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平臺
135 X X X X 8768
做事越多,錯誤越多;一個無所事事的人永遠不會犯錯——有感于敝人會踢一只死狗》!
136 X X X X 7472
《這輩子一定要對她好》好像是寫給我看的文章,只是我和我姐反串了角色。這篇文章我看一遍流淚一次!我也要這輩子都對她好!
137 X X X X 4235
第一次記住《視野》這份雜志時我還在上高中,緣于一篇《孩子無罪》的文章。轉眼我就要大學畢業了,讀完《愛的禮服》,我又一次被深深觸動了。一份好的雜志在于根植生活,書寫人間深厚珍貴的情感和優秀的品格,我認為《視野》具備這種蘊涵。
136 X X X X 0235
俗話說兒行千里母擔憂,在外的游子又何嘗不是時刻眷顧故鄉的親人?當年聽著雪村的那首“出門在外”潸然淚下;剛剛打著點滴躺在病床上給媽媽打個電話報個平安,裝作貪睡的小丫頭賴在床上不愿起,在老媽的催促和報怨中緩緩放下電話,卻已悄然淚流滿面……(讀2006第6期《電話》有感)
135 X X X X 8771
讀大學的時候,宿舍四人,合訂了《觀野》,每期來了都搶著看。現在工作了,終于可以擁有每一期的《視野》,覺得很幸福,如同擁有了一筆財富。
讀者來信
我可以說是《視野》的一位忠實讀者了。自從2003年最后一期到2006年第6期,我是一本都沒有落下,可以說我是見證了近兩年來《視野》的成長吧!喜歡讀《視野》,是沖著它“新銳/人文/樂觀/生活”的辦刊理念,清新亮麗的封面,睿智獨特的廣告插頁,更多的是青春原創作品,還有編輯手記。慢慢品讀每一篇文章,豐富了課余生活,也積累了不少作文素材,可謂受益匪淺。
但不知為什么從2006年第1期開始,卷首語卻不再是編輯手記,而是從其他期刊上摘的文章,有些失落。
還有就是前幾天登錄了《視野》的網站,發現上面一些原創作品挺不錯的,可以選幾篇登在雜志上啊!
最近還發現一個問題是《是視野》在重復自己。
山東荷澤 王昌斐
編輯手記之所以用卷首語來替代,其實是因為一段時間以后我們發覺這樣做有些獨享”特權”的嫌疑,我們希望盡可能呈現不同風格的美文以饗讀者,不過,如果有朋友喜歡,可以登陸視《野網》雜志網站(http://www.shiye.cc)在“視野博客”里可以看到葛俊芳更多的編輯手記。
——編者語
我覺得《視野》的內容非常豐富,這一點是好的。但內容豐富了難免嘗讓人感覺沒有重點,感覺有點雜。反映人性的文章有,激發讀者上進的文章有,散文有,雜文有,小小說有,寓言也有……如此多的體載讓人看得有點眼花繚亂,有時甚至舍使讀者產生一種疲憊感。所以,我覺得貴刊首先應該定位好自己的讀者群,抓住這一讀者群的愛好(喜眾看哪一類的文章),在文章的選材上,突出重點。我想這樣應該全好—些。
其次,我覺得“茶館”這個欄目不錯,閱讀“茶館”很能豐富讀者的課余知識,這樣的欄目也是《讀者》、《青年文摘》所沒有的,可以說是《視野》的特色欄目了。還有《視野》中間彩頁的設計,很有特色。把世界知名的有創意的廣告搬到雜志上,這是《視野》的一大亮點。我非常喜歡這個欄目。
安徽銅陵 喻 燁
這是一個崇尚細分和個性的時代,我們也在思考并探索如何與時俱進地鍛造《視野》特色。
——編者語
只提意見,對刊物有利的建議,這里才是我們平等的談話方式。我想談一下《視野》雜志里面小欄目的分組。
首先,它給人的第一感覺是零碎,不成熟;就如你和朋友正聊天,每隔十分鐘,它就換一“頻道”提醒你,我們進入下一環節了!建議可以換成大的經過縱橫思度之后四至六個很有廣度和深度的小名字。
《視野》正在成熟,從封面就能看出來,還有里頭排版和用色也令人欣慰。
每頁下面的警句,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作用,雖然它們有許多經典成分。
河南通許 張瑞龍
我們一直歡迎并欣賞一針見血的交流方式,這讓我們更能自知并自省,目前我們正在嘗試修正這個問題,可見,心與心是一起走的。
——編者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