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近期不會大幅下調等四則動態
焦點
中國經濟近期不會大幅下調
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 哈繼銘
中金公司宏觀經濟專場研討會發言
2006年9月19日
在近期出臺的調控政策影響下,8月中國經濟出現放緩跡象,國內經濟活動減速,固定資產投資和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別從7月的27.4%和16.7%下降到8月的21.5%和15.7%,但近期內不會出現大幅下調。中金公司仍維持對中國經濟的樂觀判斷,預計2006年中國經濟增速可達10.5%。
首先,目前主要經濟指標仍處于高位。如2006年1月-8月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幅達29.1%,高于2005年GDP增長10.2%時的水平。其次,調控政策大部分屬于行政手段,效果難以持續。相對于2004年的調控,此次宏觀調控帶來的影響要小得多,且行政調控應該已經結束。第三,從貨幣指標來看,廣義貨幣M2增速接近18%,僅略有放緩。
關于全球總需求狀況,短期內出現衰退的可能性很小。2007年美國經濟放緩幅度預計為0.5至1個百分點;分析顯示,在其他條件不變的前提下,美國經濟增速下降將使中國GDP增速降低相同的幅度。但由于中國當前經濟增長速度高達兩位數,因此中國經濟增速仍將維持在較高水平。
金融
小額融資存疑
Jonathan Morduch“小額融資承諾”
《比較》第26輯
2006年9月
小額融資運動已經席卷全球。它的確可能是那些不算非常貧困卻仍處于貧困線以下的家庭的重要外援。但是,“雙贏”的承諾,即在金融機構獲得利潤的同時降低貧困程度,還遠未得到證據支持。事實表明,當其他條件相同時,為許多人提供小額貸款比向少數人提供大額貸款的成本高很多;結果,這些項目對成本非常敏感,并且大部分依賴于補貼。
研究發現,向低收入家庭發放貸款有時的確能盈利。但經驗也證明,建立新的相關金融機構非常困難,更不用說那些能最終獲得盈利的機構。小額融資項目的貸款在最好的環境下也只是借款者收入的補充,而不能使借款人的就業模式產生根本轉變。因此,有必要對小額融資的財務狀況和相關數據進行更深入的研究,改進今后的制度安排。
政策
“富人村官”和“村官謀富”日趨普遍
西南師范大學教授 肖唐鏢
“什么人在當村干部?”《管理世界》2006年第9期
當今農村,什么人最可能成為村干部?
分析表明,多數村干部擁有中學文化程度;在村主要干部職位上,中共黨員和男性村民擁有絕對的優勢。相當部分村干部曾在外村工作過或有非農經歷,并有部分人有企業工作經歷或曾參軍。村干部特別是村主要干部有相當部分曾是或仍然是“經濟精英”,“富人村官”和“村官謀富”的現象越來越普遍,村支書、村主任的家庭經濟條件普遍好于普通村民。越來越多的村支書是從其他村干部位置轉任過來。
家庭成分和父輩職業對出任村干部已無明顯影響,但父輩的文化程度有一定的相關性。不同區域之間的村干部群體盡管有著共同的特征,但在村莊、宗教與職業背景等方面有一定的差異。此外,村干部在鄉村中已經缺乏道德權威,其權力與權威出現分離。
社會
印度等級制度阻礙經濟發展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 Deepak Lal
“印度等級制度的起源和結果”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報告
2006年9月20日
與通行的觀點相反,印度曾是一個勞動力稀缺、土地過剩而非人口過剩的國家。這使得保證穩定的勞動供給相當重要,印度等級制度就是對這個問題的一個有效的答案。
印度等級制度是一種勞動力控制制度。在該制度下,勞動力不能自由流動。它的實施成本比強迫勞動制度或奴隸制便宜,是對政治經濟環境的一個帕累托次優方案。雖然從目前的標準看,等級制度所提供的福利水平比較低,但在歷史上,它提供了一個相對舒適的生活水平;并且很長一段時間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沒能超越印度。
印度獨立以后,人口的快速增長克服了勞動力短缺的狀況,摧毀了等級制度的根基。此時,等級制度成為經濟發展的阻礙,降低了工業化的速度,也導致私人企業和市場名聲不佳。受此影響,政府控制經濟的政策在20世紀50年代形成,等級制度對商業的偏見由此延續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