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感到痛苦的不是他們用笑聲代替了思考,而是他們不知道自己為什么笑以及為什么不再思考。
關于楊振寧,你會想起些什么?諾貝爾獎、華裔科學家,還是那場出現在娛樂版上的黃昏戀?
關于印度洋海嘯,你會想起些什么?死難、募捐,還是那場藝人拍賣體毛、巨賈嘴上捐款的慈善秀?
關于韓國,你會想起些什么?尖端科技、現代企管,還是那些感天動地催人淚下的言情劇、古裝劇?
關于游戲,你會想起些什么?跳格子、打土炮,還是那場曠日持久沒有硝煙的《天堂》、《CS》、《魔獸》網絡戰?……
1932年,赫胥黎就曾在《美麗新世界》中為我們發出如此的警語:
我所擔心的是,我們雖然沒有禁書,卻已然沒有人愿意讀書;我們雖然擁有著汪洋般的信息,卻日益變得被動和無助;我們雖然有著真理,然而真理卻被淹沒在了無聊煩瑣的世事中;我們有著文化,然而文化卻成為充滿感官刺激、欲望和無規則游戲的庸俗文化。人們漸漸愛上了并開始崇拜起使他們喪失思考能力的娛樂世界。
在我們的周遭,印刷機發出轟鳴,把性感的明星像、獵奇的緋聞、名人的隱私和官司碾壓在厚沓的報紙中、精致的期刊上、名人傳記里;收音機、電視機和互聯網把絢麗奪目的面容、身段、形體,新鮮刺激的隱私、秘密、畸情,可笑的趣事、傳聞、樂子輸送到我們眼里、耳里和腦里。在這里,似乎一切公眾的話題都日漸以娛樂的姿態出現,一件事情首先不是取決于它的重大與否,而是是否新奇;一個人首先不是看他對社會進步有無貢獻,而是是否上鏡和藏有逸聞;一本書首先不是看它是否于人類有益,而是是否適于炒作創收……電視主持把更多的時間花在化妝上而不是組織臺詞和平時充電上,運動員把更多的時間花在拍寫真集、出席宴會而不是勤學苦練競攀高峰上;明星把更多的時間花在炒作緋聞熱心走穴而不是鉆研演技代言公益上……而所謂的精英與中產雜志上,也不過是異域盛景、美貌名媛、名表名車、豪宅奢宴,那里面縱橫交錯異常流行的填字游戲也透露出這樣一個有趣的信息:過去,我們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而搜尋信息,如今,我們是為了讓無用的信息派上用場而刻意制造問題。延伸開去,廣播中的短信競猜游戲、電視里的奪寶比賽歡樂問答又何嘗不是如此?
娛樂,已然成為當下的一種文化精神,甚至連時事、體育、教育和商業都心甘情愿地成為娛樂的附庸,毫無怨言,甚至無聲無息,其結果必然是使我們——這樣一群在自然界中所謂最高級最充滿智慧的動物——成為一個“愚樂致死”的物種。
請記住赫胥黎所帶給我們的警告:在一個科技發達的時代,造成精神毀滅的敵人更可能是一個滿面笑容的人,而不是一眼看上去就讓人生疑和仇恨的人,人們感到痛苦的不是他們用笑聲代替了思考,而是他們不知道自己為什么笑以及為什么不再思考。
祁紅兵摘自《天津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