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社會,信息時代、網絡時代和知識經濟時代相繼來臨,匯集成推動人類社會高速發展的世界潮流,使任何一個要引領和追趕這個時代潮流的國家、組織和個人,都不得不空前地重視學習。學習、工作、生活,這三者的品質,成了一個非常標準的正比關系:只有把學習作為生活方式的人,才能在工作上有好的發展,也才能獲得高品質的生活。
怎樣使學習成為我們的生活方式呢?我認為:學習式的工作和工作式的學習;學習式的生活和生活式的學習。將學習、工作、生活三者融為一體。
學海無涯,學習的狀態各異。在學校是一種學習狀態,聽老師傳道、授業、解惑,在大腦中建信息庫、構建知識體系;在工作崗位上學習是另一種狀態,缺什么補什么,帶著問題鉆研,提高專業技能,提升業務水平;回到家中學習又是另一種狀態,廣覽群書,思維發散,讓思想自由飛翔。有追求的人可以把這三種學習狀態融為一體,久而久之,學習就成了生活方式:為理想而工作,為工作而學習,工作和學習都成了有樂趣的生活。
具體來說,讓學習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可以在五個“力”字上做文章——
一是增強學習的動力。學習必須要有動力,要給自己樹立遠大的目標,并且善于將大目標分解成一個個小目標,在不同的時間段完成不同的小目標。要有危機意識,經常與比自己強的人進行比較,找出自己的不足,確定追趕方向。通過學習,可以尋找到生命的意義,就是激發潛能,實現自我價值。要使學習動力長久不衰,還要善于在學習中體會思想的自由,外化為行動的自由,在學習中感受生活的快樂、精神的升華。
二是增強學習的毅力。樹立終身學習信念,必須認識到,學校教育只是個人學習的一個階段,主要是理論學習,而更重要的學習是在工作中的學習,因為工作中的學習是將實踐與理論緊密結合的學習,也是最有效的學習。肯學習,善于學習。任何地點,任何時間,只要用心,就可以學到新知識、新技能。
三是提高學習的能力。善于整合信息,要善于積累資料,更重要的是搜集需要的資料,將這些資料進行整理后組合成有用的信息。善于從各個方面搜集資料,圖書館、互聯網和能接觸到的信息源,總之一切有可能搜集到信息的地方。聰明人懂得告別傳統的苦行僧式的學習模式,他們善于讓學習成為自己的一種愛好、一種樂趣,逐漸形成一種孜孜不倦而樂此不疲的“學習人生”。
四是提高學習的效率。學習要有選擇,要學自己有長項的知識與技能,這樣自己的進步才會很大。不斷更新學習方法,如要善于聆聽,運用探尋與質詢的技巧,與人進行深度會談,或采用頭腦風暴法等等。善于運用學習新工具,如互聯網、電子詞典、電視、錄像等。高效學習,這樣才使得自己的學習更有信心。要始終使學習的速度大于或等于實際變化的速度,這樣才不至于被淘汰。“網絡學習”是一種快捷而博聞強記的學習,“電視學習”是一種廣博而輕松愉快的學習。這兩種學習都容易“成癮”,久而久之,學習便成了你的生活方式。
五是提高學習的轉化力。學而后思進而做,學后必須有新發現,要思考它的價值所在,如何應用于實踐中去,如何在實踐中有所創新,這才是學習的真正目的。在實踐中又不斷總結,將經驗再次運用到實踐中去,這樣就進入了學習的良性循環。
總之,用種種辦法使學習成為生活方式,我們才有足夠的實力去迎接時代的挑戰,推動個人和社會一步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