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簡介:
本名于奎潮。江蘇東海人。1983年畢業于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1987-1988年間在北京大學進修中國古典文學,1997-1999年在南京大學碩士研究生課程班進修曾獲《飛天》“大學生詩苑”獎。在《詩刊》《星星》《綠風》《詩歌報》等刊物發表詩歌,作品入選《世紀末的花名冊》等詩文集?,F在江蘇文藝出版社工作。
位 置
我躺在深夜
深夜躺在我的四周
像一床巨大的被子
連被角都掖得妥帖
靠近寒窗
寒冷之窗
睡眠在藍色空中
像星星那般遙遠
像散布空中的燈光粉塵
難以觸摸
不可收拾
我尋找位置
尋找姿勢
尋找進入睡眠之門的角度而不得
當你在深夜突然來信
說你愛我
倏然的妥帖進入我的身體
星星降臨
花瓣灑落
燈光啊虛撫讓皮膚平和
還有那幽深的不可見之處
回應觸摸的恩澤
睡眠的翅膀
蜻蜓一樣輕輕
把我裹脅
把我引領
一如夜晚的被子
把我包裹
如果不是為了記錄
這些幸?!?/p>
即將入眠的幸福
燈光不會亮
這些文字也將沉在幸福的睡眠里
我要睡了
凌晨五點
就像手伸進手套里
腳伸進合適的鞋子
泥鰍
鉆進滑膩的
淤泥
鳥
回到了
自己的
窩
我害怕月亮
我害怕月亮
這個庸碌的人
只因為我
是另一個庸碌的人
無所事事
今天
這個無所事事的家伙
又斜著肩膀
出現在傍晚的天空
無所事事啊
滿天涼的清光
在晚飯新熟的熱氣里
它縮著肩膀
在墻角
在樹梢
在一覽無余
無遮無攔的
天空的過道上
我害怕見到這個
無所事事的人
它一直照出我的心底
惶惑的面影
像一只巨大的石頭
把我身體內外的一切
都壓入黑夜的瀝青
戴綠色帽子的人
戴綠色帽子的人
站成一隊
他們的快樂無人能比
像春天坐在頭上
像水藻繞在頭上
像荊條或一桶綠漆在頭上
像脆亮的瓜皮在頭上
像心中長出的陰涼的苔蘚在頭上
頭戴綠色帽子的人
像一條條受傷的螞蚱
蹦跳在峽谷里
他們的快樂無人能比
一條河
像一條傷口
刻在老家的胴體上
始自家鄉
終至家鄉
它弱小而寂靜
不知道有大海
不想望有未來
飛 行
荷花
稻田
裸露的土
飛翔的鷹
半小時前
在南昌機場
買竹筍
僅隔一個瞌睡
就在南京
把它浸泡
南昌的姑娘
有熱切而執著的目光
這幾片筍
需要多泡些時間
一個女人在異地
擔憂像蝙蝠朝出站口圍來
出站的女人有一百雙手
也揮不盡暗色的恐懼和孤獨
她拿出貼身的鏡子
親切就像見到一個老家的人
沮喪也隨之像濕重的行囊
使她軟弱并渴望支撐
那曾經精心修整的容顏
不足自恃
異地的孤獨
已被容顏的自卑遮蔽
她左看右看
寄望鏡子
帶給她在此地
開發自己的勇氣
致芒克
兄弟
你要是受了欺負
就來找哥哥
哥哥我給你出氣
在北京
沒人敢欺負你
親愛的老芒克
我的老哥哥
你灰白的頭發對我說
生活這個惡棍
對一個詩人的摧折
它讓一些人變得渺小
使另一些人變得天真而高貴
親愛的老哥哥
今夜我在北京
喝了點酒
吞下你滾熱的話
我竟品不出鯁在喉下的
是感動,還是傷悲
圈在物質的柵欄
詩人的影子里多寫著寂寞
誰看到了
還有一柄鋒利的劍
藏在最隱秘的深處
像是緬懷也像是渴望
五步殺三人
豪情比天高
老哥哥
我的心一樣地渴望
和你一樣
雖然背負憂愁
依然大聲高歌
隨時可以把這身的甲胄
甩過肩去
(選自《詩參考》總第24期)
詩觀:
我迷戀世俗的生活,并為其中毫無虛飾的世俗之美而激動。我同時對人們精神深處的惶惑、脆弱、關懷抱著難舍的興趣,或者說,是無法回避。正是這兩端的緊密的鏈接,構成了我寫作的動力。當我能夠用一種旁觀者的清澈與冷靜來進行表達時,我覺得,我就找到了我要找的東西。我曾說過的,只是一種游戲,現在我發現,其實我說的,只是一種放松和自由的精神狀態。而體現在語言上,我更傾向于簡約。詩意,等于一直詩的內容除以它的體積。在隨意寫作、垃圾化寫作、偽寫作幾成災難的時代,對這一點保持清醒,是十分必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