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二○○六年六期袁津琥《陳寅恪先生佚文的一則線索》說到聞宥先生言《京師圖書館月刊》曾刊載陳先生的文章,袁氏就此設問:“而檢今《陳集》各卷中不見有輯錄自《京師圖書館月刊》中者,是此二三文,仍未能收錄集中也。”
但我認為沒有遺漏。因為首先《京師圖書館月刊》不存在。今北京國家圖書館的前身是國立北平圖書館,其館刊創辦于一九二八年。名稱曾幾次更改,分別為《北京圖書館月刊》、《北平北海圖書館月刊》、《國立北平圖書館月刊》、《國立北平圖書館館刊》。但從未用過《京師圖書館月刊》一名。其次,國立北平圖書館是由兩館合并而成,一為原國立北平圖書館(包括京師圖書館、國立京師圖書館),初名京師圖書館,民國元年(一九一二)正式開館。一九二六年更名國立京師圖書館,一九二八年更名曰國立北平圖書館,沒有館刊。另一為北平北海圖書館,成立于一九二六年,原名北京圖書館,一九二八年更名為北平北海圖書館。一九二九年九月兩館合并,仍然名國立北平圖書館。撰于一九三四年一月的《國立北平圖書館概況》記載該館定期刊物有二:“一、館刊。原名月刊,系北京圖書館出版,每月發行一次。兩館合組后,繼續刊行。自四卷一號改名館刊,每兩月出版一次。二、年報。每年印行一次,專載每一年度館務進行概況,已刊行七年。”可見,此兩刊與原國立北平圖書館無涉。再次,蔣天樞先生《陳寅恪先生編年事輯》記錄了陳先生有兩篇論作刊登在《北京圖書館月刊》上:“懺悔滅罪金光明經冥報傳跋,《北平圖書館月刊》一卷二號,民國十七年一月出版;敦煌本十誦比丘尼波羅提木叉跋,《北平圖書館月刊》二卷五號,民國十八年五月。”嚴格地說,《北平圖書館月刊》的名稱不確切,前者為《北京圖書館月刊》,后者則為《北平北海圖書館月刊》。我認為,這兩文當是《聞宥遺札》所言之“原刊《京師圖書館月刊》二三篇”者。最后,《陳寅恪先生論著編年目錄》云:“編年目錄寫成后,曾寄廣州,請師訂正。”該書登載有兩文的出處,可見陳氏對《北平圖書館月刊》的名稱是認可的。由此看來,《京師圖書館月刊》和《北平圖書館月刊》為當時人習慣稱呼。《聞宥遺札》為回憶性文錄,用習稱當為可能(《金明館二編》等也為習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