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是石,敲出希望之火;理想是火,點燃希望之燈。詩人流沙河的這一詩句可以形象地概括教師指導學生習作的過程。如何挖掘學生的寫作潛能,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我認為必須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注意培養學生對生活的敏銳的觀察力,發現真善美。
指導學生寫生活隨筆,生活日記,及時記錄生活中發生的點點滴滴,一草一木皆有情,一舉一動能成文呀!生活中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通過觀察記錄生活,積累寫作素材。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源頭”,就是生活!給學生一雙“慧眼”,讓他們能把這個紛繁復雜的世界看個“清清楚楚、真真切切、明明白白”。定期展出交流學生的生活隨筆,讓學生能體味到成功的樂趣,感受到真善美的真諦!
二、 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心理,掌握必要的閱讀方法和技能。
第四屆新概念作文一等獎得主施奇平同學就是一個成功的范例。這位同學對文字的感悟能力很強,很能以自己獨特的文字表達能力展現自己對生活的真實感受,但他的作品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文章內容過于膚淺,我發現了這一點。在肯定其作品的成功之處的同時,向他指出“厚積而薄發”的要求。根據他作品的特點,為他開了一個閱讀書目——后現代派作家卡夫卡、普羅斯特、馬爾克斯、加繆、伍爾夫等以及中國先鋒派作家余華等的作品,幫他解讀這些作品。還要求他在廣泛涉獵這些作家作品的同時,再讀一些美學(亞里士多德、黑格爾等)的作品、音樂作品和佛學著作。文學是給人以幻想的東西,具形象性之特點;而美學、音樂等給人以實際的東西,具抽象性之特點。只有將這些科學自然巧妙地融入作品內容時,其作品的思辨性、可讀性就大大增強了!最后,該同學以一篇融文學和美學于一體的作品《一條穿越凋零季節的狗的獨白》榮膺一等獎,獲得了較高的評價。其風格與《獨白》相似可稱之為姊妹篇的《一只站在屋頂唱歌的烏鴉》(被收入《2003年中國散文精選》)。
所以我覺得教師還要做好學生的閱讀心理和閱讀習慣的培養工作。根據學生的寫作特長,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讀哪些作品,如何閱讀。
三、注意培養學生濃厚的寫作興趣,激發寫作潛能。
為學生積極營造良好的寫作氛圍,創設一個寬松和諧的寫作環境,學生的寫作潛能就能得到挖掘,學生的寫作欲望就會有效地被激活,變“要我寫”為“我要寫”,學生會有一種不吐不快之感。組織學生外出采風,組織學生進行社會實踐,組織進行各類文學活動(如文學沙龍、文學講座、學生作品成果展示會、校園十大小作家的評比等),編印學生作品集(班刊和??瑸閷W生搭建一個能發表或展示自己才華的平臺等。通過這樣行之有效的方式,讓學生初步體會到成功的喜悅。當自己所寫的東西能被人傳閱,當自己的作品為大家所稱道,當自己的文字能成為鉛字……其成就感無與倫比。這樣就能進入一個良性循環的狀態,雪球會越滾越大,一批寫作愛好者群體隊伍就能形成,一些才子才女就會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