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結果顯示,農民對新農村建設關注程度高,參與性強,迫切要求解決技術、市場、醫療衛生、飲水、修路、改水、改廁及生產發展等問題。

新農村建設,農民是主體。2006年6月初,中部某縣以“尊重民意、順從民愿、培植民力”為宗旨和目標,組織300多名在校大學生以及500余名干部、教師利用一周時間,在全縣范圍內進行大型農民需求調查。
此次大型農民需求調查,深入全縣26個鄉鎮,進村入戶,對1萬戶的家庭基本情況、生活情況、生產和就業情況、文化活動和治安情況、家庭負擔情況、教育醫療情況、農戶投資意愿、管理民主、鄉風文明等共9項近百個問題進行廣泛調查,全面深入了解目前農民家庭在生產、生活中存在的困難,向政府反映真實情況,了解農民群眾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的需要,針對各地農村的不同條件和不同要求,為縣、鄉、村制定新農村發展規劃提供全面、詳實、科學、直接的依據。
調查結果顯示,農民對新農村建設關注程度高,參與性強,迫切要求解決技術、市場、醫療衛生、飲水、修路、改水、改廁及生產發展等問題。
面臨假貨無計可施:
調查結果顯示,16.9%的農民曾買過假種子,14.8%的農民買過假農藥,13.8%的農民曾買過假化肥。買到假農資的農民,85.7%自認倒霉,這表明農民面臨假農資無計可施,58.4%的農民要求政府加強市場監管,杜絕、減少假貨、劣質貨上市,11.06%的農民要求政府主持正義,幫助索賠,而69.9%的農民對聯合到縣里或直接去廠里買比較感興趣。建議政府大力推進農資打假專項治理,凈化農資市場,維護農民合法權益。同時鼓勵各種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聯合購銷,并創造相應的環境。
農業技術求大于供:
對農業技術的要求,19.2%是縣農技員提供的,19.2%是鄉鎮農技員提供的,38.5%是村農技員提供的。調查中發現,農民已普遍認識到科學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希望掌握更多的農業生產新技術。政府及農技部門在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還是不夠的。大部分被調查的農民反映,他們對田間管理還是傳統的,或是看人家怎么做我也怎么做。他們非常渴望獲得新技術、新品種(苗種)等信息。農民希望各級農技人員深入到農戶、田間地頭推廣農業技術,做好農民產前、產中、產后的技術服務,真正實現科技興農。
多收了三五斗架不住市場價格波動:
由于農民的市場談判地位低,自我服務的組織發育緩慢,因價格波動造成農民在種植、養殖方面損失的占56.15%。特別是農資價格的上漲吃掉了國家給農民的優惠。
土地調整有群眾基礎:
調查數據顯示,有78.2%的農民認為自家的耕地需要調整,如果村里進行土地調整會有85.79%的農民支持。支持土地調整的原因,77.9%的農民認為是因為土地分散不利管理。
過半的家庭有人外出打工:
調查的一萬戶農民中,54.7%的家庭有外出務工人員。42.7%的農民希望政府能為他們提供技術培訓,提高他們的就業能力。打工中面臨的最大困難是缺少技術和工資拖欠,分別占36.9%和16.3%。
21世紀的農村生活:
農民生活用水,77.56%的是使用壓水井,17.45%使用公用井水,1.44%使用塘水,0.6%使用河水,自來水僅占2.77%,8.31%的被調查農戶飲用水有澀味。被調查農戶中,用柴草做飯的占到82.6%,使用露天廁所的占54.45%,在家中用木盆洗澡的90.48%,有43%的被調查農戶家里的垃圾簡單地丟掉,66%的農戶房屋沒有規劃。
農村——文化和組織的貧瘠:
調查數據顯示,68.1%的農民把看電視作為他們的消遣方式,24.4%的農民靠打牌娛樂。有64.57%的村子目前沒有通廣播,88.6%的農戶表示村里沒有治安聯防隊,69.2%的農民反映村里的民兵組織根本不活動。約80%的農戶反映他們對文化娛樂生活需求迫切。被調查的農民中,78.58%希望有集體文化生活,61%的農民愿意參加文藝隊、戲班子等活動,73.18%的農民希望有婦女協會和老年協會,71.17%的農民希望村里有人組織專業協會或合作社。

農村義務教育之癢:
新農村建設,一個根本任務就是開發人力資源,人才興村,因此教育的重點應放在青少年的培養上。調查表明,36.75%的農戶反映本村有適齡兒童輟學現象,而究其原因,55.1%的被訪者說是因為交不起學費,39.6%的被訪者說因為孩子對上學沒有興趣。
農民告貸之難
調查問卷顯示,農民缺錢時,69.94%的農戶會向親友借,19.38%會向信用社貸款,20.88%農戶曾借過高利貸。這說明,親戚朋友之間的私人借貸仍是農村資金融通的主要渠道。農戶從農村信用社獲得5000元以上的借款困難較大。如果碰到借錢不還,37%的農戶認為要找擔保人,17.6%的認為找有威望的人調解,14.4%的要求打官司。而對農戶間進行資金互助,38%農民愿意參加,37.6%的農戶不愿參加,持觀望態度的占15.4%。
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操作的質疑:
調查的農戶中,87.05%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但50.74%的人認為報銷程序復雜,38.82%認為門檻太高,43.42%的認為醫院藥價太高,17.83%認為醫院用藥不規范。為不使農民因病返貧、因病致貧,希望政府加大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管理力度,讓農民真正從中受益。
農民對農村建設的需求意愿:
調查表明,修路是目前農民最迫切要求的愿望,96.7%農民要求或非常需要修路。此外,72.1%的農戶要求修排灌水渠,34.91%的農戶認為需要有沼氣,要求改水、改廁分別占調查農戶的61%和63%。
農民的民主生活:
數據顯示,59.7%的農民參加過村干部的選舉,40.2%沒有參加過選舉。對選舉細節,36.43%的農戶說寫選票時有人在場,63.3%的說沒有人在場;67.53%的農戶說選票當場公布,32.1%的認為不當場公布;74.9%的農戶對村里的財務狀況不了解,21.1%的農戶對村里的開支不關心,37.68%的農民根本沒有試過去了解;有81.47%的農戶不了解政府補貼的發放標準;對于村里修路、修水渠等村里的基礎設施建設,30.4%的表明是村民集體討論通過的,38.33%的人說是干部自己決定的,22.97%表示不知道;54.65%的被訪者認為對于修路、修水等事村干部沒有征求村民意見,12.79%的村民對此不關心。
當被問到如何做好一名村干部時,49.8%的被訪者表示要經常召開村民大會,聽取村民意見,46.9%的要求帶頭致富。
距離鄉風文明還有多遠:
對于老人的贍養問題,有39%的被訪者認為村里有不贍養老人的情況;對于婚喪嫁取親友之間請客送禮,43.6%的農戶認為別人都這樣,只好入鄉隨俗,32.9%認為是必要的禮尚往來;對于土葬風俗,有37%的被訪者只是入鄉隨俗,有20.4%的被訪者認為是天經地義理應如此;農村五保戶39.3%是自勞自養,12.2%住在村里的敬老院。問到農戶對村里最不滿的地方時,55%認為路不好,34%認為太貧窮,23%認為臟亂,15%認為治安差。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堅持以發展農村經濟為中心,從實際出發,圍繞農民需求,著力解決農民生產生活中最迫切的實際問題,切實讓農民得到實惠。
通過萬戶農民調查,在建設新農村的進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要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把生產發展、生活寬裕作為欠發達地區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首位。二是要以國家加大投入為契機,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加快社會事業發展。三是新農村建設要以農民為主體,調動和發揮農民的積極性,實事求是,了解農民基本訴求,尊重農民的意愿。四是新農村建設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統籌規劃,長遠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