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晶:應該是2006年國家頒布的系列政策。其中,建設部等九部門聯合出臺的“十五條”細則中“套型建筑面積90平米以下住房面積必須達到開發(fā)建設總面積的70%以上”,這一條最為值得我們關注。它旨在通過強制性規(guī)定中小戶面積比例,調整市場產品供給結構,平抑市場價格上漲過快。這個政策進入實施階段后,一定程度上將滿足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但客觀上勢必造成了大戶型產品的稀缺,大戶型尤其是市中心大戶型將成為市場焦點。同時,“90平米時代”對開發(fā)商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既滿足消費者的舒適居家需求,又做到成本的有效控制都值得開發(fā)商深切關注。
黃銳:印象最深和對地產行業(yè)影響最大的是1998年開始的取消福利分房。從那時開始,中國真正進入房地產商品經濟時代。買房的人開始多了,地產開始重視產品、重視營銷了。
劉波:“國六條”。它具有計劃生育政策般的長遠考慮,有長遠的國家利益與百姓利益的思考。但90平米的限制卻有“抽刀斷水”般的無奈。作為一個房地產行業(yè)的國家解決方案,它似乎讓崇尚市場精神的房地產右派人士感到進退兩難。它平抑房價的初衷和房價抱怨背后的社會矛盾仍然還是那么不對稱,下半年全國房價的繼續(xù)飛漲使這項政策的如何展開和達到效果同樣具有懸念。
楊鋅:從2005年至2006年這一年多時間里,房地產政策層出不窮,從“國八條”到“國六條”等,讓人目不暇接。2006年堪稱“全民房地產年”,房地產業(yè)升溫到“沸點”,牽動了全國人民的心:房價在跌宕起伏中屢破新高;“房奴”成為城市新一族代名詞;更重要的是,“國六條”隆重登場,對市場引發(fā)深遠的影響……毋庸置疑,政策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是巨大的,正確把握房地產政策的未來走向對房地產投資者有戰(zhàn)略意義。
國八條和同六條的核心都是打擊投機、調整住房供應結構,希望通過市場的途徑使住房市場的供給與需求的結構得到平衡。展望2007年,“國六條”的影響將在市場中逐步顯現:小面積住宅的推廣將豐富和完善樓市結構,人們的心態(tài)將更加安穩(wěn)理性,樓市可望改變“虛火”情況,重新回歸真實……
楊詠新:1998年取消福利分房,這一制度徹底打開了商品房的市場空間,也刺激了行業(yè)的市場化進程。
鄭景楓:印象最深的地產政策是允許購房銀行按揭,它使多數普通老百姓成為購房主力軍,迅速促進了中國地產產業(yè)的高速增長。
盧然:
政策一:經營性用地實行“招拍掛”制度
2000年,福州市經營性開發(fā)用地由協議出讓已全面向招標、拍賣、掛牌供地方式轉變。由于其體現公開、公平、公正的拿地原則,因此,被業(yè)界稱為“陽光工程”。“招拍掛”出讓制度令福州的開發(fā)商站在了同一條起跑線上,誰想要拿到更多的土地就要靠企業(yè)管理能力和資金實力,加快行業(yè)洗牌的步伐。
但是,這個新的游戲規(guī)則是價高者得,在土地緊縮政策執(zhí)行后,土地資源的稀缺性驟然顯現,激烈的競爭在促進行業(yè)洗牌的同時,也抬高了土地價格,以至于,近年來福州的土地價格一路飆升,福州土地價格翻了七八倍。
政策二:房屋預售門檻提高
2005年,我省出臺的兩項有關提高房屋預售門檻的通知,更是對福州開發(fā)商的資金實力和融資能力提出考驗。5月26日,福州市房管局下發(fā)《福州市房地產管理局關于進一步加強商品房銷售管理規(guī)范房地產市場秩序的通知》。通知規(guī)定:房地產開發(fā)企業(yè)在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之前,不得進行銷售或以“內部認購”、“內部登記”、“內部認籌”等形式,變相銷售商品房,不得簽訂預售合同,不得收取購房款或變相向購房人收取任何費用。12月中旬,我省印發(fā)了《福建省商品房預售管理暫行辦法》。辦法規(guī)定,商品房項目建設形象進度達到總層數的五分之一以上,才能發(fā)放商品房預售許可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