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江市,這是一個典型的內陸重工業小城,地處湖南中部的山溝中……
數不清的煙囪和群山,在一片灰霧籠罩中,并肩構成城市的天際線。
冷鋼的故事就從這里開始。
曾經輝煌
冷鋼曾有過輝煌。
從1958年建廠開始,國家向這個坐落在山溝里的“二線”工廠累計投資近8000萬元,形成了年生產30萬噸鐵的生產能力。
在計劃經濟年代,冷鋼最得意的頭銜就是“中南地區最大的生鐵產地”。

不過,20世紀90年代初是冷鋼興衰的分水嶺。
1999年的冷鋼已經是倉庫無產品、料廠無原料、賬上無資金的“三無”企業,企業當年虧損1.2億元,并負有8億元的歷史債務,負債率高達242%。有人嘲諷這是個在財務上已經不存在的企業。
曹革新——冷鋼現任規劃企管部部長,他親歷了冷鋼由盛而衰的歷史。
當時,國家正處于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軌時期。曹革新向《經濟》表示,當時的冷鋼仍然迷戀于賣方市場的計劃經濟,職工等要靠的陳舊觀念根深蒂固,領導干部經營管理粗放,企業產品種類單一。
冷鋼錯失市場機遇的同時,也將自己推向了生存的絕地。
債務越滾越大,虧損不斷擴大,生產難以為繼,職工沒錢養家糊口——當所有的矛盾集中爆發時,冷鋼職工“攻打”電力局的一幕終于上演——
1999年10月,因為拖欠電費,冷水江鋼鐵總廠(以下簡稱冷鋼)從28日到30日遭到連續三天停電,高爐停止工作。這對于當時嚴重虧損的冷鋼來說,無異于屋漏偏逢連夜雨。
11月4日,已經六個多月沒有領到工資的職工再也按奈不住心中的憤怒,他們砸爛了電力局的辦公室,轟動一時。
此時的冷鋼成了燙手的山芋,誰也不愿意接手。
破產難題
陳代富受命于危難之際。
1999年,陳代富已經從冷鋼調到長沙某國企擔任“一把手”三個多月,之前他在冷鋼工作連續三十多年,從1992年后就一直擔任副廠長職務。
鑒于冷鋼形勢危急,湖南冶金總公司領導找到陳談話,想讓他暫時先回冷鋼,穩定職工情緒,把破產一事處理完之后再調回長沙。陳同意再下冷鋼,卻拒絕了領導為其在省城“留一個位置”的打算。當年10月11日,陳代富正式走馬上任。
國企破產是塊難啃的硬骨頭。
據了解,國家對國有企業實行的都是政策性破產,與依法破產不同,國有企業破產時全部資產首先用于安置失業和下崗職工,而不是清償銀行債務。破產成本最終都由國家財政來“埋單”,這是國家支持國企改革的優惠政策。
近年來,隨著國有商業銀行改制上市的進程加快,意味著國有商業銀行今后無法、也不應該再繼續承擔國有企業的改革成本;新《破產法》將于今年6月正式實施,要求對政策性關閉破產的時間、范圍都要有一個明確的界定。
冷鋼破產未逢其時。
陳代富表示,冷鋼破產后的高達8億元的債務、超過5000名的下崗職工安置問題讓湖南省政府著實犯難。于是,從1999年到2007年,冷鋼的破產程序走了8年,至今尚未了斷。
企業破產可以一拖再拖。但是半年多沒有領到一分錢工資的職工,他們生活卻難以維續。
陳代富重回冷鋼,破產只是他拯救冷鋼計劃的一部分。如何讓這個已經存在了半世紀的鋼鐵廠能夠“移花接木”獲得新生,如何讓5000多名職工不再為生計苦惱,這才是陳的最終心愿。
然而,在政策性破產無法順利實施時,冷鋼如何獲得新生?
搭建新平臺
“冷鋼不能再等再靠了!進入2000年,鋼鐵需求不斷升溫,冷鋼要有一個能融資的新平臺,以盡快擴大再生產?!标惔徽f。
陳向記者坦言,在老平臺上,既不可能從銀行貸款,又難以打開市場銷路,必須大膽改制。
2002年,陳四處奔走募集資金,成立了冷鋼首家股份制企業——冷水江博長鋼鐵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博長公司)。
這就是他要搭建的新平臺。
據陳介紹,博長公司是由冷水江鋼鐵總廠工會職工持股會、冷水江華成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廣發貿易公司等3個法人單位和42名自然人股東發起成立的一家有限責任公司。
陳給新平臺的主營定位是以生產軋鋼,螺紋鋼加工為主業、兼營物流和冶金產品貿易。公司的注冊資本6061萬元、總資產8億元,其中職工占有83.37%的股份,由冷水江鋼鐵總廠工會職工持股會代表職工控股。
鄧志華——冷鋼行車車間副主任,回想起當時的入股情形至今仍心有余悸。
“企業欠了一屁股債,都要倒閉了,誰敢入股啊,那不等于把錢往水里丟!”
可是看著身邊的同事都“把錢往水里丟”,他也冒險以一元一股的價格購買了一萬股。鄧向記者介紹到,當時冷鋼職工手頭都很拮據,有的吃飯都成問題,但大部分職工都從牙逢里扣出了幾千塊錢入股。
“職工手上的股票就是對陳總的信任投票?!崩滗撔麄鞑块L張包全這樣解釋。
陳終究沒有辜負職工的期望。
鄧志華一萬元的股本金投入早在2005年就已經全部收回,現在每年差不多可以有2000元到3000元的分紅收入,這相當他現在一個月的工資。
而在之前的1996年,企業嚴重虧損,他被迫“回家休息”,其間一月領取不到200元的基本生活費,靠妻子的雜貨店過活。

再次發力
2003年,陳代富再次發力。
陳引入沿海資金,成立了冷水江博大鋼鐵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大公司)。博大公司由冷水江鋼鐵總廠、冷水江博長鋼鐵有限責任公司、上海滬寶軋鋼廠、廣東華美集團有限公司、上海振昌金屬制品有限公司,五方共同出資組建而成,其中博長公司占有34%股份,相對控股。
現在的冷鋼的鋼鐵全部產自博大公司,主打產品為螺紋鋼。博大的成立使冷鋼告別了長期有鐵無鋼的歷史。
曹革新回憶,從1992年10月28日總廠決定上馬20萬噸鋼項目,直到1999年5月8日才煉出第一爐鋼鐵。當年冷鋼的鋼鐵產量是2.47萬噸。這就是博大公司的基礎。
此后,從2002年到2005年,博長公司先后建起兩座450立方米和一座530立方米的高爐,2006年鋼產量達到了190萬噸。陳介紹,2007年5月950毫米薄板項目即將投產,屆時博長公司的產品種類更加齊全,產品檔次也將有所提高。
據陳代富介紹,博大的下一步目標是在2007年再上100萬噸鋼項目,確保2007年年產300萬噸鋼的目標實現。
2006年,博長公司與上海滬寶軋鋼廠合資成立了冷水江博強鉚螺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強公司),新建了投資總額為7000萬元、年產60萬噸鉚螺鋼工程。與此同時,原博長公司的一軋廠和二軋廠已經全部劃撥到博強公司。
此時的博長公司已經不再是一個專營鋼鐵制造的工廠了,而是控股博大公司和博強公司的企業集團運營總部。
陳代富搭建的新平臺還在不斷擴大。
在冷水江經濟開發區,由湖南冷水江博長鋼鐵有限公司聯合上海天寶緊固件有限公司、湖南冷水江華成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投資的亞洲第一大緊固件項目工廠即將在今年底投產。
當地媒體評論說,該項目意味著冷水江的鋼鐵產業實現了從鐵到鋼、從鋼到材、由材深加工成制品的跨越。
下一步
經過一系列的資本運作后,冷鋼只剩下一塊掛在廠內行政樓大門旁的招牌。
冷鋼破產一事雖然難產了八年,可是在這八年之間,一個新的鋼鐵企業已經在舊冷鋼的廢墟上快速成長。
2002年博長公司成立之后,冷鋼廠內的落后小高爐都一一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嶄新的廠房和高聳的大型高爐。
廠內在靠近行政樓附近,甚至還建了一個小廣場,彩色瓷磚鋪地,綠樹成蔭,與不遠處的煙囪林立、濃煙漫天的廠區形成天地之別。
鄧志華說,1992年他剛到冷鋼時,到處都是破舊的廠房,廠內水泥路都不多見。轟鳴的機器聲,漫天飛舞的灰塵編織著他對冷鋼的全部記憶。
1999年后,隨著百萬噸鋼的工程的上馬,這個他為之工作了十五年的老廠逐漸擺脫了老態龍鐘的形象。
不過,這仍然裝不下陳代富的煉鋼夢想!
冷鋼整個廠區占地不到1000畝地,其中一半是職工居住區。在原來年產22萬噸鐵、2.47噸鋼廠地上,2006年生產了190萬噸鋼、185萬噸鐵和近200萬噸的材,而等到今年100萬噸鋼工程建成投產后,現有廠區所能容納的產能將接近飽和。
要想實現陳的目標——2010年實現產能500萬噸、產值150億元,下一步至關重要。
陳代富透露,目前正與廣西一家鋼廠洽談并購事項,但一切仍然充滿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