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成都人都知道,50年前的青羊宮,規(guī)模要比現(xiàn)在大一兩倍。那時,去古城墻下的青羊宮看燈會,趕花會,拜李老君,摸青銅羊,逛二仙庵,大人小孩皆大歡喜。20世紀50年代,巍峨雄偉的青羊宮山門還未拆除,正對著青羊橫街,由望仙橋連著河對岸的望仙場,左行可通武侯祠,右行可通杜甫草堂。望仙橋既高且大,坡度又陡,站在橋中央極目四望,西郊秀美的田園風光盡收眼底。青羊宮是道家圣地,民諺云:“二月間,會神仙。”傳說這段時間,你只要站在橋上,便能望見云里來霧里去的各路神仙相會,故名望仙橋。
望仙橋橫跨清澈的錦江兩岸,古樸壯觀。橋身長約120米,寬約20米,高約10米,是一座石欄桿、石橋面、石橋墩的五孔大石橋。橋面上有許多車轍印,足有四五寸深,那是經(jīng)載重的雞公車車輪鐵圈多年碾壓形成的。由于古橋坡度很陡,載重雞公車上橋時,發(fā)出“咿呀,咿呀”的呻吟,特別艱難和吃力。這時,推車的腳夫必須互相打對幫忙,才能過去。要是載重的馬拉大板車上橋就更精彩了。只見馬兒脖子伸得老長,扇著鼻孔,噴著熱氣,嘴里冒著白泡沫,四個蹄子直打滑,后腿的鐵蹄蹬得石板火星四濺,使盡吃奶的力氣才過得橋去。
青羊宮趕場日期是農歷二、五、八,屆時望仙橋上萬頭攢動,橋上橋下河岸邊擺滿了籮篼筐籃。各種農副產(chǎn)品沿岸陳列,特別是夏秋之際本地所產(chǎn)的南瓜堪稱一絕。絕無農藥污染的沙田癩子南瓜,又甜又面,爽口極了,是那時青羊宮菜園的“名優(yōu)特產(chǎn)”。那些大南瓜堆放在橋上,你擠我靠圓滾滾,黃澄澄,可愛極了!
炎夏季節(jié),洶涌的洪水從橋洞中奔瀉而下,如蛟龍翻滾,掀起丈高白浪,卷起斗大漩渦。此時,即便是最逞強的游泳健兒,也望而卻步,不敢輕率下水。春秋之際,則素湍綠潭,水勢減緩,村婦們在河邊浣洗衣物,兒郎們則紛紛挽起褲腿,提起鋼叉下河捕魚。
舊時的青羊宮,不僅地方大,而且林盤寬。一叢叢青蒼濃郁的翠竹之間,間雜著合抱的楠木、銀杏、古柏、黃桷樹,濃蔭蔽天,綠云匝地,成群的喜鵲、老鷹、烏鴉、麻雀飛來飛去。尤其烏鴉在數(shù)量上占絕對優(yōu)勢,說成千上萬并不夸張。它們的生活很有規(guī)律,每天晨曦初現(xiàn),淡淡晨霧中就傳來它們的聒噪聲,聲音之大,可傳十里。少頃,大殿的鐘聲也響了起來,雄渾厚重。鴉噪于前,鐘鳴于后,奏出一章古意蒼茫的鄉(xiāng)村晨曲。待旭日盡現(xiàn),烏鴉們也陸陸續(xù)續(xù)飛往四面八方。
這些烏鴉大都飛向附近的鄉(xiāng)村分散活動,它們仗著鴉多勢眾,經(jīng)常超低空飛行,甚至擦頭而過,翅膀扇起一陣風,呼呼掠過,怪嚇人的。偶爾,屙一兩泡屎在你頭上或肩上,讓你又氣又惱!有時幾只、十幾只烏鴉飛落田頭,尾隨在農民犁田的犁耙后面,追逐啄食新翻起泥土里的各種昆蟲。
到了收獲季節(jié),烏鴉們更歡騰了!為了能顆粒歸倉,農民在田間地頭支起稻草人,試圖嚇唬它們,但狡黠的鴉雀識破了這一詭計,根本不怕。沒奈何!守田的農民只好用響殼邊搖邊吼邊跑過去,才把它們攆走。除此之外,過年前后,青石板院壩里屋檐下掛的臘肉也常常成為烏鴉們口中的美餐。
暮色降臨的時候,烏鴉們歸巢了。這時,青羊宮上空黑壓壓一大片,遮天蓋地,是舊時古廟的一大景觀。鴉噪夕陽之后,大殿的暮鼓響起,附近的農夫荷鋤挑擔,吸著葉子煙,三三兩兩地沿著阡陌回家了,青瓦小院的農舍冒出了縷縷炊煙……那年月,郊區(qū)農戶中有鐘表的人家極少,烏鴉早出晚歸,晨昏聒噪,無疑起到了報時的作用,那么準確,那么守職,不論寒暑,不分四季,天天如此。
(責編 鄭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