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和兒子在家打掃衛生,只聽到啊的一聲驚叫,我匆忙丟下手中的活兒,趕到現場。5周歲的兒子不慎把我獲得的獎品水晶工藝品打碎了!只見他急急拿出膠水,又慌張地去拾地上的碎片。我氣急敗壞,一把拉開他:“別在這兒添亂了!別再讓碎片扎了手!”或許兒子仍在惶恐中,一邊繼續拾碎片,一邊喃喃自語:“我一定要把它粘成原樣。”見他如此固執,我憤怒地朝他小屁股打了兩巴掌。兒子委屈地抽搐了幾下,哇的一聲哭開了。
妻怯生生地看著我,一邊去拾碎片一邊說:“反正碎了,打哭孩子也復原不了了,不如就隨他自己粘去,聊以自慰唄。”我回到書房,捶胸頓足。
片刻后,妻過來小聲地給我上課:“你盡信書,則不如無書。”接著,她講了個故事——
一個美國小男孩兒,家中十分窘迫,但他十分聰明。一天,男孩兒一沒留神,把家中惟一的傳家寶——一件古瓷花瓶打碎了!小男孩兒痛苦極了,他向母親保證,要想盡辦法把古瓷瓶復原。
母親心想兒子是害怕,一時脫口說出這句搪塞話。可當她準備拿碎片到市場作低價處理時,小男孩兒卻拽住母親說碎片給他留下,他一定要使它“復原”。
母親依了小男孩兒。在以后的日子里,小男孩兒時常拿出碎片,獨自關在房間里,試著用樹膠、角膠、蛋清黏合碎片。在他上大學前,他先后試了幾十種膠,也未達到理想的效果。
大學畢業后,他又用了兩年的時間,最后終于造出了他想要的黏合劑。
經他精心研制的黏合劑,竟將他兒時打碎的瓷瓶黏成了原樣。連他母親看到復原的瓷瓶也不相信這是真的——簡直是個奇跡!后來,他將這種黏合劑申請了專利,從中發現這種黏合劑在市場上具有巨大的商機。他便注冊了公司,專門從事黏合劑的研制生產。
公司成立后沒幾年,他又推出新發明的黏合劑,用來黏合、修復各種破損的古瓷品文物。黏合處的強度大大超過了瓷片本身,而黏合的痕跡幾乎無法用肉眼看出來,僅此種黏合劑就為公司贏得了最可觀的利潤。
這位曾經打破瓷瓶的小男孩兒,就是芝加哥最具影響力的BBK公司的創始人之一——巴比克。
聽完妻的講述,我一下子怔住了,巴比克因瓷瓶被打碎而成為巨富,若是沒有那兒時的經歷,也許難以成就他今天的成績。
而眼前的兒子也有著和巴比克當初同樣的誓言——“我一定要把它恢復原樣”。雖說,乍一聽這個想法有些天真,但巴比克的成功讓我驀然發覺——兒子具有天才的素質。
在孩子想象的世界里,并不缺少天才。只是我們成人的思維,一次次無情地扼殺了孩子黏合理想碎片的念頭。再珍貴的東西碎了,不要緊,重要的是我們千萬別擊碎孩子心中的想象力,也許若干年后,它能黏合出一種奇跡。
責編/趙 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