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覓
在2000年之前,賈玉蘭似乎命中注定要受到天降任苦心志的磨煉。開朗樂觀、朋友眾多的她,非常想安分于一份普通的工作做個任勞任怨的員工,但冥冥中就是有一股力量不給她這份普通和安穩,她要不停地漂,不停地經受挫折。終于有一天,這些磨煉化為一股非凡的神力,讓她破繭而出,飛往自己的海闊天空。
高中畢業的賈玉蘭做過營業員,也曾風風火火地開過音像店,和丈夫一起在深圳創業。她一直在茫然地尋找,沒有找到感覺。直到2000年,單位成立影視公司,并希望她回來上班。賈玉蘭才明白,自己這么多年的尋覓,影視音像制作,才是她內心一直的渴盼。
這時的賈玉蘭即將步入中年,家庭幸福,生活富裕,兒子也漸漸長大,沒有任何后顧之憂的她就想實實在在地做點事。當她看到雪村被包裝得全國發紫,也想包裝出蘭州自己的明星。
她最先包裝了蘭州流浪歌手雨人,為他出專輯,舉行新聞發布會,上電視電臺報紙,但歌手有些名氣后就變得難以合作,兩個人不歡而散。賈玉蘭只好再尋他人。
后來,她又給在《夢想中國》獲得好名次、以唱西北花兒著稱的多孔尕扎出了磁帶《好花開在劉家峽》,但效果仍然平平。
鄉音
就在賈玉蘭一籌莫展之際,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叫王海的年輕人拿著自己的磁帶找到了賈玉蘭。賈玉蘭一聽這用蘭州話說快書帶子,立即被朗朗上口的俏皮幽默所吸引。以當時的市場環境,還沒有人敢出這樣的東西,前景不容樂觀。但賈玉蘭獨俱慧眼,認準了蘭州方言特有的娛樂性,以為其中蘊藏的文化內涵,應該會有市場。于是雙方進行合作。由于當時賈玉蘭拿不出太多的資金,她只負責出磁帶,而制作費用由另外兩個合作者提供。賈玉蘭跟他們簽定的合同是:發行量上10萬盤她才有每盤0.50元的利潤。這樣的合同,不僅說明賈玉蘭的氣魄,也說明她對這部作品的信心。2001年7月,《鄉音》上市發行,果然取得了好反響。
盡管賈玉蘭對《鄉音》看好,但也沒有想到會如此火爆。幾乎是雨后春筍般,蘭州大街小巷、大人小孩都在傳誦著王海的《鄉音》,《鄉音》的磁帶生產得加班加點。但是沒有經驗的賈玉蘭卻發現一個奇怪現象,發行量馬上要突破10萬了,卻怎么也上不去,隨之出現的卻是盜版磁帶滿天飛。后來她才知道,這是另外兩個合作者搗的鬼。他們還嘲笑賈玉蘭給他們結賬太痛快太及時,竟然沒想從中抽一點,正老實地等著突破10萬的發行量呢。
吃虧是福。這是賈玉蘭一直激勵安慰自己的格言。雖然這次自己沒能賺到錢,但如此大規模的操作,使她在音像制作界已經打開局面,制作、發行都已得心應手。她暗下決心,決不讓類似的事情再發生,以后自己一定要拿下總代理權。
2003年的臘月二十八,離春節還有4天。王海拿著他的新磁帶《戲說鄉音》找到賈玉蘭,問她再做不做?賈玉蘭說只要你想好,我們當然做。但是王海有些擔心,他的磁帶內容是有關賀新春的,馬上就要到春節,還來得及上市嗎?賈玉蘭說,你就等著看我的吧。于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極速發行開始了。
賈玉蘭手里有版號,不存在申請版號的程序。她當天拿到王海的照片,當天就開始找人設計海報,晚上設計好,連夜就進了印刷廠,第二天,海報就上市了!對于當天拿到的錄音資料,第二天她和王海一起在自己的錄音棚里錄好小樣,第三天拿到磁帶和CD車音印制,第四天,《戲說鄉音》的磁帶和CD就凌空出世,全面登陸市場了!
如此神速,錄制、印制、發行,一環緊扣一環。這充分說明了賈玉蘭運作音像制品的成熟和游刃有余,讓所有的朋友都驚嘆不已。
《戲說鄉音》同樣獲得了巨大成功。同年七月,賈玉蘭又乘勝出擊,出版了王海的《蘭州往事》,依然效果不俗。可以說,賈玉蘭在甘肅音像出版界掀起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她和王海都成了甘肅的名人。
由于賈玉蘭的成就,2003年,甘肅省音像出版社將賈玉蘭聘為社長助理、編輯部主任。
快樂蘭州
賈玉蘭對事業的追求更高了,她想做像《大夢敦煌》那樣屬于甘肅人自己的品牌。當她看到講一口東北話的《東北一家人》等方言劇走俏,敏感地意識到用蘭州方言做電視劇也應該有不錯的前景。她把自己的創意和王海等人說了,大家一致贊同。尤其是有影響力的王海肯作為主要演員友情出演,可以大大降低拍攝經費,這使創意有了實現的可能。拍什么內容呢?想來想去,就拍蘭州普通人的快樂生活。于是蘭州方言劇《快樂蘭州》誕生了。
但事情并不順利。就在賈玉蘭在為此劇做策劃時,得知另外有人想竊取他們的創意,并有了資金支持。
賈玉蘭當年創辦音像店的那股倔勁又上來了。雖然沒有劇本,沒有資金,沒有演員、導演,沒有拍攝場地和設備,一切的一切都是零,那又怎么樣?我就是要拍《快樂蘭州》,讓蘭州人看到《快樂蘭州》就想到我賈玉蘭,把賈玉蘭創成品牌!
賈玉蘭又做了一件不可思議的違背常理的事情。
2003年3月18日,賈玉蘭在蘭州寧臥莊賓館高調召開了《快樂蘭州》新聞發布會!她邀請了甘肅省委宣傳部長、省電視臺臺長等重量級的嘉賓,以及省內各大媒體。第二天蘭州各大報紙、電視臺的頭條都是“蘭州首部方言劇將盛大開拍”。全蘭州人都知道賈玉蘭要拍《快樂蘭州》了,她的對手也沒法兒再打《快樂蘭州》的主意了。
但如此一來,也給賈玉蘭自己出了難題。賈玉蘭決定就是豁出去也要給公眾一個交待。關鍵時刻,又是她的各路朋友發揮了作用。與報社合作,向社會招兵買馬,招募演員寫手編輯,奔走于各廠家商家,尋求資金支持……忙得賈玉蘭喘不過氣來,有時連她自己心里也打鼓,這下可玩大了!
蘭州的作家寫手都被賈玉蘭找來,集中在一個網吧里開始現場寫作。很快,《快樂蘭州》的劇集完成了,拿到上面去審批,沒想到一個月就批了下來。賈玉蘭又趕緊請人根據劇集套寫劇本。
資金方面也初步有了著落。蘭州天慶集團贊助了賈玉蘭12萬元,還提供了一套房子作為拍攝場地。拿到第一筆錢,賈玉蘭立刻買了最需要的面包車和攝像機,之后賈玉蘭又通過關系從電影制片廠借來了拍攝軌道、監聽器等設備。經過多方奔走,兩個月后,劇本已完成了20集,演員、劇組其他工作人員、設備、資金基本到位,就缺一位導演。
這是最重要的人物啊。當時央視著名導演由二群正在甘肅武威拍攝電視劇,賈玉蘭和劇組人員立刻趕到由導所住的酒店,向他討教,并力邀他來擔任導演,但因為由導沒有拍片空檔最后沒能合作。賈玉蘭也想過請電影廠的專業導演來導,但是憑她以前和這些導演的接觸,感覺他們拍片太死板,不符合這部電視劇的要求。而拍片的日子已迫在眉睫,于是賈玉蘭又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讓劇組里的年輕人來擔當導演。這位年輕人起初不肯,覺得自己擔當不了這樣的重任,萬一導砸了對不起全劇組的人。賈玉蘭給他打氣,我看過你做的FLASH和其他短片,絕對有潛力!你在其他的劇組不可能有這樣直接做導演的機會,你要珍惜!再說,我是制片人,我說你行你就行!
于是,一個從沒有做過制片人的賈玉蘭,領著她的由年輕人組成的從沒有拍過片子的劇組,憑著一股熱情和對事業的追求,從零做起,白手起家,拍起了《快樂蘭州》!
電視劇是復雜的藝術,現場錄完,后期還要進行加工,什么場記、特效、包裝、加添配樂歌曲,加FLASH……但手忙腳亂幾天后,大家就進入了狀態,拍攝工作可以按部就班地進行了。
2003年,《快樂蘭州》第一部終于制作完畢,一經播出立刻引發了空前的反響,先后在甘肅經濟頻道播放七次,文化頻道兩次,至于其他頻道的重播就更多了。電視劇播出時,連幾乎不太講方言的小孩子們都開始講起了蘭州話。一時間,蘭州話風靡一時!
后來,賈玉蘭又拍了《快樂蘭州》第二部,在2006年春節播出,也是好評如潮。
但《快樂蘭州》的拍攝也非一帆風順。曾經因資金短缺面臨停機的危機,為了不耽誤拍攝,賈玉蘭把給婆婆住院做血液透析的錢“偷”了出來應急。這事后來被賈玉蘭在外地工作的丈夫知道后,無奈地說,“你可是什么錢都敢偷啊!”
拍攝期間,劇組內部發生矛盾,賈玉蘭為顧全大局只好換掉導演,重新物色人選。而且由于賈玉蘭沒有經驗,被手下最信任的工作人員截走了商家的贊助費15萬元,電視劇出來后,又被同行盜版損失十幾萬元。為了拍這部片子,賈玉蘭拿出了自己的40多萬元積蓄。雖然沒有賺上什么錢,但她仍是那句老話,吃虧是福。首拍電視劇如此火爆,不僅給她帶來一定的聲譽,也讓她更加熟悉電視劇運作,讓她對今后的創作充滿了信心。
現在的賈玉蘭已經離開單位,成為一名獨立制片人。如今她正忙著寫自傳,同時她手頭還有幾部電視劇要拍。這位特立獨行的制片人又要風塵仆仆地起程了!
(責編 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