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世界上的許多人,都無比推崇瑪麗蓮·夢露,但很少有人知道:終其一生,她都一直在被拒絕和拋棄。
《紐約時報》一位記者在采訪她時,了解到她坎坷游離的身世,就提了個問題:“在所有你曾生活過的寄養家庭里,你曾經感到過被愛嗎?”
“有一次,”瑪麗蓮·夢露回答,“我大約七歲的時候,和我住在一起的女人正在化妝,我看著她。她心情很好,就靠過來,用她的粉撲拍了我的臉頰。那一刻,我感覺到她是愛我的?!?/p>
相濡以沫的細節
于水萍
黃昏,一對老年夫婦坐在陽臺的搖椅上,面對滿天晚霞,回憶起他們的年輕時代。
“你還記得單位組織的那次春游嗎?大家一起正說笑著,你忽然在我身邊蹲了下來。我一看,原來你在為我系松開的鞋帶。那時,追求我的人很多,可我卻選擇了你。因為你是第一個想到為我系鞋帶的男孩?!?/p>
“沒想到這一系便系了一輩子。”老頭接過話茬,臉上帶著幾分當年的“陰謀得逞”的笑意。
“還記得那次吃水餃嗎?你坐在我對面,一直微笑地看著我。還要我慢慢吃,別燙著。等我吃完水餃,你才告訴我你要去出差了。這時,離火車進站只有半個小時了,而你還要趕很長一段路哩!你也真是,干嘛不早說!我多吃幾個水餃對你來說,真的那么重要嗎?”
老頭不搭話,只是微笑著,一如當年看著那個吃水餃的女孩。
“記得那次吵架嗎?那是我們婚后的第一次吵架。我很生氣,打開箱子收拾衣服。我動作很慢,希望你能說幾句話留住我??赡銋s背對著我,一聲也不吭。我只好拖著箱子出門。走在夜晚冷清的街道上,我有些害怕。我忽然覺得,在這個城市里,只要走出家門,便再沒有什么地方可以接納我,收留我。于是我又自己回家了,可我一回來,卻發現你又不在家……”
“我找你去了。我以為你會往東邊走,東邊人多,安全。誰知你卻往西邊走了?!?/p>
“西邊人少。我想,你要是來找我,你一下就可以看見我。”
“我沒找到你,差點急瘋了。我回家看見你,沖你大發脾氣。我規定你以后吵架只準往東邊走,而且不許超過500米?!薄耙舱媸?,我就那么聽你的。以后吵架,真的只敢往東邊走,只敢站在500米以內,乖乖地等你來找。我們哪像是吵架,倒像小孩子過家家?!?/p>
兩人你一句我一句地說著,忽然都吃了一驚:我們想起來的怎么竟全是細節。
是啊,兩位老人攜手走過了大半生的風雨坎坷,其間,也經歷了不少大悲大喜,大起大落,到最后,留在他們記憶深處的,竟然全是一個個相濡以沫的生動細節。
瑞瑞摘自《重慶晚報》
上流社會的約會
關愚謙
近日,我們應邀到一個德國最大船舶公司總裁家里赴晚宴。請柬上寫著,晚宴開始時間為晚上7點15分。
我覺得奇怪,為什么不是7點或7點半。最后我們得出的結論是,主人要看7點鐘的新聞節目,其次是,請客人務必準時。
當晚7點10分,我們就已經提前到達主人的郊外別墅了,只見大門外停著幾輛漂亮的轎車,里面坐著人,還有車陸續不斷地到來。為什么都不下車啊?哦!客人不敢提前入內。
7點15分,所有車門都打開了,男男女女一個個穿得時髦筆挺,但毫無珠光寶氣,說明主人所結交的朋友都有品位。我們是第一對進去的,主人夫婦還在花園里,聽到鈴聲才來到大門口迎接,客人魚貫而入。在5分鐘之內,竟然所有的客人都已到齊,比開國典禮還準時。令我驚訝的是,除我們倆以外,大部分都是主人幾十年的老朋友。這么老的朋友還需要提前兩個月發請柬,豈不太過分了?不!這就是德國上流社會的生活禮節。
小馬摘自《梅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