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題目,大家一定會感到奇怪——不是每年都有365天嗎?怎么會“失去一天”?那么,究竟是誰偷走了佩佳同學的“一天”?你自己有過這樣的經歷嗎?
主持人:小博士
[全神貫注—— 閱讀]
媽媽清晨去上班,她把9歲的佩佳叫醒,對他說:“你已經放假了,今天的任務是:在農舍旁邊栽一棵樹,讀完《遠處的青山》這本書。”
佩佳想再睡一會兒,媽媽不在家的時候睡覺才香呢!當他醒來時,太陽已經當空,他想馬上開始干活。不過他又想了想:還來得及呢!
佩佳坐在一棵高大的、綠陰如蓋的桑樹下,他想:“我在這里坐一會兒再開始干活吧。”
然后他跑到果園里去,吃了一些鮮果,跟蝴蝶嬉戲了約莫半個小時,爾后又在桑樹下坐了下來。
傍晚,媽媽回來了,她問佩佳:“說說看,孩子,你都干了些什么?”
可佩佳什么事也沒做,他羞愧得不敢看媽媽的眼睛。
“我的孩子,你要知道,現在地球上少栽了一棵樹,人群中少了一個知道什么叫《遠處的青山》的人。現在無論你多么努力——也無法了解你丟失的這一天所應了解的一切。走吧,我會告訴你,人們在你失去的這一天當中做了些什么事。”
媽媽把佩佳領到一塊剛犁過的田地邊,笑著說:“昨天這里還是一片收割后的麥茬兒地,今天都已全部翻耕了一遍。這是拖拉機手干的活兒。”
媽媽把佩佳領到用磚砌成的墻跟前,說道:“這里早晨還只有花崗石打下的基腳,可現在已經是一堵用磚砌好的墻啦,瞧砌墻的工人干得多么出色。”
媽媽把佩佳領到一座白色的大樓跟前,意味深長地說:“這里是面包房。早晨,這些面包還是面粉,可現在令人垂涎欲滴。面包師整天工作,汽車一開來,面包就運到商店里去了。”
最后,母子倆走進了圖書館。媽媽指著一個大書架說:“這些書是同學們看完后剛還來的,而且又借走了同樣這么多的新書。”
“可我卻游手好閑……”佩佳想了想,慚愧地低下了頭。現在他明白了什么叫做“失去的一天”。
[一絲不茍—— 答問]
1.在文中摘錄一句對你最有啟迪和教益的話。
2.如果你是文中的“媽媽”,你還會帶佩佳去哪兒尋找“一天的價值”?展開合理而豐富的想象寫一個片段。
3.想一想下面幾種人是怎樣對待時間的,依照例句填一填。
例:聰明者——利用時間 愚蠢者——等待時間
勤奮者—— 懶惰者——
有志者—— 無為者——
求知者—— 自滿者——
(答案見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