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路是漢口最繁華的商業街江漢路旁的一條文化街,街上有許多書店,古舊書店是其中最大的一家,現在改稱古籍書店。那時,古舊書店全部的書籍都是開架的,沒有柜臺阻隔。由于書架從地板到天花板形成了書墻,所以書店還特意配備了書梯,方便顧客選擇接近天花板的書籍。
我到這里來一看就不想走了。我至今還懷念那時古舊書店的經營氛圍,整個書店里有一股濃濃的儒雅的書香。我就在這靜靜的書店里靜靜地看書。像我這樣只看不買的學生,還有很多,而營業員也不干涉,讓你靜靜地看。因此,古舊書店就成為我童年的第一個“圖書館”。
有一次,我看到一本書,書的插圖上面畫的是一個外國的年輕人,正騎著戰馬,高舉著戰刀,憤怒地吶喊著,沖鋒陷陣。
是不是男孩子都喜歡看打仗的書呢?反正我是一看就入迷了。一開頭,就是調皮的保爾·柯察金在神甫的發面里撒了煙末,然后,出現了美麗的冬妮亞,然后,就是革命、戰爭、流血、犧牲……對于一個出身于20世紀50年代的男孩兒來說,還有什么比這些更具有吸引力呢?我們這一代人,是伴隨著新中國長大的,是在俄羅斯文學和蘇聯文學的熏陶下長大的,而對于我來說,一個在碼頭上長大的既聰明又有些調皮的窮孩子,一個生活在自己的詩意和理想中的男孩子,保爾的故事無疑使我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這本書,就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為了保爾,我決心把這本書買下來。這是我第一次下決心買一本書。
買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一想法,促使我走向了碼頭。我說的是,我下決心像碼頭上的小伙伴一樣,去幫人家拉板車。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碼頭,板車是運送貨物的主要工具。有時板車載物過重,“車老板”一般都雇一個小孩子在旁邊幫忙拉。
我是碼頭上最小的車夫。
第一次拉車的經歷對于我來說是刻骨銘心的。那是一個酷熱的夏天,被稱為“火爐”的武漢,酷夏的溫度往往高達40℃。臨江的柏油馬路被曬成了柔軟的面團,而我就是在這樣的夏天,開始了我的拉車生涯。
我拿著一根帶鐵鉤的麻繩,站在碼頭的出口處。小伙伴們一個個都被雇走了,唯獨剩下我一個人。正在我失望的時候,一個佝僂著腰的老頭兒向我招了招手。
我就這樣用一根麻繩拉著小山一樣的板車,走進了火一樣的炎熱之中。那時我9歲,瘦骨伶仃的,穿一條短褲,打著赤膊。天氣太熱,老頭兒太弱,而我又太小,板車就是走不動。我拉車的麻繩,沒有經過處理,在肩頭一拉一扯,肩頭就磨破了皮,汗水一浸,火辣辣的疼。老頭兒見我拉不動,就要我把鞋脫下來,打著赤腳拉。這真是一個絕招。柏油馬路被曬得像鐵板一樣滾燙,赤腳一踩,就燙起了泡;腳上又燙又疼,就趕快拉車趕快走,恨不得一步就到了目的地。
從漢口的13碼頭到江漢關,現在乘車只有兩站路。而我那時好像經歷了一次漫長的長征。肩頭磨破了,腳上燙起泡了,渾身上下汗水淋淋。我的勞動,換來了5分錢。現在的5分錢,算得了什么呢?有的孩子在路上見了5分錢恐怕連腰也不會彎。但是,那是我第一次用汗水掙來的錢。激勵我的,不僅僅是因為要買一本書,而且還因為受了書中保爾的影響,那就是苦行僧似的磨煉自己,像一個真正的男子漢那樣活著。
后來,我用自己掙來的錢,買下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我一直把它帶在身邊,而且將保爾的內心獨白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屬于每個人只有一次。一個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卑鄙庸俗而羞愧,這樣,在他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這段座右銘,成為我生命的支撐點,成為我在逆境和磨難中頑強奮進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