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談到詩歌,就會令我心生敬畏。詩歌的話題,是個一說就錯的話題,因為關于詩歌的話題已沒有標準的答案。但作為一個愛詩、寫詩的人,永遠也無法回避對詩歌最本質、最常見話題的思考,除非他真的離詩而去。而每個人所談及的有關詩的話題,也只能是一己之見,僅僅表達了他自己對詩的感受或認知。這一點是需要明確并強調一下的。
1、為什么寫詩
于我而言,寫詩的惟一目的是:表達。詩是我與世界對話的最佳方式。
詩是我生命的需求,只為心靈而寫。那些為主義、流派、文學史、榮譽、功利而寫的詩,也許早已遠離了詩的本質。
詩能使我在表達中體驗到一種精神上的無以類比的快感。
寫詩不是為了痛苦。
2、關于詩的本質
詩是詩人對自我的尋找和發現。尋找和發現自我,是詩人面臨的一項永恒的使命。
詩是最能表達詩人的內心情感和思想認知的一種語言藝術。
詩是詩人文化底蘊與心靈底色的呈現與反映。
詩是詩人心靈中最動情、最活躍、最生動、最珍視的那份情感信號的忠實傳遞者。
詩是發現的藝術。沒有新的發現做后繼的營養,詩就會死亡。
詩是抒情的藝術。詩中的含情量多少,制約著詩的藝術成色的優劣。
詩是最能表達詩人對世界、生命、生活的感知、體驗與領悟的藝術。
詩人與他所從事的職業無必然關聯。
3、關于詩的任務
創新語言,傳遞感受,是詩應該并善于承當的責任。
詩不應承載更多的社會價值與意義的重量,它會使詩的翅膀因負重而失去飛翔。
詩不是哲學。但一首詩里,往往因折射出一縷哲思的光芒,而把全詩照亮。
詩不是傳遞詩人某種觀念的奴役者。詩更樂意表達詩人的生存與存在狀態。以及詩人心靈對事物折射后呈現出的個性與理想之光。
詩人不是布道者。詩不是傳遞經驗,而是傳遞感受。
詩歌一旦成為詩人極端個人化情緒的“出氣筒”,是詩人和詩的共同悲哀。
4、關于好詩的標準
在詩歌“沒有標準”的當下,每個人心中都有著自己的“好詩”標準。
凡是讓我悉心品味后能夠有所感悟,且在詩中有新奇的發現,而又能深深震撼心靈的詩,我就把它叫作“好詩”。
好詩一定會給人帶來精神上的提升,好詩會使人的心靈更明澈、純粹、通透。
好的詩歌最能啟發人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啟人思考,引人創造,使人震撼,這樣的詩才能在讀者的心中存活。
詩可能讓人“讀不懂”,但詩不能不讓人有所感悟。詩是可感而不可“知”或不必“知”的藝術。
對一首詩而言,讀者只須體會屬于自己的那一部分詩意。每個人的情感體驗不同,對詩的感受和理解自然就會不同,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若詩是一把鎖,那么詩人在制造它的時候,就不應該忘記留有一孔讓人打開、解讀它的曲徑,即使這個鎖孔是暗藏的、隱蔽的,但它卻不應是徹底堵死的。
詩的形式或技巧,是武器,不是靶標。能否擊中、震撼讀者的心靈,不能只看詩人使用了什么武器。武器難分高下,武藝卻有高低。
在不斷的思考中提高自己。提高消化能力是攝取詩歌營養的關鍵。沒有思考的行走無異于迷路后的盲動。
在不斷的否定中提高自己。緊緊抱著自己的腳印不放的人,在詩路上往往走不了太遠。榮譽的包袱可以給人以溫暖,但也給人以沉重,會自我減負的人,是懂得走路之道的人。
追求語言的陌生與形式的新穎是使詩意彰顯的有效途徑。
求變,會使詩產生光芒。
5、關于詩品與人品
人品的高下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詩品的優劣。
一個詩人在藝術道路上能走多遠,以及怎樣走路,是由他的綜合素養決定的。
做一個健康的詩人。健康的人格,健康的詩風,健康的心態。
擁有一顆平常心。詩人不能揪著自己的頭發拔苗助長。詩人更應在心底里做個普通人。
先生活,后詩歌。生計第一,寫作第二。
詩人只能靠作品說話。狂妄往往是因為無知。
做一個不出賣自己意愿和靈魂的詩人。
心靈的至善與真誠,是詩人的立詩之本。
耐住寂寞。抗拒誘惑。
6、關于詩的創新
在不斷的寫作中提高自己。停下腳步
去尋找出路往往是找不到路的。
在不斷的閱讀中提高自己。多讀別人 的詩,提高鑒賞能力,先解決“眼高”的問題,似乎對我們更顯得迫切和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