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間的巧合,2006年成為中國社會承前啟后的一年。2006既是“十一五”發展的起步之年,又是黨的十七大召開的前一年。經過28年的高歌猛進,中國的改革發展既到了可驕傲盤點的時候,也到了需要更上一層樓的階段。

當所有這些工作都交給了2006,所有這些工作也都需要2006有所作為的時候,2006 客觀上成為了“奠基”的一年。年末,中央黨校針對領導干部作了一項大型的調查,回顧了這一年他們的執著與努力,付出與回報,理念與追求。對于2006,領導干部們給出了八個字:謀篇、布局、固本、培元。
謀篇在先
謀篇在先,才能下筆千言,一個國家、一個社會做事同樣如此。對于一個國家和社會來說,做事重要,做正確的事更重要,而確立做正確事的正確思想、觀念、認識,掌握做正確事的方法、路徑、手段則尤為重要。
經過20多年的改革,發展是硬道理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做事、多做事、快做事可以說成了每一個中國人的共識,領導干部的這種觀念尤其明確與強烈。
在這種觀念與意識的驅使下,中國社會在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值得我們警覺的現象。比如過于注重經濟上量的積累,對于質量與效益重視不夠;過于強調有條件的地方大干快上,造成了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的巨大差距;過于強調顯性的發展成果,在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保護,實現可持續發展之間發生矛盾;過于注重經濟方面的問題,導致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之間不協調。
一些領導干部在對這一現象反思時說,當代中國發展依然是、肯定是、也必然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如果發展思路、發展模式、發展理念不科學,發展本身可能帶來更大的問題。所以,領導干部們深有感觸地說,中央提出科學發展觀,基于對當代國際國內發展環境的準確認識,對目前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征的準確認識,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主要問題的準確認識,對實現我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基本要求的準確認識,理當成為當代中國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必須長期堅持的根本指導方針。
毋庸諱言,很多領導干部也坦率直言,盡管科學發展觀是指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可由于多年來形成的發展觀念與思維的局限,由于發展過程中客觀的路徑依賴,甚至由于既有利益框架的牽制,在最初相當一段時間內,并沒有在一些領導干部頭腦中引起重視,相當的領導干部雖然也出于客觀需要會在嘴上講講,但并沒有真正體現在他們發展的實踐中。
相當數量的領導干部也承認,由于“本領恐慌”,在構建和諧社會的本領準備方面不足,也曾讓他們產生過一定的畏難情緒,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的不理解。
在當前“黃金發展期”與“矛盾凸顯期”相交織的時期,中國社會利益關系日趨復雜,矛盾、沖突、乃至對立已成客觀態勢。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刀切、清一色、顧此失彼的做法勢必不再行得通了,代之的是、也只能是在承認不同、尊重不同、保護不同基礎上的社會和諧。只有這樣才能妥善地處理好各方面的關系,使得這一時期真正成為能夠實現持續快速發展而不是陷入動蕩和停滯。
戰略布局
2006的中國始于謀篇,但決不僅僅止于謀篇。
在我們的調研過程中,領導干部們表示,理念的確立,認識的統一,必然要體現在行動中,體現在中國改革發展的戰略部署中。有的領導干部很形象地說,2006的中國是一個大棋盤,在科學發展觀和和諧社會思想統領下,中央的三大戰略舉措,好似三連星,三子鼎立,支撐起了2006中國發展的新布局:
第一顆子: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越來越多的領導干部認識到,對于中國社會來說,暫時不平衡的發展可能是必須的,但不能成為我們偏心和偷懶的借口。經過50多年的發展,中國已經到了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階段。在統籌城鄉區域發展的要求下,國家基礎設施建設重點轉向農村,農村發展開始進入良性軌道,中國農民的生活也開始出現可喜的變化。面對中央政府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過程中的行動,在中西部農業地區工作的領導干部無不歡欣鼓舞。
第二顆子:走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道路。一位在東南沿海工作的領導干部深有感觸地說,我國這些年發揮勞動力成本低的比較優勢是賺了一些錢,但如果再不扭轉這一產業發展模式,我國最終將淪為“世界勞工”。在這樣的背景下,2006年中國提出了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要求。我們喊了多少年的產業結構升級,增長方式轉變開始有了技術的支持與實現的可能。一位多年從事專利保護的領導干部說,這些年來工作得很憋氣,總是外國人指責我們對他們專利保護不夠,從今以后我們也可以理直氣壯地要求外國人保護我們的專利權。
第三顆子:堅定不移而又科學規范的宏觀調控。國家發改委的一位領導干部說,經濟發展速度快不是壞事,但如果這一發展速度背離了效益與質量,背離了“好”,只剩下了一個“快”就有問題了。為了把中國經濟發展扭轉到科學發展觀的軌道上來,中央嚴格用地審批管理,加大違法違規用地查處力度,強化征地補償制度,規范土地出讓收支管理,把好土地閘門;合理調控貨幣信貸增長,采取綜合措施回收銀行體系流動性,著力優化貸款結構。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逐步增強匯率浮動的彈性,把好信貸閘門;將能耗指標作為地方政府領導干部和國有大中型企業負責人的重要考核內容;對未進行節能審查或未能通過節能審查的項目一律不得審批、核準,把好市場準入門檻。
對于中央宏觀調控的舉措,很多在地方從事經濟工作的領導干部都坦言,今年宏觀調控的手段科學、規范,比較好地體現了市場經濟的內在規律,我們心服口服,心甘情愿。
固本培元
一位在基層工作的領導干部講,現在普通群眾對我們每年GDP的迅速攀升似乎越來越不在意了,甚至還有些逆反的情緒,因為他們并沒有感到快速增加的GDP與他們日常生活改進有多大的直接關系。雖然部分群眾的這種看法有一些偏頗,但實事求是講,中國社會在總體實現小康的同時,看病難、上學難、住房難,看病貴、上學貴、住房貴的問題也時時困擾著中國普通群眾的生活。
在調研中,不論是發達地區的領導干部還是欠發達地區的領導干部都共同強調,如果我們不能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能把發展的宏觀效益與人民群眾的實際利益結合起來,我們的發展就不會得到群眾的認可,我們就會失去民心、民意。在當代中國,發展是硬道理,為人民發展更是硬道理中的硬道理。
基于這樣的立場,也基于這樣的自覺,2006在關注民生方面給予了濃墨重彩:制定并頒布了月最低工資標準,提高勞動者的收入水平;重點發展中低價位商品房、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解決群眾居者有其屋的問題;不斷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業崗位等。
固本的同時還必須培元。培元,就是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建設,就是把黨的先進性貫徹到黨的組織原則、領導體制、工作機制等全部執政活動中去。
2006年是中國的“換屆年”,在這一年中,省、市、縣、鄉四級領導班子開始交替,在這一過程中,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地方黨委領導班子配備改革目標得到了切實落實,在精簡領導班子職數、減少副書記職數、適當擴大黨政領導成員交叉任職等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一位由黨委副書記改任行政副職的領導干部指出,這一改革,將進一步完善地方黨委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常委會的集體領導作用;進一步減少和避免黨政分工重疊,切實提高工作效率和執政水平。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各級領導干部感觸最深,評價最高的一點是,中國共產黨能勇于并善于將腐敗分子清除出黨。中西部地區的一位領導干部充滿信心地講,通過對陳良宇嚴重違紀問題的查處,充分表明我們黨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的堅強決心和鮮明態度。不論是誰,不管在黨內地位多重,職務多高,觸犯黨紀國法,都要受到嚴肅追究和嚴厲懲處。我們相信查處陳良宇這樣高級的領導干部不是第一個,也絕不會是最后一個。因為查處并清除黨內腐敗分子不僅不會損害黨的形象,反而能弘揚正氣,進一步增強全體黨員和社會群眾對十六大以來中共中央委員會的信任與信心。
當然,2006 畢竟還只是奠基。在奠基之年,所有問題不可能一勞永逸,一蹴而就,但領導干部們說得好:已經播種了,生根發芽還會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