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為X而X”是前后兩個“X”相同的格式,是現代漢語口語和書面語中經常使用的一個表達形式。例如:“為藝術而藝術”,“為出國而出國”,“為考試而考試”等。呂淑湘先生在《現代漢語八百詞》[1]里講到了“為……而……”這個格式:d)為……而……。‘為’不能加‘了、著’。~祖國而戰。~人民而死,雖死猶榮。~建設社會主義而奮斗。e)為了……而……。前后用意義相反的兩個動詞,表示轉折。‘為’后必加‘了’。 ~了進攻而防御。~了前進而后退。~了向正面而向側面。~了走直路而走彎路,這是許多事物在發展過程中所不可避免的現象。雖然沒有談到“為X而X”格式,但其結論對我們考察“為X而X”仍有參考意義。本文語料均來自北大語料庫。
一、“為X而X”中的“X”
1.“X”為動賓短語。例如:不過,郁鈞劍喝酒,絕不是為喝酒而喝酒,而是助興。
還有“為吃苦而吃苦”“為讀書而讀書”“為復關而復關”“為寫愛情而寫愛情”“為播灑知識而播灑知識”“為喝酒而喝酒”“為提高質量而提高質量”“賺錢而賺錢”“為作詩而作詩”“為罰款而罰款”“為抓市而抓市場”等。
2.“X”為名詞。例如:他追求為藝術而藝術,這不大合我們讀者的口味。
還有“為形式而形式”“為筆墨而筆墨”“為學術而學術”等。
3.“X”為動詞。例如:可是,現在我是一切為了活,為了活著而活著。
還有“為改而改”等。
4.“X”為形容詞。例如:但是如果丟掉了高雅的審美趣味,背離了原作的內容主旨,為新而新,為異而異,那就不是創新而是追新了。
還有“為高級而高級”等。
5.“X”為動名兼類詞。例如:結果,總是為了宣傳而宣傳,為了形式而形式。
還有“為反抗而反抗”“為議論而議論”“為討論而討論”“為積累而積累”“為搬遷而搬遷”“為開放而開放”“為改革而改革”“為組建而組建”“為集約而集約”“為曝光而曝光”“為收藏而收藏”等。
二、“為X而X”的句法特征
1.充當的句法成分
“為X而X”格式主要是作賓語。例如:他追求為藝術而藝術,這不大合我們讀者的口味。
2.“為X而X”對句類的選擇
“為X而X”一般用在否定句中,也可用在假設句中。極少用在肯定句中,即使在肯定句,大多也表示語義的否定。(句中有其他的否定表現形式)
例如:
否定句:不為管理而管理,不為部門而管理,管理應與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捆在一起。
假設句:但是如果丟掉了高雅的審美趣味,背離了原作的內容主旨,為新而新,為異而異,那就不是創新而是追新了。
肯定句:結果,總是為了宣傳而宣傳,為了形式而形式。
3.“為X而X”的后續句
在有“為X而X”的句子中,“為X而X”很少單獨出現。其后續句和“為X而X”在語義上存在以下關系:
(1)“為X而X”是因,后續句是果(導致的結果)。
例如:林永寧談到這里不禁深為感慨:當我們為生產而生產時,產品是滯銷的。
(2)否定“為X而X”的目的,肯定后續句的目的。
例如:不過,郁鈞劍喝酒,絕不是為喝酒而喝酒,而是助興。
(3)否定“為X而X”的做法,提出后續句的做法。
例如:不為管理而管理,不為部門而管理,管理應與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捆在一起。
4.“為X而X”格式的完全形式
為了指稱方便,我們把前后“X”分為“X1”和“X2”。事實上,“為X而X”是有所省略了的格式,X1和X2并不同形。呂淑湘先生在《現代漢語八百詞》里講到了“為……而……”這個格式,認為“為”表示原因或目的,沒有談到“為X而X”格式。我們認為,“為X而X”中的“為”也是表示原因或目的,“為X而X”和“為……而……”存在一定關系。也就是說,“為X而X”是從“為……而……”發展而來的,人們借用“為……而……”的框架來表達其他的語義。
(1)“X1”和“X2”的補足形式
“X1”的補足形式為:X1的目的(原因)
“X2”的補足形式為:(從事/實行/參加等)X2
所以,“為X而X”的完全形式應該是“為(了)X1的目的(原因)而(從事/實行/參加等)X2”。
例如:“為學術而學術”=為了學術的目的而從事學術活動
“為了活著而活著”=為了活著的目的而(去)活著
(2)“為X1”和“而X2”的關系
《現代漢語八百詞》中把“為……而……”前后關系分為目的關系和轉折關系兩種。例如: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為了前進而倒退等。“為X而X”中,“為X1”和“而X2”之間只有目的和行為的關系,而沒有轉折關系。例如:“為生產而生產”意即“為了生產的目的而去生產”,“為藝術而藝術” 意即“為了藝術的目的而去從事藝術活動”,“為討論而討論” 意即“為了討論的目的而參加討論”等。
5.“為X而X”格式的共現副詞
(1)否定副詞:不(能/要)、沒有。例如:有些消費者并不是為吃而吃,上館子的目的主要為了聚聚、聊聊,加強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交流。
(2)程度副詞:決、絕、更。例如:不過,郁鈞劍喝酒,絕不是為喝酒而喝酒,而是助興。
(2)范圍副詞:并、全、都。例如:張老并不是那種為收藏而收藏的“有閑階層”,他之收藏純粹是緣于對體育事業的熱愛,至于成“家”則是順其自然。
三、“為X而X”格式的語義傾向
在2.2中我們注意到,“為X而X”大多用于否定句中,也就是說,其語義傾向為否定。也可以用于肯定句,但整個句子的語義也傾向或蘊涵否定,或者語義上帶有某種消極結果。有兩種表現形式:
(1)直接用否定詞否定“為X而X”,這是大多數形式。
(2)導致某種消極結果,人們常識上也認為是否定的。
當然,還有一些“為X而X”句不具有否定性傾向。例如:第三個是為讀書而讀書,也就是基于興趣而讀書,為了自己人格持續地發展而讀書。
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在不具有否定性傾向的肯定句中的“為X而X”,主要是為了強調“X”一個目的,而不在意其他外在因素,例如:“為讀書而讀書”,強調僅僅為了“讀書”自身這一個目的而讀書,而不要在意“讀書”的功利目的。否定句和帶否定性傾向的肯定句中的“為X而X”主要是否定“X”的一個目的,而且還要在意其他外在因素。例如:“不能為了賺錢而賺錢”,強調不能僅僅為了賺錢自身這一個目的而賺錢,而且還要取之有道和追求精神價值。可見,前者是一種單純目的關系,后者是一種加合目的關系。
因此,從總體上說,我們認為“為X而X”的語義傾向為否定。
四、結語
(一)“為X而X”格式是從“為……而……”發展而來的。“為……而……”格式反映的是人們為了某種目的而采取的某種動作行為。“為X而X”格式,無論是肯定語義還是否定語義,都是用來強調目的。所以,在這一點上,“為X而X”格式是有源的。
(二)“為X而X”中的“X”盡管是能產的,但也并非是開放的類。從第一節的分析知道,進入“為X而X”格式中的“X”,語義上必須是[+目的/結果],凡是[-目的/結果]的“X”都不能進入這一格式。數量上以五個字以下為宜,超過五個字為不可接受。形式上可以是詞,也可以是短語,但X是短語時句子似不可接受。
(三)“為X而X”格式滿足了人們交際表達的需要。人們交流思想、表達感情時為了強調單純目的關系或者強調加合目的關系。同時,為了表達的簡潔有力,就借用了“為……而……”格式來表達“為X而X”的語義。人們為追求某種目的,達到某種于人們有利的結果,通常用肯定性語氣來表達。目的和行為之間不一致或不完全時,人們也往往用最簡潔和有力的否定形式來表達,“為X而X”恰好提供了這一形式。
參考文獻:
[1]呂淑湘.現代漢語八百詞[Z].商務印書館,1981.
[2]朱德熙.語法講義[M].商務印書館,2005.
(羅伯東 王永華,廣西師范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