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源同志:
你好!讀了你的來信后,我覺得你確實是一位敢說真話的干部,你的處境讓我深感同情,非常樂意與你一起探討目前正在全市興起的“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這個熱門話題。
在探討這個話題之前,我要借這個機會,首先向包括你在內的奮力破解百萬大移民這一世界級難題的庫區干部表示崇高的敬意。重慶市社情民意調查中心曾對庫區作過一次民意調查,97.87%的庫區居民對十多年來政府組織的庫區移民開發工作的評價是“成功”和“還可以”。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包括你在內的庫區干部用智慧與勇氣、心血和汗水換來的,應該說,廣大庫區干部做出了無愧于時代的歷史性貢獻。然而,庫區的成績與經驗是歷史的,應永載史冊;庫區的矛盾和問題是現實的,當客觀面對。當前,面對庫區產業空虛與移民就業難這一攻堅難題,庫區部分干部流露出一種明顯的“峽谷意識”,缺乏超一流的精神狀態和工作勁頭,這是擺在難題前面的難題,是設在障礙前面的障礙。所以面對這些前置的“難題”與“障礙”,你一度彷徨、苦悶,感到走不出心理的“大山”,是可以理解的。據我了解,眼下不少庫區的干部都有與你一樣的感受,這就更加折射出庫區干部群眾思想觀念的多元性和多面性,折射出庫區工作的復雜性和艱巨性。
分析當前庫區面臨的種種困難與問題,我認為一方面是顯性的問題,比如產業空虛和移民就業難等問題,另一方面是隱性的問題,比如人的思想觀念中存在的“峽谷意識”問題等。從某種意義上講,二者有著明顯的因果關系,前者是結果,后者是原因。
從來信中看得出,令你最困惑、最苦惱的問題就是人們思想觀念中的“峽谷意識”。這一問題是影響庫區當前與長遠發展最核心、最根本的問題。目前,“峽谷意識”具體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思想僵化,缺乏創新精神。由于長期深居群山連綿、溝壑縱橫的三峽庫區,部分干部群眾因循守舊、墨守成規,干工作、謀發展不敢于和不善于出新策、使新招、辟新路,沒有大膽探索的闖勁。
二是目光短淺,缺乏宏觀思維。處理問題站得不高,看得不遠,只顧眼前,不顧長遠。抓發展跳不出行政區劃的羈絆,只囿于鼻子底下那塊小天地,缺乏在更大范圍、更廣空間配置資源的眼界和能力。
三是安于現狀,缺乏創業大志。面對移民任務的基本完成,面對艱難的發展環境,不少庫區干部思想開始松懈,激情開始減退,畏難情緒滋長,不愿再吃苦,不愿再流汗,工作只滿足于“守攤子”。
四是等待依賴,缺乏自強意識。部分庫區干部內心深處有這樣一種意識:庫區移民是國家行為,庫區的困難就得國家想辦法解決,庫區的發展就得國家傾力支持。部分移民群眾“等、靠、要”思想較為嚴重,“寧吃低保不要低薪,寧愿苦熬不愿苦干”,總希望國家把自己的生活“包”起來,子子孫孫依賴國家照顧。
那么如何才能沖破“峽谷意識”呢?結合庫區干部的現狀,我想給有著和你一樣困惑的干部提幾點建議,供大家參考:
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思想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庫區之所以發展相對落后,除了移民任務重、產業投入少等客觀因素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思想觀念不如人家解放,思想意識不如人家先進。思想解放思路寬,觀念轉變辦法多。以萬州引入如意緊密紡項目為例,萬州不產棉花,也沒有緊密紡銷售市場,更沒有緊密紡生產方面的技術人才,可這個投資數十億元的100萬錠緊密紡項目為啥能夠落戶萬州?其關鍵就在于萬州區在引進這個項目時放開了眼界,創新了思路。庫區雖然沒有原料和市場,但可以通過便捷的水陸交通,從全國各地集聚原料;庫區雖然沒有大的市場,但可以到全國、甚至全世界去尋找、搶占市場;庫區雖然缺乏技術人才,但可以用庫區的特殊政策和創業前景去吸引人才。正因為創新了思路,萬州才敢于充分利用對口支援的政策,利用全國、全世界都關注庫區的政治優勢,引進了如意項目。所以,庫區廣大干部要自覺克服保守、封閉意識,牢固樹立敢為人先、勇爭一流的開拓意識和兼收并蓄、海納百川的開放意識。
其次,要牢記使命,勇擔責任。作為庫區的每一位干部,大家身后都有成百上千雙眼睛盯著我們。在移民工作中,涌現出了張蘭權、馮春陽、冉紹之等優秀移民干部,他們“寧可苦自己,絕不誤移民”,“移民想啥我想啥,移民缺啥我幫啥”的工作作風感染了一方群眾。移民任務雖然基本完成了,但更艱巨的任務還有待我們去破解,“產業空虛”和“移民就業難”就是當前的兩大“攔路虎”。所以,庫區干部還必須繼續保持昂揚進取的精神狀態,要有一種坐不住的感覺,要有一種大干一場的沖動,要有一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干勁,最大限度地把我們干事創業、建功立業的熱情充分激發出來。
其三,要珍惜機遇,用好政策。鄧小平同志曾經告誡大家:“什么錯誤都可以犯,喪失機遇的錯誤不能犯。”隨著市委二屆九次全會的召開,可以說庫區已經迎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發展良機。作為庫區干部,應該抓緊研究、吃透政策精神,找出哪些政策是適用于本地的,哪些是可以爭取后得到的,哪些是可以通過靈活運用而產生效益的,然后有的放矢地開展工作,爭取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四,要求真務實,真抓實干。庫區當前的矛盾和問題,異常復雜而嚴峻,不下真決心、不花真功夫、不出真力氣,是絕對解決不了問題的。為吸引更多的企業到忠縣投資,讓更多的移民實現就業、安穩致富,忠縣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曾多次帶隊外出招商,這其中還發生了許多類似“書記為投資者端茶送水”的故事。目前,“天地藥業”、“云河集團”、“神溪船業”等一批靠誠心引進的企業,已發展成為忠縣縣域經濟的“小巨人”,2005年,這批企業共為忠縣提供了4.73萬個就業崗位。忠縣這種“忍辱負重”的招商精神確實值得庫區乃至全市的干部學習。庫區各級干部,不僅要當“指揮員”,更要當“戰斗員”,一級帶一級,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事事見實效。
沖出“峽谷”天地寬。當前庫區正面臨著千載難逢的大好機遇,正是我們干事創業的大好時機。我相信,只要你珍惜自己的人生機遇,不瞻前顧后、怕這怕那,自覺樹立并踐行“自強不息、開拓開放”的人文精神,始終保持鍥而不舍的韌勁、攻堅克難的拼勁和大膽探索的闖勁,積極投身于庫區建設這一光耀青史的偉大事業之中,就一定能為建設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生態良好、人民安居樂業的新庫區,作出應有的貢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重慶市委研究室移民處胡永鳴
2006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