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時節,柳樹淡嫩的綠,讓人心醉,黃黃的油菜花,匍匐在綠柳的腳下,格外引人注目。有黃鶯從腳邊撲楞楞地驚起,飛到不遠處的柳樹上,在垂柳門簾一樣的絲絳中,輕盈地嬉戲,灑脫極了。春天的綠柳,像風姿綽約的美少女,輕盈而不俗氣,蕩起一抹輕煙,它像一個牧鳥者,不用招手,便有鳥兒嬉戲于它的肩頭膝側,啁啾出一幅美麗的圖畫。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今日給孩子們講這首古詩的時候,我不由得閃現出這么多美好的詞匯。
紙鳶,我們叫它風箏。對風箏最初的記憶還是來自兒時的鄉下。那時,小鎮有一個風箏作坊,里面總是飄蕩著神奇的風箏。每到陽春,作坊里的老人便會制作一個特大的風箏用以放飛。有時候是長長的蜈蚣,有時候是條飛龍,有時候是金魚甩動的大尾巴,每到放飛風箏的日子,我們一群孩子便會跟在老人的身后不論輩分地喊他爺爺,拼命地追逐歡呼,就為能撫摸一下那涂滿色彩的薄紙,為拉一把滑溜的長線。那時,在我幼小的心里,真想讓自己變成一只風箏,隨風飛揚在高空,盡情俯瞰大地的一切……
慢慢長大的歲月里,我經常在春天去放風箏。
風箏在天上,激動地輕搖著尾巴,像個精靈,輕盈而灑脫。這時,高處的線已看不到了,風箏像一個自由的雄鷹時而傲視天穹,時而俯瞰大地,盡情地飛舞,盡興地晃動,像個活潑的孩子。欣賞這種美,就像從萬花筒中,絲絲縷縷地抽出無盡的花絮。
“碧落秋方凈,騰空力尚微。清風如何托,終共白云飛。”橫亙天際俯瞰大地的風箏,只憑一陣風便達成的一種美的極致,對于人,也許那是一種游戲中的愜意,對風箏,卻近乎苦心孤詣。為了這短暫的駐足天際,風箏自生命誕生伊始,便注定在那根似乎看不見的線繩的牽扯下,升入高空,再重重地跌下,再升空,再跌下。高升時,喜不自禁,那種短暫的美麗,至少證明了人生的意義;跌下時,寵辱不驚,那種宿命的使然,選擇也罷,逃避也罷,只能算是一種釋語。只是在或升或降的歷程中,苦樂悲喜都認真地演繹了一回,真真切切,無一絲虛情假意,至少在心中,不摻雜一點雜質。
喜歡是有理由的,我就是這樣從小種下了這縷情愫,可長大后看到的風箏似乎又給它強加了許多自我的臆想,這失缺了單純的風箏,是否也已經早已不是我最初的夢想了呢?
看窗外春意盎然,風和日麗,除了那明媚的春光令人沉醉外,一顆童心仿佛飛到了空中,自由馳騁。“一起放風箏吧!”孩子們歡快的笑聲,使我仿佛看到彼時自己眼中的渴望,我也需要這種回歸了,用孩子的心去實現童年的愿望,
下午散學,我欣欣然地買了一只漂亮的大蝴蝶,包括放飛風箏的風輪,想再和孩子一起放飛童年的心情。帶著他們在小城轉悠了一圈后,我才發現自己錯了,城市高樓的崛起不僅塵封了自由的空間,阻擋了眺望的視覺,還擾亂了我們夢想的方向,在那鱗次櫛比的高樓間竟沒有放飛風箏的地方!學校的操場綠樹環繞,廣場上華美的燈柱林立,體育場成為人們的公共舞池,去郊外小河邊卻路途遙遠,眼看暮色將至,這風箏還在我們手里傳來傳去。
在廣場附近一條背街的小巷里,孩子們分成兩邊,面對面的拉著風箏奔跑,像一場激烈的接力賽,我不忍打斷他們自創的樂趣,在一旁為他們鼓掌加油,這種狹隘的空間終于無法阻擋住快樂的瘋長。風箏雖然沒有飛上青天風動弦鳴,沒有搖來覆去,幾起幾落,它只是乖乖地、平穩地跟在每個小手的背后。突然覺得很感動,小小的風箏和我現在的心一樣,飛得不高卻很踏實,飄得不遠卻很寧靜。
孩子是容易滿足的,這小小的放松給他們帶來了快樂,他們暫時告別了院子里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散漫灑脫讓他們激動不已,漲紅著臉雀躍在我的周圍遲遲不肯離去,一直到星星出來點亮了幾盞燈火。
每次撿起墜落的風箏,都會從心底油然生出一種悲壯與豪情來,可這種感情又常在指間轉瞬即逝。看看那鵝黃淺綠的婆娑的柳樹,你會為它這種短暫的淺綠駐足嗎?再看看那無比惹眼的油菜花,不也只有幾天的燦爛嗎?擁抱春天的方式當然有許多種,但在此時,在吹面不寒楊柳風的季節里,我只能將那只折疊在一起的蝴蝶風箏輕輕展開,慢慢撫摸。
何時能換一種心情,投入地高飛,然后投入地重摔,領略其問的落差,享受其中的跌宕之致。
可人的一生有幾多大悲大喜,風生水起?像孩童一樣保持澄明,容易被快樂所感動;像風箏一樣,喜怒不形于色,寵辱不驚于心,去留無意。把所有的燦爛與慘痛,都留于一陣風后。靜靜地,形似淡泊。
抱著風箏突然想家了,打電話給母親,母親告訴我,現在,鎮上也沒有放風箏的人,再也看不到了風箏曾經翩翩的身影,眾人追逐的熱鬧場面,因為在廣袤的鄉間,屋前屋后甚至農田中也遍布著許多電線有線電視光纜等,風箏也許只能成為我們心中的一個記憶了。
我看著天空,有點憂郁,有點甜蜜,有點彷徨……快樂自由屬于它嗎?那兒才是它的天堂。
這時已經是夜色,人已不多,風有些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