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編輯老師:
在一個春風如醉的夜晚,我原定與朋友約會,不料因故取消。在城巾的街道上百無聊賴地逛著逛著,就到了一個夜市。一向愛書的我自然地把目光投向了書攤,無意中,我發現一本小巧玲瓏的雜志:《散文詩》!這是我心慕已久的雜志啊!以前想買,卻因各種原因未能如愿。那晚偶然與之邂逅,心中油然生起一股激情,當即買下,匆匆趕回家細細研讀,就像與神交多年的老友初次相逢,恰似找回失散,多年的愛。其中的內容為我展開了一個個新奇別致的世界。大千世界被一滴水所包容、映現。閃光的智慧、精妙的思維、生動的形象,在其中自在泅游。透過這小小的冊子,我重新體悟到中國文學之博大與精妙。因此也讓我這個從農村走進城市多年的人再次領悟鄉土與我們的不解之緣和深刻關聯。
《散文詩》讓我深刻思索人生,深入感情世界。感謝與《散文詩》一起走過的人們!從今天起,讓我也加入你們的行列吧,讓我們一起成長!
山東沂南縣讀者:楊忠三
古代詩人印稿
鮑照(約412—466),字明遠,劉宋東海(今江蘇連云港)人、出身寒微,善寫樂府,尤以七言歌行最為人稱道,對唐代詩人深有影響有《鮑參軍集》傳世,
(不 悔)
文學語言金庫
所有的圣歌在祈求未來的平安與希望。牧歌式的單純,古希臘雕刻上莊嚴線條所散發出的閃亮清澄,深深地投注在大自然懷抱中的自然。詩句,永無止境地打動人心的感情之溫暖
羅曼·羅蘭:《約翰·克利斯朵夫》[簡析]羅氏歸納了古典美的兩大類型:圣歌式的和牧歌式的。圣歌式的,帶有宗教式的理想與圣潔的虔誠;而牧歌式的,是平和的,勞動的,田園風光式的樸素美。
(于 何)
散文詩鉤沉
生于1931年的日本詩人入澤康夫十九歲便出版了處女詩集《幸運抑殘不幸》,其詩風獨特;作品含蓄凝重,文字有些艱澀,至今仍活躍在日本詩壇。
致斯特里馬特
莫 嘉
敞開柵欄,撒歡的牛羊用尾巴搖曳一線風,青草在遠處,綠成自由的顏色。
夜晚的禁錮,圈養的是黑暗。鼾聲在星孔的斑斕里點點滴滴的遺漏,夢幻有點慘淡經營的味道。
許多個日子就這么品味著。夜咀嚼白,晝咀嚼黑。
當牛羊被夕陽攬人柵欄,一種溫飽的哲學在飼養中獲得安逸的詮釋。
牛呀,羊呀,恐懼鞭子,又依附于鞭子。鞭子在幾千年的揮動中,從殘酷走向溫柔,從恨走向愛。
人與牛和羊,在草原和山岡行走——
低頭啃食青草,抬頭吮吸自由。
一對白族父子的心聲
《散文詩》編輯部諸位老師:
首先,請允許我以一個白族讀者的身份代表另一個同樣也是貴刊忠實讀者的我正在仁高一的兒子,從遙遠的西南邊陲——云南大理市,向你們寄去兩位白族同胞對你們的深深謝意和崇高敬意!
1992年11月底的一天,我偶然在昆明的云南省圖書館里結識貴刊,初一謀面,她那清純質樸中飽含著的青春悸動、典雅清麗中蘊涵著的火熱激情,尤其是對生命的向往、對自然的謳歌等,一下子深深地抓住了我的心,以至于使我在愛不釋手間認真地將貴刊的地址記了下來,雖然,當時已錯過了從郵局訂閱的時限,但回到大理后我就將書款直接匯到了貴刊,并由此開始了與貴刊之間的相擁和相伴
轉眼間十幾年的光陰過去了!就在我不時懷著對《散文詩》的感激之情,慶幸自己多部作品相繼公開出版、被吸收為作家協會會員,并成為內部報紙的副主編時,我發現當時正上初二的兒子也開始喜歡上了貴刊,而且他對貴刊的興趣、愛好與關注絲毫電不亞于我。好在我是個《散文詩》的有心收藏者,從而給他提供了能夠了解貴刊發腿過程和辦刊水平不斷提高、刊物質量逐年上升歷史足跡的便利條件-說來也怪,兒子由于喜歡和迷上了貴刊后,以前怕寫作文的情況逐漸消失了,代之的是語文成績的不斷上升、去年,中考時考上了重點一級高中,應當說,這一切與《散文詩》的啟發和幫助是分不開的。
如今的我,再也不用考慮去郵局訂閱或訂購《散文詩》的事了,因為兒子已經習慣了在第一時間到學校門口的報刊亭將最新出版的《散文詩》及時買回家了,而接下來的他就是搶先于我去細細地品嘗這一豐盛、高雅的精神文化大餐了!
云南大理讀者:施劍羽
快樂毛毛雨
快樂是一種心境,一種頗為奧妙的感覺。就像我們在炎熱夏日里走路,突然下了一陣毛毛雨所帶給我們的絲絲涼意。
散文詩人小傳
斯特里馬特(1912-),德國作家,家庭出身寒微,當過飯店服務員、司機等。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入伍,戰爭快結束時離開軍隊、漂泊他鄉。當過一家地方報紙的編輯。坎坷的經歷為他提供了豐富的寫作素材。他的作品曾獲國家獎金。早期重要作品有長篇小說《趕牛羊的人》《丁柯》,短篇小說集《一堵墻倒塌了》,這些作品描寫農村生活相當出色、成功。以后創作的長篇小說《創奇跡的人》引起文藝界的熱烈爭論。他的作品風格樸實,鄉土氣息濃厚,富有幽默感,藝術個性鮮明,他認為人生不止,追求不止。他的散文詩《隨想錄——給艾娃》便是追求情緒、感覺的完美結合的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