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二人為賺錢突發奇想,用假身份證在“淘寶網”上注冊了名為“迪信通數碼”的店鋪,假裝以推銷數碼電器騙人錢財,結果搬起石頭砸住了自己的腳。
2006年4月5日,河南省登封市人民法院宣判了這起離奇的網上詐騙案,因被告人景繼輝、景繼鋒自愿認罪,且將詐騙得來的1.8余萬元全部退還給被害人,最終被法院以詐騙罪從輕判處景繼輝有期徒刑一年零六個月,緩刑二年,并處罰金5000元;判處景繼鋒有期徒刑六個月,緩刑一年,并處罰金3000元。

突發奇想
家住河南省登封市大冶鎮西村的景繼輝與景繼鋒是一對親兄弟,哥哥景繼輝,今年23歲,弟弟景繼鋒,今年20歲。平時,兩兄弟均對電腦“情有獨鐘”,且練就一手過硬的操作水平。
2001年,年僅15歲的弟弟景繼鋒離開家鄉遠赴深圳打工,在網上推銷數碼電器。2004年3月,從鄭州某科技學校畢業的哥哥景繼輝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無奈之下,只好投奔深圳的弟弟,二人靠在網上推銷數碼電器掙錢。
一段時間過后,景繼輝時常為給他人打工苦悶,自認為雖然靠打工生計不成問題,卻難以實現發大財的夢想。為此,他決定回家鄉另謀發展。
2004年12月的一天,積累了一定“實踐經驗”的景繼輝向弟弟景繼鋒提出,想利用這種網上推銷電器的方法詐騙,回家鄉走“共同致富”之路。對于哥哥的這種想法,不甘人后的景繼鋒當即表示贊同。
2005年1月,回到登封的景繼輝經過一系列籌備,特意在一家網吧的電腦上,用假身份證在“淘寶網”注冊了名為“迪信通數碼”的店鋪。同時,在網上大肆發布廣告,以低于市場價格經銷手機、照相機之類的數碼電器,要求客戶款到發貨。其弟景繼鋒則拿著哥哥在深圳辦的一個叫“王明”的假身份證,在登封市一家銀行辦理了一個信用卡,接著用其本人和哥哥的身份證分別辦理了兩個信用卡。兄弟倆“空手套白狼”的計劃就這樣開始了。
初戰告捷
“迪信通數碼店”發出廣告后沒個月,就有來自全國多個省市的網民打電話或通過電子信箱跟景繼輝與景繼鋒兩兄弟聯系。在這些網民當中,大部分是想購買手機的。因為廣告里稱手機的款式是目前最流行的,價格也最便宜。
在不見面地討價還價后,“王明”的信用卡上馬上就見到了收入。只要一得到匯款,弟弟景繼鋒就會拿著“王明”的身份證去銀行提款,然后再存到兄弟二人的銀行卡里。
采訪中,登封市公安局經濟偵查大隊副大隊長范志鋒告訴記者:景繼輝和景繼鋒兩兄弟都很聰明,尤其是哥哥思路清晰。景繼輝首先在網上用QQ號給朋友們互發信息,以提高自己的點擊率。因為點擊率越高,就說明信譽越好。此外,所以使用“迪信通數碼店”的名稱,是因為“迪信通數碼”在市場上的信譽特別好。
與此同時,景繼輝還利用“淘寶旺旺”里的一個聊天平臺,夸大其詞,以“優美的語言”蒙蔽購買者。
2005年1月的一天,家住河南省周口市的鄭學風(化名)在網上看到“迪信通數碼店”在推銷各種款式手機的廣告后,發現某款手機與市場價差價最高達500元。于是,他在第二天就給“迪信通數碼店”經理“王明”匯去了1120元現金,購買該款手機??砂肽赀^去了,他連手機的影子也沒收到。等他再與“王明”聯系時,對方手機已停機。
就這樣,景繼輝與景繼鋒靠著比較“高明”的詐騙手段,“迪信通數碼店”開張僅一個星期,兄弟倆的賬上就已有了上萬元的收入。至于匯款者要購買的數碼電器,他們根本就沒有貨物。
聰明反檄聰明誤
景繼輝與景繼鋒原以為此事做得天衣無縫,完全可以“再展宏圖”大騙一筆錢財,但是法網恢恢,疏而不漏。
從2005年2月7日以后,鄭州市公安局公共信息網絡監察處先后接到浙江,上海、安徽、遼寧等地受害人報案,稱一個叫“王明”的人通過網絡在進行詐騙。該處經過初步調查,于同年7月6日發現嫌疑人在登封境內上網,遂將案情通報后移交登封市公安局處理。登封警方很快在網吧內將正在作案的景繼輝、景繼鋒抓獲歸案。至此,景繼輝與景繼鋒已從11名購買手機的顧客手中,詐騙金額共計18190.50元。
如何繞開網絡重重陷阱
對于廣大網民來說,如何防范和識別網絡詐騙,避免落入網絡陷阱,是在網上購物、網上聊天、網上炒股等網絡活動中不得不思考和重視的問題。
在互聯網上這個虛擬世界里,隨著網絡信息的迅速更新和豐富,網絡詐騙犯罪的表現形式也多種多樣,比較典型的有以下幾種:
一是利用網上購物進行詐騙,具體包括:
犯罪分子打著某某公司的名號建立個人網站、制作網頁,從其他比較大的商務信息網站收集并下載有關產品的信息資料,然后按五至八折的價格對產品信息進行修改,再將這些虛假信息發至個人電子郵箱或其他商務網站;通過制作和某知名企業、公司的商務網站內容、版面相似的網站進行詐騙;在網上的某些論壇或是二手交易市場中張貼有低價電腦、手機等商品出售的信息,當購買者“上鉤”,他們會提供一個銀行卡賬號,待對方交一定的預付款后逃之夭夭。
在網絡游戲中,騙子們利用人們的好勝心理,向他們推銷所謂非常厲害的游戲武器裝備。當玩游戲者想要獲得那些裝備時,騙子們就要求先匯錢到某個銀行賬戶然后再交貨。待你的錢匯去,對方已經無影無蹤了。
網上推銷產品,網下騙你的賬號。有些騙子在網上以種種優惠的價格和條件吸引購買者,并許諾可以先發貨再付款。不過,前提是你要在他指定的銀行中開一個賬號,并存入一定的貨款,而且要讓他看到你的賬號中確實有錢,當你和他見面確認賬號中是否有錢時,騙子們就會用事先在這家銀行開的卡將你的卡調換。
二、利用Modem撥叫國際長途的詐騙犯罪
有一些使用Modem撥號上網的用戶會發現自己的電話費出奇的高,而且多數是撥打國際長途。于是懷疑有人盜打了自己的電話或是電信局計費錯誤。其實,這也是互聯網上經常出現的一種“網絡陷阱”。犯罪行為人利用某些人上網喜歡瀏覽一些淫穢、色情或是其他比較刺激的內容的心理,在網頁上讓上網者下載一個“瀏覽工具”或者“撥號器”,以便免費登陸成人網站。而所謂的“撥號器”就會悄悄切斷Modem的當前連接,轉而通過撥通一個國際長途號碼連接上互聯網。這樣,用戶會在不知不覺中損失一大筆電話費。
三、利用互聯網進行多層次銷售和傳銷的詐騙犯罪
這種類型的詐騙更是五花八門,有的利用網絡電話兜售一些非法或欺騙性的投資產品;有的在網絡上刊登啟事要求應征者花大筆的錢買回某種生產資料,生產出商品后,公司負責回收,卻又以“質量不達標”等這樣那樣的理由拒絕回收,從而使許多投資者損失慘重;有的是以只要交50元會費,通過發展自己的下線就可以在3個月內賺10萬元的傳銷方式來達到詐騙的目的。
四、利用QQ等聊天工具交友實施詐騙
互聯網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各種各樣的聊天工具在其中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特別是目前使用QQ聊天的網民日益增多,一些不法分子便混跡于聊天室中,與網友建立關系,最終約出來在現實中見面實施詐騙。而青少年對網絡充滿幻想,加之涉世不深,自然成為罪犯的首選目標。
五、利用互聯網提供的旅游休假以及醫療保健商品及服務的詐騙犯罪
犯罪行為人宣稱“你可以參加一次豪華旅游,并提供許多打折的附加服務”。實際上這全是謊言,就算成行的話,你也得因為那些“附加服務”損失不少錢。而所謂“一般藥店沒有的東西,可以包治百病”的醫療保健商品,常常使那些身患絕癥,生命垂危的人愿意為此付出大量的金錢。但這只不過是一個騙錢的老把戲而已。
此外,利用中獎信息進行詐騙、利用互聯網騙取信用卡的詐騙犯罪等等不一而足。
面對互聯網上各種各樣的詐騙犯罪活動,如何才能識破騙局?
一、在網上購物時最好與在現實生活中比較著名的信譽良好的公司所開設的網站進行交易。
二、不要被某些網站上價格低廉的商品所迷惑,因為天上掉餡餅的事是不存在的。
三、對于在網絡上或通過電子郵件以朋友身份招攬投資賺錢計劃,或快速致富方案等信息要格外小心,不要輕信免費贈品或抽中大獎之通知而支付任何費用。
四、不可單純從網站設計的美觀或時髦與否來判斷其可靠性,同時不要僅靠網頁上公司名稱判斷其真實性。要看其是否提供公司聯系電話,而且必須是固定電話。同時,要注意該網站是否有ICP備案編號,或是通過有關單位查詢該網站是否辦理備案。
五、看清網站上是否注明公司的辦公地址,如果有,不妨與該公司的人交涉一下,表示自己距離該地址很近,可直接到公司付款。如果對方以種種借口推脫、阻撓,證明對方心里有假。
六、規范自己的上網行為,不去瀏覽不健康的網站和信息。
編輯:盧勁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