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美術界和新聞界,提到曾昭明的名字,可謂德高望重、有口皆碑。他是一位杰出的電視人,由一名普通記者成長為省臺臺長;他師出美術專業院校,也是一位優秀的美術家;他熱心美術事業,身體力行地為山東美術事業的發展,為推出美術人才、宣傳新人新作、普及美術知識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他性情高潔,性格平易,樂于助人,是群眾眼里的好干部,畫家眼里的好朋友。

曾昭明上世紀60年代畢業于山東師范大學美術系,可謂科班出身。不過,造化弄人,酷愛美術的曾昭明畢業后干起了電視記者。他是新中國第一代電視工作者,在電視臺一干就是30多年,親身經歷和締造了中國電視宣傳工作由落后走向輝煌的艱辛過程。他做過攝像記者、部門主任、副臺長,從80年代中期開始,他分別擔任山東電視臺臺長和黨委書記,在主要領導崗位上工作了近20年。這期間,他創造了山東電視臺在全國省級臺里面的諸多“第一”,使得山東電視臺成為最受觀眾喜愛和關注的電視臺之一。曾昭明本人,也因此成為倍受公眾關注的人物。
畢業于美術專業的曾昭明始終有一種無法擺脫的“美術情結”,尤其是他擔任電視臺臺長以后,給予了山東美術事業巨大支持。他創辦的《時代美術》專欄已經開辦十多年,是全國最早的、也是最具權威性和影響力的電視美術專欄。他為山東藝術學院首屆本科畢業生所拍攝的專題片,已經成為該院的傳統教育片,當時的學生,而今也都成為山東美術界的精英和學院的學術骨干,這也許與他當初的慧眼識珠和熱心宣傳不無關系。曾昭明理解美術創作的甘苦,理解美術家成長的艱辛,他總是不遺余力地扶持和幫助美術創作人才。許多美術家在他的幫助下,走上了更加寬廣的藝術道路。因此,很多人戲稱他是美術界的“伯樂”。在山東美術界,老、中、青三代美術家,都愿意引他為朋友、知己。
曾昭明的“美術情結”也讓他始終沒有放下手中的畫筆。多年來,繪畫對于他來說,已經由一種藝術追求,而升華為對工作、生活的調適方式,他更多地是在繪畫過程中感悟生活的哲理,通過繪畫滋養心性,寄托情操,凈化心靈。因此,在他的畫中,始終洋溢著一種高潔脫俗的藝術氣質,給人以美好的感染和啟迪。傳統文人畫的發端,便是文人士大夫抒發胸臆、陶冶性情的產物,曾昭明的社會背景和生活狀態,使他的繪畫創作一開始便暗合了文人畫的典型特征。因此可以說,他的繪畫藝術,是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對傳統文人畫的繼承和發展。
曾昭明擅長花鳥畫,他筆下的花鳥畫灑脫自然、雅俗共賞,透出一種清新明麗的時代氣息。他畫的還是文人畫中常見的菊花、梅花、荷花、藤蔓等題材,但他似乎并不單純著眼于筆墨趣味的把玩,而是努力用更寬廣的視角、更自由的表現方式來觀照花鳥世界,重新發掘對象的獨特美感。他的作品也因此全然疏離了陳陳相因的審美情調而獲得了鮮明的時代特征。
眾所周知,在寫意花鳥畫領域,由于受明清以來高度程式化的影響,有多少人沉迷于傳統樣式而不能自立門面,曾昭明在筆墨語匯方面的自覺創造和自如把握尤其顯得難能可貴。這一方面取決于他謙虛好學、轉益多師的治學態度:他在為眾多美術家服務、宣傳的過程當中,也得以與他們深入交流和探討,視野不斷開闊,藝術觀念不斷更新和提高。另一方面,更得益于他豐厚的人生積淀和全面的文學藝術修養。他多年從事電視工作,同時也寫過小說、寫過劇本、搞過攝影,而且都取得了相當的成就。這些,對他的繪畫藝術無疑是最好的蒙養。正因如此,他在繪畫上一出手便體現出一種“有我”的自信與從容。
對于繪畫本體范疇的筆墨、形式、色彩等諸多問題,曾昭明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而且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解決。曾昭明的早期作品偏重于筆墨趣味性,尤其他那些以墨破色的畫法畫出的菊花,水乳交融、生機勃發,開創了這一題材的新面貌。近年來,他創作的著眼點轉向了對畫面形式美和筆墨內在關系的探究,更加強調繪畫過程中的書寫性以及畫面結構的構成因素。形象的真實轉換為符號的提純,點線面的有機組合使得畫面憑添了一份現代感。這些作品,造型率真自然,筆墨酣暢淋漓,尤其在畫面的組織上,畫家以充滿韻律感的線面組合,表現靜中有動的氣勢,不僅形式上讓人耳目一新,而且為畫面憑添了動勢和活力,情調健康清新,讓人感受到積極向上的精神感召。這樣的精神訴求,與傳統文人畫中所追求的“出世”、“高古”情懷迥然不同。在當今時代,我們更需要這種健康向上的“出世”藝術品格。作為一位黨的領導干部,曾昭明深深懂得藝術創作的社會責任,他用自己的創作實踐,開啟了花鳥畫服務社會生活、反映時代精神的新篇章。可以說,在花鳥畫革故鼎新的過程中,曾昭明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如今,卸卻了電視臺主要領導職務的曾昭明,很自然地實現了由行政領導到藝術家的漂亮“轉身”。雖然他依然擔任著山東省人大常委、山東省廣播電視局宣傳專家組組長、山東省電視藝術家協會常務副主席等職務,但他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投入美術創作和美術組織工作了。為貫徹省委、省政府關于發展文化產業的精神,他自2004年起精心組織策劃了兩屆中國書畫藝術博覽會,聲勢浩大、盛況空前,在山東乃至全國美術界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2006年10月13日,由他擔任總策劃的第三屆中國書畫藝術博覽會又將在濟南舜耕國際會展中心隆重拉開帷幕。可以說,中國書畫藝術博覽會的成功舉辦,是曾昭明多年藝術理想和社會責任的集中體現,他把廣大美術家緊密地凝聚在了一個盛大的舞臺,為團結美術創作隊伍、促進美術創作、繁榮美術市場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也為山東文化產業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在美術領域,曾昭明找到了施展自我的另一個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