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這句話和許多俗語一樣,充滿了智慧和真理。如果我們能管住自己的嘴,也許就能遠離疾病,少點災禍了。
在《紅樓夢》中提到的養生之法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略有些傷風咳嗽,總以凈餓為主,次則服藥調養”。他們認為,很多疾病都是因為吃得過飽、過于油膩造成的,清清凈凈地餓上兩天,病就好了。這與我們提倡的“每餐八成飽”和“以谷類、素食為主,肉食為輔”的飲食方式,也是吻合的。
眾所周知,很多疾病都是與飲食有著密切關系的,比如肝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等。在我們的問卷調查中,有81%的受訪者認為“飲食與疾病的關系”是“有一部分疾病與飲食有關”,而18%的人認為“幾乎所有的疾病都與飲食有關”,只有1%的人覺得“飲食與疾病無必然關系”(見圖1)。當然,并非所有疾病都與飲食有關,如果我們在運動時扭傷了腳或者是曬太陽中了暑,自然不能栽到飲食頭上去。

與飲食關系最大的疾病,就是“食源性疾病”了,這是包括食物中毒、經食物感染的腸道傳染病、食源性寄生蟲病等在內的一大類常見疾病。世界衛生組織2002年3月公布的信息表明,全球每年發生食源性疾病的病例達到數十億例,即使在發達國家也至少有1/3的人患食源性疾病。我國去年發生的“福壽螺事件”也是一例典型的食源性疾病。但是,人們對這類疾病的認識遠遠不夠,在問卷中,對于“請指出以下哪種疾病是由飲食傳播的?”這一問題雖然有80%的受訪者選出了正確答案——甲型肝炎是由飲食傳播的,但還有20%的人認為艾滋病、“非典”、禽流感、結腸癌也應屬此列。
在食源性疾病中,食物中毒是最常見,也是危害最大的。在我們的問卷調查中,有45%的人坦言“自己或身邊的人”曾經發生過食物中毒,這個比例已經接近半數,值得引起大家的廣泛關注(見圖2)。即將到來的夏季是食物中毒的高發季節,街頭燒烤、麻辣燙、小龍蝦又將風靡起來,如何抵制誘惑,遠離疾病,對于很多人來說,都是個問題,管住自己的嘴,是勢在必行的了。

除了食源性疾病,還有很多疾病與飲食習慣密切相關,在我們的受訪者中,有59%的人認為控制飲食對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有作用,但還是要以藥物治療為主。還有37%的人認為控制飲食比藥物治療更有效(見圖3)。的確,很多疾病必須通過飲食調整來達到治療的目的,如果只是單方面藥物治療而不改變飲食習慣,是很難控制和改善病情的。

談及是否會為了避免某些疾病而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52%的人說“可能會”,42%的人說“肯定會”,只有6%的人執著地選擇了“不會”(見圖4)。說到這里,不禁想到了一則關于梁實秋先生的逸事。梁先生有糖尿病,所以不能多吃甜食。一次飯局上,先上了甜熏魚,然后是冰糖肘子,什錦炒飯等等,他一概拒絕,一直等到了八寶飯,才終于大快朵頤。原因他是血糖高,要忌口,所以在前面特別節制,把吃糖的份額留給了最愛的八寶飯。我想,這或許算是對于飲食與疾病的一種樂觀的妥協吧。有了這樣的心情,生活變得饒有興味,既不過于苛責自己,也不太過放縱。美味和健康之間,也終于有了一種奇妙的平衡。

從口入的,絕不應該僅僅是疾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