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新聞出版總署組織召開了全國新聞出版系統治理出版發行領域商業賄賂專項工作會議,為重拳出擊、治理出版發行領域商業賄賂拉開了序幕。出版發行領域因其“公益性強、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等被納入全國治理的重點。教材教輔的出版發行又被列為出版發行領域的重中之重。
自江蘇省高校教材回扣案驚天黑幕被揭開之后,(此案涉及南京市范圍內近29所高校38個部門,近16家出版社,立案查處案件101件101人)各地此類案件不斷被曝光,僅今年6月,媒體就披露了:湖北挖出“教育蛀蟲”80人;山西長治市受理商業賄賂案27起,其中圖書采購方面的案件5起,向法院提起公訴5起, 全部涉及圖書采購;山西臨汾市也查處了師范學院教材室武某、解放路小學圖書管理員李某收受回扣案。
明確界定商業賄賂
一起起案件昭然,反映了教材教輔的出版發行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也反映了國家從上至下治理商業賄賂的決心和信心,出版發行系統受到的震動是顯而易見的,隨之而來的也有疑惑、擔心和憂慮。什么是商業賄賂?什么是經營行為?如何區分不至于跨進“地雷陣”?治理商業賄賂是否會影響正常的經營?
《反不正當競爭法》第8條規定得很清楚:經營者不得采用財物或者其他手段進行賄賂以銷售或者購買商品。在賬外暗中給予對方單位或者個人回扣的,以行賄論處;對方單位或者個人在賬外暗中收受回扣的,以受賄論處。經營者銷售或者購買商品,可以以明示方式給對方折扣,可以給中間人傭金。但必須如實入賬。接受折扣、傭金的經營者也必須如實入賬。暗中、賬外是對商業賄賂定性的關鍵詞。而明示、如實入賬的則屬于經營性行為。但如果“明扣”進入了小金庫或個人腰包仍屬商業賄賂。
除了明扣、暗扣、傭金之外,還有各種名目掩蓋下的商業賄賂,主要有宣傳推廣費、免費培訓(其實是觀光旅游)、科研返款、發行費、課程建設專項費用、教材實驗推廣論證費等等,這些名目與正常經營行為中的折扣有本質的區別。
但在實際操作中,一些出版發行單位正因對兩者認識區分不清為難。記者從福建某地新華書店了解到,該書店因涉嫌商業賄賂在接受工商局的調查,并面臨著被沒收違法收入還要被罰款的處理。事情原由是,1992年前后,福建省政府與省教育廳曾聯合發文,在每年兩季的教材發行中,新華書店應返還給學校勞務費不超過5%,用于學校運輸、發放課本的等費用;教輔讀物則付給學校宣傳手續費2%。雖說后來又有規定不許再收此類費用,但新華書店和學校一直按照舊有習慣做。
在這次治理商業賄賂行動中,工商局認定此案為商業賄賂行為,依據有二:一是書店打折,應直接打給學生,讓學生受益,以勞務費名義給學校不符規定;二是既然是打折,可以在收款的時候少收,為何要照常收,過后再返還,由此定性為回扣。新華書店也有其苦衷,教材從運輸、搬運到發放給學生手中,這樣的工作屬于教師教學之外的加班費,不付不近人情,而對于第二個理由,書店認為是先收全款再返還對書店是一個風險防范和控制措施,如果書款不全部入賬,學校就得不到回扣,對學校是一個約束。新華書店稱,如果這種行為被認定為商業賄賂,只能對有些民營企業有利,新華書店建賬相對公開,而有些民營企業則隱蔽或無賬可查,況他們的回扣遠遠在此之上。又據消息,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可能的高額損失,書店正打算請律師出面,通過法律途徑解決。
可以說,如何區分二者的界限,是治理商業賄賂中的難題。據新聞出版總署紀檢監察局介紹,這也正是下一步要解決的問題,立法明確二者界限,制定行業交易規則,建立行業信用體系,七部委還將聯合對2001國辦[34號]文予以重申和細化,禁止學校以各種名義收取任何費用,就會避免這樣的爭議、擔心和疑慮。
鏟除商業賄賂的根源
2001年國辦2001[34號]文,為規范整頓教材編寫、出版和發行環節的秩序,明確規定任何部門和單位不得在中小學教材的編寫、出版、發行等環節違規收取費用。為什么一些教育部門還敢收取各種費用,而那些出版發行單位還敢于知“法”而上呢?追根溯源,除了教材教輔利潤豐厚帶來的惡性競爭之外,主要還在于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批已經失效的規定已成“潛規則”,在圈內形成了習慣模式。前文某新華書店就是由當地政府發文引起的,而在江蘇高校回扣案中,提及的兩個規定引人深思:
1987年國家教委的一紙公文規定:高校出售的教材允許有9%至12%的折扣,其中5%要返給學生,其余作為業務費用支出……
江蘇省有關部門曾下文規定,江蘇所有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和“思想品德課”的教材都由某出版社讀者服務部來供貨。“兩課”教材的總碼洋以“發行費”和“課程建設專項費用”的名目折扣25%。
這些規定有的被新的規定代替,而有的是上級部門不置可否,沒有明令廢止,這也難怪相關單位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韙了。
另外一個根源是高校教材采購統購統銷的壟斷權力,對此,一些學校嘗試讓學生自己購書,但效果并不理想,學生買書難、書價高,還有的買回了盜版書和光盤。取消統一購書看似萬事大吉,實際上有些“因噎廢食”。治理的關鍵應該是讓采購環節公開透明,學校成立專門的招標小組,根據供貨商的規模、信譽、業績、服務和圖書優惠折扣等打分評標。通過公開招標和有監督的議標,將購買教材圖書的成本明顯降下來。明確折扣,所有折扣納入學校預算外收入統一管理,力爭達到節約經費,改進服務,規范操作,陽光運行,公平競爭,防止犯罪的目的。
鏟除商業賄賂根源,還要加強出版行業監管與自律,避免出版社之間的惡性競爭。當今的高校教材市場,從組稿出版到渠道發行,從返折扣、免費培訓到科研經費支持,各個環節都有滋生商業賄賂的可能。一些通行的潛規則,成為出版社爭奪教材市場的“非常”手段,是出版業競爭不擇手段的必然結果。因此,呼喚一個平等、有序、規范的市場環境,避免惡性競爭的不斷升級,是高校教材市場的迫切需求。在這次商業賄賂治理中,新聞出版總署除了設立舉報制度,還建立了案件線索排查梳理會商制度、案件線索和查處情況專報制度和聯查協辦制度,嚴肅處理變相的腐敗及不正當競爭行為。
商業賄賂行為正阻礙著教材出版發行市場機制的正常運行,導致劣幣驅逐良幣,價值規律和競爭規律無法正常發揮作用,使誠實守信的合法經營者成為受害者,是我國發展完善市場經濟過程中必須鏟除的“毒瘤”,每一個出版發行單位都應從自身做起,自覺抵制商業賄賂,讓這個行業多“一片藍天”、多“一塊凈土”。這也是業內每一個人的責任和使命。
相關法規鏈接:
※ 《刑法修正案(六)》將刑法第163條修改為: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數額較大的,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數額巨大的,處5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處沒收財產。
※ 《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八條經營者不得采用財物或者其他手段進行賄賂以銷售或者購買商品。在賬外暗中給予對方單位或者個人回扣的,以行賄論處;對方單位或者個人在賬外暗中收受回扣的,以受賄論處。經營者銷售或者購買商品,可以以明示方式給對方折扣,可以給中間人傭金。經營者給對方折扣、給中間人傭金的,必須如實入賬。接受折扣、傭金的經營者必須如實入賬。
第二十二條經營者采用財物或者其他手段進行賄賂以銷售或者購買商品,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不構成犯罪的,監督檢查部門可以根據情節處以一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予以沒收。
※《關于禁止商業賄賂行為的暫行規定》
第二條 經營者不得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八條規定,采用商業賄賂手段銷售或者購買商品。
本規定所稱商品賄賂,是指經營者為銷售或者購買商品而采用財物或者其他手段賄賂對方單位或者個人的行為。
前款所稱財物,是指現金和實物,包括經營者為銷售或者購買商品,假借促銷費、宣傳費、贊助費、科研費、勞務費、咨詢費、傭金等名義,或者以報銷各種費用等方式,給付對方單位或者個人的財物。
第二款所稱其他手段,是指提供國內外各種名義的旅游、考察等給付財物以外的其他利益的手段。
第五條在賬外暗中給予對方單位或者個人回扣的,以行賄論處;對方單位或者個人在賬外暗中收受回扣的,以受賄論處。
本規定所稱回扣,是指經營者銷售商品時在賬外暗中以現金、實物或者其他方式退給對方退給對方單位或者個人的一定比例的商品價款。
本規定所稱賬外暗中,是指未在依法設立的反映其生 經營活動或者行政事業經費收支的財務賬上按照財務會計制度規定明確如實記載,包括不記入財處賬、轉入其他財務賬或者做假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