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我收到了一份珍貴的生日禮物,那就是滿滿一箱中華書局出版的全套《資治通鑒》,還有當前流行的中外小說《亮劍》和《達·芬奇密碼》等,這是同樣喜歡閱讀的兒子和兒媳送給我的。
我們全家都喜歡看書和學習。2003年以來,我們家被評為首屆“全國學習型家庭”、“重慶市第四屆學習型家庭標兵戶”、“渝中區創建學習型城區示范家庭”。
家里有一間書房,三排高大的書柜,藏書5000多冊,每年還在增添新書。常年訂的報刊雜志有五六種。報上有保存價值的文章和資料,我們還要專門剪貼收集。
一位哲人說:“愛書吧,書會給你知識,給你力量!”我們全家因為愛書、愛讀書,從書中吸取營養和力量,每個成員都獲得了豐厚的人生收獲。
我
讀書讓我著述頗豐。我任重慶市文史研究館副館長時,除完成行政工作外,為了弘揚民族優秀文化,我參考家藏的《中國文學史》、《中國古代詩歌史》等,寫出了提綱,在館內主講古典詩詞欣賞,受到好評。2001年退休后,我在雜志上發表《幾位民主人士在渝的教育實踐》一文,并被收入全國政協編輯出版的文史叢書。2004年我撰寫了《對中國三峽博物館十大布展體系方案進行修改的建議》,由市政府征集辦公室轉給有關部門。中國三峽博物館《壯麗三峽》設計組為此專門給我復函:“對您提出的觀念深表贊同,將吸收您的寶貴建議,對我們的展覽提綱加以深化。”能為全市的精神文明建設添磚加瓦,我的晚年生活更加充實、愉快。
妻子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孩子們,你們中午吃飯是不是都把碗里的飯粒吃干凈了呀?”妻子陳繼紅一邊給孩子們朗誦古典詩詞,一邊不失時機結合現實生活對孩子們進行教育。陳繼紅是一名小學高級教師,她最傾心的是班上的孩子。在教學中,她深知“給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不斷增加的滿桶水”的道理。她每天看報和電視新聞,擠出時間有針對性地研究教育教改專著,不斷充實自己。學校經常把“問題班”交給她,她都能讓散亂不羈的孩子變得既聰明活潑,又遵守紀律。由于自己愛讀書,她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就是引導學生們讀書。除了讀語文課本上的文章外,孩子們的書包中都會有一本課外閱讀書,如《寓言故事》、《童話經典》等,潛移默化的閱讀,使孩子們受到教育,養成熱愛集體、助人為樂、好學上進的好習慣。她把心得體會寫成《愛心的收獲》、《獻出一片愛》等文章,在報刊上發表,獲得過渝中區教育科研論文三等獎。
兒子
兒子羅津是一名共產黨員,重慶商學院(現重慶工商大學)畢業生。他從小就嗜書如命。從4歲開始,他就能背誦毛澤東的詩詞和唐詩。上小學時,讀完了家中收藏的《安徒生童話》、《成語故事》等。在巴蜀中學上學時,他讀了中國古代四大名著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作品。他喜歡下圍棋,經常買回棋譜細細研究。讀大學時,他除了學習貿易經濟專業課程外,另外還報名輔修了國際金融專業。輔修專業中的現代銀行會計、銀行信貸管理學等課程,對于他畢業后參加銀行工作大有裨益。在光大銀行的工作實踐中,他結合本職工作,努力鉆研經濟學專著,業務能力很快提高,每年都超額完成信貸業務,而且從未出現任何失誤,沒有一筆呆賬和死賬。因為工作出色,2005年,他被任命為客戶開發部經理,今年他準備報考西南財經大學的碩士研究生,繼續學習深造。
兒媳
2004年的一天,建設銀行重慶市分行人事處一位老同志慈愛地對我的兒媳曾菲說:“終于把你等來了,知道嗎?在這次考試中你是第一名!”
曾菲是西南財經大學工商碩士研究生,曾留學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也是好學上進的年輕人。平時,家藏的《國際營銷學》、《英漢字典》等是她不離左右的書。她從原重慶商學院畢業后,一直堅持在職學習,考入西南財經大學研究生院。2002年國慶節放假7天,她在家做了5天的作業。同年她在四川外語學院參加英語托福考試,取得600多分的好成績。從美國留學回國后,她以自己豐富的學識參加建設銀行的招聘考試。接到錄用通知書后,她因病晚了一個多月報到,所以報到時,才有了那位老同志的一番感慨的話。僅隔一年,她就升任建設銀行重慶市分行國際營業部客戶經理。雖然日常業務十分繁忙,但她熱愛學習的勁頭不減,又購置了大量財經理論方面的書,正準備攻讀國際金融博士學位。
讀書,成就了我們一家人的事業。讀書,讓我們全家人都熱愛學習、熱愛工作、熱愛生活,書香給我們的家帶來了溫馨。在我們家,讀書看報之余,我們喜歡散步、養魚、種花、旅游,其樂融融。我們認為,通過學習,不僅能夠提高思想境界,找到理想工作,而且可以陶冶情操,讓家庭生活更健康,更科學,更文明,更溫馨。
(作者:羅傳勖,題目為編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