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油炸,更健康!”這句廣告詞使很多人產生了這樣的疑問:為什么油炸食品不健康?油炸食品相對非油炸食品有哪些危害?油炸食品中不健康的成分究竟是什么?油炸食品,我們還能吃嗎?
什么是油炸食品
油炸食品是指在加工過程中,以高溫油炸作為主要加工手段的一種食品。油炸食品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炸麻花、炸春卷、炸丸子、炸油條、炸薯條、炸雞翅以及方便面,無一不是油炸食品。
一般來講,油炸食品主要是以面粉、豆類、薯類、果仁等為原料。由于制作過程中原料受熱后水分急劇汽化,制成的產品體積明顯增大,酥脆度增加。油炸食品也因其酥脆可口、香氣撲鼻,能增進食欲,所以深受許多成人和兒童的喜愛。
油炸食品的危害
油炸食物脂肪含量多由于油炸食物脂肪含量多,又不易消化,所以常吃油炸食物會引起消化不良,飽食后出現胸口飽脹、惡心、嘔吐、腹瀉、食欲不振等。常吃油炸食物使脂肪的攝入量增多,能量攝入超標,不但容易發胖,更容易導致高血脂、高血糖,對心腦血管病患者更為不利。常吃油炸食品的人,由于缺乏維生素和水分,容易上火、便秘。油炸食品含油脂高,還會刺激胃腸黏膜,誘發膽道痙攣,所以患胃腸道疾病、肝病、膽囊炎和膽結石的病人都不宜大量食用。
高溫油炸會破壞食物中的營養素食物經高溫油炸,其中的各種營養素會被嚴重破壞。高溫使蛋白質炸焦變質而降低營養價值,脂肪中的不飽和脂肪酸發生分解,進而失水,相互聚合,產生具有強烈刺激性的膠狀聚合物,難以被人體消化吸收。高溫還會破壞食物中的維生素,妨礙人體對它們的吸收和利用。
油炸食品用油安全隱患多油炸食品,尤其是街頭油炸食品使用的油,安全大多得不到保障。首先,近年來衛生部門發現有少數街頭攤販、加工作坊,違法使用地溝油來炸制食品;其次,由于油炸食品都是在極短時間內高溫烹制而成,常常是外面已炸得焦黃發硬甚至發黑,里面卻還沒有熟透,不能有效地殺滅食物中的病原微生物,容易發生腸道寄生蟲等疾病。此外,加工油炸食品的商家為了節約成本,會反復使用加工油炸食品的食用油。油脂反復高溫加熱會產生有毒有害物質。用高溫加熱過的油脂飼養動物,一段時間后,動物就會出現生長停滯、肝臟腫大等情況。科研人員分析認為,這是由于高溫加熱油脂時產生的有害物質所造成的。
油炸食品中含有丙烯酰胺淀粉含量較高的食品,如薯條、餅干、面包和麥片等,在經過煎、炸等高溫加工處理后,容易產生一種有毒的、潛在致癌性的化學物質——丙烯酰胺。由于油炸食品的烹調溫度較高,因而絕大多數的油炸食品中都含有丙烯酰胺。一般來說,淀粉類食品在超過120 ℃高溫的烹調下最容易產生丙烯酰胺。隨著加工溫度的升高,丙烯酰胺含量會逐漸升高,食物越薄、越脆,丙烯酰胺的含量也越高。例如,同樣以馬鈴薯為原料加工的薯片和薯條,薯片要比薯條中的丙烯酰胺含量高近10倍。
正確對待油炸食品
膳食合理的關鍵是要做到“飲食多樣化”。任何食物都有各自的優點,但是吃多了,就會帶來負面的影響。“沒有不合理的食物,只有不合理的膳食”。就像油炸食品,它也有自己酥脆可口、噴香味濃的特點。如果我們天天吃,不僅自己會膩,而且疾病也會找上門來;但如果我們控制好食用量,則既不影響健康,又不會錯過可口美味。可見,關鍵是我們需要在口味和健康之間找到一個平衡罷了。
總之,當我們面對油炸食品的時候,不必恐慌,更不必與油炸食品勢不兩立,應當注意調節,避免長期食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