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活結束了。在這個早早就熱起來的夏天,我們離開學校,離開這生活多年的土地,各奔前程。
然而前程在哪兒,有誰知道?記得在高三時每個人都有著雄心壯志:“我要上××大學!”這是剛開始在被問“喂,你考什么?”之后大家說的最多的一句話。于是彼此心里便有了想法,某某考××,某某考××。男男女女,樂此不疲。
那時的天空像是冰淇淋色的,任人想象。那時的年少無知與張狂,很多人現在再回頭看都會覺得可笑。學習成績一般的同學準備為省內重點拼搏;較好的要沖刺全國重點大學;那些佼佼者則是非名牌大學不上。
當時我徘徊在后兩者之間。因為高二時的努力與幸運,身邊的人都對我抱有極大的希望。我自己更是囂張到有些忘乎所以的地步,對未來充滿希望。但就在這時,高三的第一道關口讓我陷入了尷尬甚至不知所措的混沌中。
是因為一個復讀生。她是我們學校04屆最優秀的學生,學習成績好到全校師生都相信是肯定能考上北大或是清華。可是在2004年高考中由于諸多原因她失誤了,考了一個讓人很難過的分數,雖然并不低,但離她的目標還是差了一大截,于是她決定復讀。又由于她的出色,學校沒有讓她去復讀班,而是把她安排在我們班——文科重點。
她的到來使原本總在前三名競爭的我、Apple、Jean感到無地自容。我不知道每天在班里對著這樣一個女孩,我該怎么辦。因為我們都很清楚,我們表面上的優秀與她相比,不值一提。
果然,第一次月考,她是全班第一名,我排第三,我們相差100分。整整100分。
從九月開始老師就一直給我們算時間,可是在那個燥熱的夏天里,我們這群剛升上高三的孩子根本沒把高三放在眼里。大家該上網的上網,該逃課的逃課。也許是因為燥熱的緣故,學校的課總是委屈的補補停停。不上課時我在家把剛發的英語題集做了一半,自以為是個乖孩子了,結果后來開學才知道復讀生早已自學完高三數學,那本讓我沾沾自喜的英語題集Jean也早已經做完了。
于是九月變成了一個哨令,它一響,我們便開始奔跑。
剛開始確實是一段美好的時光,頭頂著五彩的天空,做做夢生活便進入了一個高速運轉的軌道。
每天早上6點便起來讀英語,背古文,揉揉眼睛還要捏捏胳膊好讓自己更加清醒。上學的路程花費時間也從10分鐘縮減為3分鐘,從此便形成了一種規律:我剛進教室——放下書包坐好——老師站在門口——早讀鈴響。(我們班對遲到的定義是比老師站在門口晚)。下課除了上廁所,我基本上是不會動的,也很少和別人講話。所以從高二文理分班后,我就給同學留下一個“冷酷機器”的印象。中午放學,我總是最后一個走,總是等到教學樓空蕩蕩的沒聲音了才會背好書包邊想剛剛算好的數學題邊快速回家。偶爾碰到和我一樣晚的老師,問我怎么這么晚,我說因為不想和同學擠樓梯。其實我只是喜歡一個人待著,而且也不想因為擠樓梯而耽誤時間。
午休對我而言是最重要的,我可以晚上不睡,但中午絕不能睡不好。我這個人吃飯很慢,為了保證午休,我學會了狼吞虎咽,把原來要磨蹭半個小時的午飯在10分鐘之內搞定,為的只是中午能多睡一會兒,從而保證下午和晚上的精神狀態。事實證明,我的精神好得讓老師也大為吃驚。有一次老師問過我的作息時間后,就開始擔心我的身體。我可以從晚自習結束回家10點開始一直不停地學習,等我覺得該睡覺時再看看表已是凌晨兩三點。第二天依然6點鐘起床,并且保持精神煥發,無論上課下課從不打瞌睡。于是周圍的同學便叫我“鐵人”。那時惟一的放松就是晚自習結束和同學回家,因為太晚家人擔心所以和同學一起走。路上我們會聊很多快樂的事。那時我常常和朱朱回家,她是很單純很可愛的女孩子。我們并肩走在安靜的夜里,很快樂。
那時同學們為了延長晚上的學習時間都瘋狂地喝咖啡,我喜歡摩卡。大多數人都是在學校喝,在家也喝,但很多人適得其反,喝得越多越沒效果。我又恰好和這些人相反,不喝就已經很精神了,喝過的效果可想而知。
后來我總想,當時的動力,當時的不顧一切,都源于那個兒時的夢。我知道我在干什么,我知道我想干什么,有很明確的目標,我朝著那個有著微弱光芒的目標奔跑,頭也不回。
可是人說物極必反,沒錯的。從那一次考試之后,天空的顏色失去了光彩,留在我心上的,全是眼淚和灰暗。
又一次月考,我的數學成績跌入谷底,79分,讓我銘記恥辱的79分。我面無表情地回到家看著那個鮮紅的數字,伸手便把試卷塞到看不到的地方,然后我哭了。我不敢告訴任何人,那天晚上我沒有去上晚自習,只是坐在書桌旁一直哭,直到我沒力氣了,我突然覺得很累,趴在桌子上看著表,看著過去自己在臺燈上貼的理想。我目不轉睛地盯著它看。積蓄了十多年的理想,就這樣脆弱地讓一個不及格的成績打擊得狼狽不堪。我的眼睛又疼又酸,后來模糊了,看不清了,才昏昏沉沉睡去。枕著自己的淚水。
后來我才想明白,原來身處這樣的環境人人都一樣,大家都很脆弱,任何一點小問題都會讓自己擴大到舍生取義的程度。人都是很柔軟的動物。我不想再這樣歇斯底里,因為我明白,無休止的放大自己的痛苦一點用也沒有。于是我選擇了勇敢,我知道我是堅強的。因為我還有夢想。
依然是每天堅持,依然不懈努力。一個月后,我的數學成績又恢復正常,回到前三名的位置。但僅數學一科與復讀生20分的差距讓我無心再看試卷,這也許應了當時同學們為月考編的口號:“一個月后又是一條好漢!”
正如每一位經歷過高三的人所說,日子只是單調的不斷重復。我們每天坐在那間人滿為患的教室里,機械的重復著每天都做的事。多數情況下都是上課時大家埋頭飛速的記著老師總結的內容,下課時間大家都坐在教室里,沒有人有閑心在走廊里打鬧玩笑(除了不幸被指派去為集體買早飯的人除外)。下課是松散的自習,彼此討論剛總結的歷史事件,爭辯一道數學題的各種解法……那段日子過得很平淡,平淡得讓人也懶得再去想高考,管它什么時候高考,現在把題做好就行了。
高三前半學期就這樣結束了,一月份時難得有了十幾天的假期,讓所有同學樂得笑歪了嘴。老師在通知我們寒假不補課時全班像扔了一個裝滿興奮的炸彈,整個高三的歡呼聲讓高二的同學以為不用高考了??僧敯嚅L在黑板上寫下這十幾天的學習任務時,全班又發出了一種類似狼嚎般的叫聲。老師得意地笑,我們無可奈何地相互傳著新發的練習題。
后來才知道,因為我們班一向很活躍,所以兩件事反映都比較激烈。但在理科重點班,也許因為學生太過沉穩,老師太過威嚴(班主任是年級組長),同樣的事他們班的反應卻出奇地安靜。
高三后半學期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那源源不斷的模擬考試。讓人無奈的是除了數學,我的其他幾門課都在“很穩定”的水平上。我算了一下,從一開始到最后高考,我的數學成績正好呈正弦曲線,錯落有致。一直到四月末,我的數學成績開始一步步地上升、穩定。從最低的79分,一直到高考前的104分。這段日子,我的心情真的很復雜,數學試卷上數字的遞增有時竟會讓我流下淚來。只有我自己知道在這個天空湛藍的春天里自己默默地做了多少習題,而我又不敢太高興,生怕會樂極生悲,又會回到79分的恥辱深淵。班主任說我的堅持讓她感動,而我卻一點感覺都沒有。真的,高三后半學期與前半學期相比,多了很多瑣碎的事,報名、體檢、填表,光畢業照就來來回回拍了兩三次。生活的無聊讓同學們無論在什么時候都擺出一副無所謂的架勢。有幾個班的同學成群結隊地到操場去打乒乓球。不知道是不是“國球”的緣故,乒乓球拍和乒乓球在那幾個班幾乎是人手一副。老師無奈,學生無所謂,因為他們之中大多都已不再抱希望了。我們班在班主任嚴厲管教下沒有人敢這樣做,也因為頂著重點班的光環,大家不能停止努力。作為新年禮物,學校居然給高三年級每個人發了一本同學錄。于是有段時間,上課下課同學錄的身影隨處可見。我們班的情況其實還不算嚴重,但也許因為大家一直都把班主任當成好朋友便太“放肆”,高考近在眼前心急如焚的老師再三禁止也無濟于事。無奈之下,她便使出“撒手锏”,把我們班所有人的同學錄全部沒收,我倒無所謂,從同學錄拿回家那天起便一直扔在書堆里從沒管過,只是苦了那些人際關系太好的同學,整天發愁。班主任聲明高考后再還,可到時上哪兒找這么多人簽啊。想不到我們班這一收便成了全年級教育典型,理科重點班在同學錄正蓄勢待發準備大紅大紫時,班主任發話了:“如果再讓我看到同學錄,你們的后果就和6班一樣!”
這個問題總算是解決了。我們班做了“犧牲品”,大家都理解班主任的用心。只是校領導后悔得捶胸頓足。
在我高三生活中有三個不得不提的人。一個是剛才說過的復讀生,因為后來我對她的恐懼變成了敬佩。她真是一個幾近完美的人,毫不夸張的說,自信、友好、謙虛、善良等等這些褒義詞都可以用在她身上。從她每次耐心給我講題的口氣中,在我灰心時為我加油的笑容中,尤其是從她的文筆流露出的深刻思想中,我知道她是一個真正值得敬佩的人。事實證明了她的能力,后來她的高考成績進入了全省前五名。我衷心的為她高興。我祝福她。
第二個人是Kay。從高二重新組班開始,Kay一直坐在我后面的位置。從剛開始半生不熟到后來的并肩奮斗,整個高三,Kay給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們一定要去北京!”的確,北京是我們共同的理想。不僅如此,我和Kay還一直夢想著2008年去做奧運會志愿者。想起Kay,感覺我又回到了那間教室轉過身又和她一起暢想未來。Kay的學習成績一直很棒,我想不起當初說過多少句鼓勵Kay的話,也想不起Kay在我失落時給了我多少安慰,只記得那一張純真的臉,總是完美的復制卡通人物的語言讓所有人開心。這就是Kay,快樂,執著。
還有一個人便是我的老師,高中三年她一直是我的班主任,我們也一直是很好的朋友。三年來她給了我很多幫助,她身體不好,可是無論什么時候我去找她,她都會盡全力來幫我。尤其在高三,每個人的心都極度脆弱的時候,她給我太多心靈上的安慰。記得當時我有過最簡單的想法,就是不能讓她失望。我不知道該用怎樣的言語來形容我對老師的感激之情。我只能用這樣單薄的文字來感激,命運讓我遇到了這樣好的老師,我用最虔誠的心境為她祈禱,愿她健康、快樂。
在高考前那幾天,我一直失眠。說不緊張,那絕對是騙人的。一直到我進考場,手還在冒冷汗。雖然自己一直在自我安慰,“就算不能去北京也沒關系的?!笨墒俏业木o張一直延續到高考結束。我一直以為我可以以最好的姿態去高考,然后在志愿表上寫下北京那所讓無數人向往的學校,我身邊的人都是這樣認為的,可是我沒做到。我發揮失常了。走出考場時我已料到了結果,只是默默的對自己說考完了,結束了。然后聽到周圍有人哭有人笑,我們班的一個女生更是像發瘋了一樣的大叫。我覺得很辛酸,這就是我們單薄的青春,無數個日日夜夜的不懈努力,幾張試卷就詮釋了它的全部意義。這就是高考,就那么幾張紙得出的一個數字,就把你的現實意義全部概括了。我感到可悲和可笑,但更多的還是無奈。高考本身的過程是很簡單的,但高考后的日子,更加難以形容。
很多人都以為只要過了那兩天就萬事大吉了,殊不知高考之后的煎熬與考前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高考完的興奮,從開始對答案就跌入谷底,很多預料不到的錯誤就已經讓你無心繼續了,對完答案就要估分,自己估了擔心不準幾個同學一起商量,幾個“臭皮匠”的討論結果若還覺得不保險就去找老師,辦公室里排起了長隊,比當初來這里問題時壯觀多了。
我到現在還在后悔報志愿時有些草草了事,我不相信估分,(事實上是非常準的,只差了2分)。我把《報考指南》和招生報翻來翻去也不知道要報什么,因為除了北京那所神圣輝煌的學校以外,我從來沒有想過要考別的學校。于是我做了一個逃兵,把那些瑣碎的事扔給父母。我不愿意再去想了。我太累了。
最后我很麻木的填了一所海濱城市的大學,不痛不癢的。父母和老師都很尊重我的選擇,所幸他們沒有太勉強我,因為我的幾個同學家里都上演了“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戲劇性事件。我的一個朋友甚至為了那所美麗城市的外語學院而離家出走,而另一個同學決絕的志愿表讓家人都差點背過氣去。我想,這一切都只能說明,我們還“太年輕”。
日子過得像流水一樣,混沌,無聊。不過分數出來之后就明朗了很多。那個曾經離家出走的女孩考得很好,而當我聽到朋友從電話那邊報出的分數時,我只是覺得冰冷。我考了一個很沒面子的分數,尷尬地讓我覺得自己就是一個笑話,誰都可以來嘲笑我。我只能在心里說:“北京,只好讓你再等我四年了。”
我一直都很難過,卻沒有在任何人面前表露出來。我是那樣向往北京的孩子,我是那樣希望能進入那所學校讀書的孩子。那所學校在我心里神圣了十幾年,是我心心念念不顧一切要實現的理想,我甚至以抱有這個理想為榮。每想它一次,心里就要猛得振奮一下。然而殘酷的現實讓我無力再想,陰霾的天空讓我再尋不到一絲光明。我也想像顧城那樣,可我只是一個在高考中被挫敗的孩子,脆弱的心無力承擔夢想破滅的重負。我太累了,疲憊像海浪一樣把我沖卷得無力掙扎。我總是希望有一天能沉沉地睡去,不要再醒來了。只要想到這里,眼淚就忍不住要流下來。我一直以為做一個為夢想拼搏的人是最幸福的,我一直堅信我這樣放棄睡眠放棄休息拼命的抓緊時間是快樂的,是在一步步的接近北京,我一直篤信只要堅持夢想就會成真……可是我還是敗給了現實,敗得無地自容,惟一的安慰便是我也曾是一個有夢的人,我覺得這種想法比阿Q還可笑。
錄取公布后我不出所料的考入第一志愿。才知道,命運和我開了一個玩笑,以我的成績,復旦都可以上的。去學校領通知書時,見到校長,看著她惋惜的目光,我忽然就流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