效益的重要所在,對項目的主觀原因和外在因素拖延工期,審計部門要查明原因進行剖析,對那些“釣魚”項目和“三邊”工程,要向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提出審計意見,劃清責任,督促建設項目抓緊施工,防止工期一拖再拖給國家造成重大經濟損失。
4.建設項目工程造價和質量管理情況
建設項目工程造價管理情況。主要是審查項目結算價款和材料設備價款與中標價格是否相符,對工程造價的審核和控制是否有效,結算中有無高估冒算和謀取不正當利益問題。重點審核施工過程中較大額度的設計變更和現場簽證的真實性、合規(guī)性、準確性。項目的工程質量管理情況。主要審查建設單位對項目工程質量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及有關手續(xù)是否嚴謹、有效。項目的設計、施工、監(jiān)理等單位是否履行了各自的質量管理職責,是否確立項目法人“終身制”,對嚴重的工程質量問題,要分析原因追究責任。
5.建設資金的使用和財務管理核算情況
建設資金到位和使用情況。按基建投資計劃的要求各項資金是否及時足額到位,特別是利用國債資金和世行貸款的項目,地方配套和國內配套資金是否落實,是否按規(guī)定專戶存儲,封閉運行,專款專用,有無以各種名義套取、截留、擠占和挪用建設資金問題,各級政府財政有無滯留和用國債資金平衡財政預算問題。征地補償和拆遷資金是否按規(guī)定用途使用,并延伸審查資金去向情況。
二、審計建設項目成本和決算情況
建設項目成本審計情況。重點審查建設成本是否按規(guī)定進行正確歸集和計列,單位工程成本是否按概算明細組織核算,其計算是否準確,有無弄虛作假、擠占建設成本和篡項列支等問題,計入成本的各類發(fā)票是否真實、合規(guī)。在審查工程造價時,定額的選用、材差的計取、費率的計算等是否按規(guī)定執(zhí)行。材料價格的計取是否高于當期準指導價格,是否存在多計取工程量等問題。通過上述審計,計算出工程累計完成的投資總成本,對審計發(fā)現的問題,該核減工程成本的,調減工程成本,該收繳的收繳。
竣工決算情況。審查建設項目是否按規(guī)定進行竣工決算和資產移交前各項準備工作,項目的各年度決算報表是否經過財政部門的審批。項目的竣工決算和會計報表的編制是否符合規(guī)定并及時準確。工程是否通過竣工驗收,所完成的各項資產是否經過明細盤點,往來賬項是否經過進一步的核實和雙方的確認,所交付使用的各類資產是否辦理交付手續(xù)。生產單位是否將資產及時入賬并按規(guī)定進行管理。
三、建設項目投資效果和效益分析
建設項目效果評審。在評審項目的建設速度和建設工期對投資效益發(fā)揮的影響時(包括定性、定量分析),審計重點對交付使用后能否正常運轉的問題,從投資決策的角度進行分析原因,并確定其數額。2003年度我省對污水處理、垃圾處理建設項目行審中發(fā)現,個別市污水處理項目,雖然項目已建完,但未能正常運轉。其主要原因是運營成本過高,當地財政很難支付所需費用。每年當地財政還得拿出一部分資金維護設備及人員工資和經費支出。因此,該建設項目建設效果不佳。
項目的投資效益評審。審查分析項目的投資效益情況,以項目試生產成本為依據,以同類企業(yè)的成本為參考,重點測試或測算項目的財務狀況,負債情況和償還能力及建成后還本付息能力等經濟指標。以項目立項和可行性研究報告為基礎,以項目預期和同類項目平均先進指標為依據,評價項目決策。同時,運用動態(tài)與靜態(tài)、定量與定性、價值量與實物量、宏觀與微觀等分析方法,綜合分析和評價該項目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huán)境效益。
項目經營管理體制探討性評審。結合項目投資效益評審的成果,以項目建成后還本付息能力和運營成本分析結果為依據,對該項目經營管理體制改革進行探討性評審。通過項目市場化運作、融資方式以及建設經營管理體制等方面調查,揭示現行經營體制中存在的問題,為建立公共財政體制和投融資體制改革的要求,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
建設項目的審計不同于其他審計,在時間短、任務重的情況下,要合理配置審計力量,抓住審計的重點,認真細致地開展審計工作,查處問題本著以法審計、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原則,充分發(fā)揮審計的監(jiān)督職能。審計和效益分析相結合,根據每個審計項目的實際情況,準確分析投資效果和效益情況,為各級政府宏觀決策提供重要的審計依據,防止建設項目資金流失,使建設項目早日發(fā)揮出應有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