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古往今來,人們用詩篇謳歌愛,用旋律譜寫愛。而今天,我們也要譜一支“愛的贊歌”。如何讓愛在你的筆尖潺潺流淌呢?
勤于觀察多積累。“處處留心皆學問”,“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積累的材料多了,我們寫作文時才真正談得上精心選材、有話可說、有文可作。
這次寫以“讓世界充滿愛”為主題的作文時,我們就可以從以下不同的角度來積累材料:
一是體會自己得到或付出的愛。當你傷心落淚的時候,是誰為你遞上一張紙巾?當你的同學孤獨無助的時候,你是否獻出了你的一份關愛?當你的鄰居老人孤苦無依的時候,你是否愿意抽時間陪伴他……
二是留心身邊關于愛的故事。你看到過父母無微不至地照顧年邁的老人嗎?你看到過清貧的老師為貧困生傾囊相助嗎……
三是關注媒體關于愛心的報道。女孩背著殘廢的媽媽上大學的故事,感動過你嗎?兒童村里,收養了幾十個孤兒的“媽媽”,感動過你嗎……
你平時留意過關于愛的故事嗎?你平時積累過關于愛的美文佳句嗎?如果這些你都做到了,你就不愁這支“愛的贊歌”沒有優美的歌詞了。
巧借修辭譜新曲。我們從自己的材料庫中選擇了足以表達中心的材料,還要善于把這些材料進行美化,讓它們變成動人的樂章。這其中的技法之一,就是巧用修辭。如果我們能恰當地運用比喻、擬人、排比、夸張、對偶等修辭手法,定能為文章增添許多風采,讓讀者有“賞文如賞曲”般美好的享受。
“愛心是冬日里的一縷陽光,驅散了凜冽的寒霜;愛心是久旱后的一場甘霖,滋潤了龜裂的心田;愛心是汪洋中的一個航標,指明了新生的希望。”這是中考滿分文《把愛心帶給他人》的開頭,小作者運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辭手法,這樣的句子像一支柔美的歌,賞心悅目。
在一些優秀作文中,巧用修辭手法的例子不勝枚舉。如果我們能熟練地運用修辭手法,扮靚我們的作文語言,一定能收到良好的表達效果。
議論抒情巧點睛。寫愛的文章,我們往往要通過敘述具體的事情,刻畫具體的人物形象來表現文章的中心,在行文中,主要運用的表達方式就是敘述和描寫。但是,我們讀過許多寫人敘事的文章,如朱自清的《背影》、楊絳的《老王》等,哪一篇文章是單純的寫人敘事呢?作者在敘述的同時,或是議論,或是抒情,用以深化主題。我們要善于借用一個個愛的故事,或贊揚某種崇高的品質,或表達一種真摯的感情,或揭示某種人生哲理……這就要求我們的文章應該有點睛之筆。
點睛之筆,可以體現在開篇的題記中,可以放在每一件事情敘述之后,也可以放在文章的末尾。點睛之筆往往就是文章的靈魂,有了它,就能讓文章的主旨得以升華。
同學們,愿你們的筆尖,能潺潺地流淌出真摯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