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教部給少數民族學生上閱讀課講到敬謙詞這一內容時,同學們個個興奮不已,都十分渴望了解這些新鮮的知識,因為少數民族語言里敬謙詞不像在漢語里那樣豐富。筆者決心收集這方面的資料,整理出有關敬謙詞的內容,以便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少數民族學生學習漢語的興趣并拓寬少數民族學生的視野。
一、敬謙詞
中國是禮儀之邦,中國人在交際中歷來擅長用敬謙詞來表達“自卑而尊人”的禮貌原則。敬稱和謙稱也是漢語稱謂中最重要的一類。敬詞是在交際中用以稱呼對方及和對方有關的任何事(有時可指第三人稱的尊敬的詞語)。謙詞則相反,是用以稱呼自己及和自己有關的人或事的謙卑的詞語。敬、謙詞在古代使用范圍極廣,有相當一部分敬謙詞在當今的社交場合仍具有生命力。如何謙稱自己和敬稱對方,這要視自己和對方的關系、身份、地位定,如果把握不當,輕則貽笑于人,重則得罪他人。
二、敬謙詞用法的總體表現
1.尊人貶己
在人際交往中,“自卑而尊人”是禮的基本原則,在語言交際中則表現為:指對聽者或與聽者有關的事物時要“抬”、要“尊”,指對自己或與自己有關的事物時要“貶”、要“謙”。如,同是意見,對人敬稱“尊意”,對己謙稱“鄙意”;同是生病,對人敬稱是“尊恙”,自稱是“賤恙”;稱對方為“尊處”,稱己方為“敝方”。用敬詞褒揚別人,用謙詞貶低自己,顯得謙和有禮,文雅得體,富有言語修養。
2.等級有序
中國長期形成的尊卑有序的思維定勢,影響和制約著中國人的言語表達,按照“上下有義、貴賤有分、長幼有序”的等級規則,對人用敬語、對己用謙語,對上者、貴者、長者不直呼其名,而用職務稱呼、親屬稱謂,用“老+姓”或“姓+老”表示敬稱,成為交際雙方共同擁有和遵守的語言規則,影響著交際目的的有效實現。
3.彬彬有禮
為保證交際的順利進行,取得良好的交際效果,交際雙方須彬彬有禮,遵守禮貌原則,總是把自己與對方放在尊卑的地位關系上,要么有意貶低說話人自己,無形之中,抬升對方的地位;要么有意贊美對方,維護他人臉面。具體表現為用尊崇語向別人表示尊敬,盡量抬高別人,多使別人獲益;對自己用貶語表示自謙,盡量貶低自己,少使自己受益。這樣,從情感上取悅對方,有利于聽話人對話語的接受,保證交際目標順利實現。
三、常見的敬謙詞
在現代社會中,要做到說話文雅大方而又莊重得體,就要掌握一些最常見的敬謙詞的基本意思及其用法,根據收集的資料整理如下:
令:美好的。用于尊稱別人,凡是稱呼別人家中的人,無論輩份大小,男女老少,都加“令”字以示尊敬。如稱對方的父親為令尊,稱對方的母親為令堂,稱對方的哥哥為令兄,稱對方的弟弟為令弟,稱對方的兒子為令郎,稱對方的女兒為令愛,稱對方的妻子為令正,稱對方的女婿為令婿。
敬:表對對方的尊敬、恭敬。敬候您的佳音,敬告各位同仁。
拜:用于人事往來。托人辦事用“拜托”;訪問別人叫“拜訪”。
光:表示光榮。稱對方來臨為“光臨”,商家歡迎顧客來到用“光顧”。
尊:稱跟對方相關的人與事物。尊姓、尊師、尊姐、尊姓、尊父和尊著。
貴:同“尊”。如貴刊、貴府、貴庚、貴恙、貴府、貴報、貴門和貴弟子。
賜:用于別人對自己的指示、光顧、答復等。如不吝賜教。
高:用于稱別人的事物。稱別人的見解用“高見”;稱別人升職叫“高就”;稱老人的年齡為“高齡”或“高壽”。
與敬詞相對的是謙詞,即含謙虛口吻的言辭。謙詞只適用于自己或稱呼與自己有關的事和物。使用敬詞,是尊敬對方;謙稱自己,同樣是對他人的尊重。這種謙稱自己的做法,是我國的一種良好的交際傳統。就連古代的帝王,也使用“孤”“寡”一類自稱謙詞。舊時,用得較多的,是以“愚”“敝”“鄙”等構成的一系列自稱謙詞。比如,自稱“愚”“愚下”“下愚”“敝”“敝人”“卑人”“鄙”“鄙人”“鄙夫”“不才”“區區”等。由此而稱自己的見解、看法為“愚見”“愚意”“鄙見”“鄙意”,稱自己身體為“微軀”“賤軀”,稱自己的居所為“寒舍”“敝齋”“陋室”。舊時老年人常用的自稱謙詞為“老朽”“老拙”。
對自己的謙稱,最常見的就是自稱“鄙人”。“鄙人”的本意指居于郊野的人,引申為無地位、無文化之人,即所謂鄙俗之人;古人常用來表示自己地位不高,識見淺陋。
對人稱自己兄長以上的親屬,都要加一個“家”字。稱自己的父親為家父,稱自己的母親為家母,稱自己的哥哥為家兄。還如,家祖父、家祖母、家伯父、家叔、家兄、家外祖、家舅、家表兄,家姑丈、家姨丈,家岳母、家岳父、家舅兄……
“舍小”:“舍”本來是房屋的意思,如“寒舍”和“茅舍”,都含有自謙成分。“舍小”就是當著別人稱呼比自己輩份小或年齡小的家里人的謙稱。如“舍弟”“舍妹”“舍侄”和“舍甥”等,另外,稱自己的兒子為犬子。籠統稱自己的親戚時,可稱舍親、敝親。但對子女不能用“舍”,另有一種稱謂,如小兒、小女、大小兒、二小兒、二小女。
對人謙稱己妻,當今常用者有內子、內人。老年男子多用老妻、老伴兒。
妻子對人稱其夫,有外子、拙夫。時下多稱先生。
對人稱自己過世的尊長,皆用“先”字。兄弟以下者,多用“亡”。如先祖、先祖母,先父、先伯、先叔,先伯兄、先兄,先岳父、先岳母……亡弟、亡侄、亡兒、亡女。對朋友也用“亡”,如亡友。稱死去的妻子也多用“亡”,如亡妻。
四、敬謙詞在現代社會中的具體運用
在社交中,不應處處“自卑”“尊人”,應時刻注意規范、得體地使用敬謙詞表達個人的禮貌。
首先要看用語對象。
有人把某些敬詞謙詞的用法歸納為“家大舍小令外人”一句話。意思是,對別人指稱自己長輩或年長的平輩時加以“家”,如家父、家母;對別人指稱比自己小的家人時加以“舍”,如舍弟、舍妹等;在稱呼對方親屬時,多用“令”字,表示敬重,如指稱對方的父母用“令尊”“令堂”,等。除“家”“舍”“令”外,還有“小”,如小女,謙稱自己的女兒;“拙”,如拙見,謙稱自己的見解;拙作,謙稱自己的文章;拙筆,謙稱自己的文字或書畫;“鄙”,如鄙見,謙稱自己的意見;“寒”,如寒舍,謙稱自己的家。常見的敬詞有“貴”,如貴庚,稱別人年齡;貴姓,問人姓氏;“大”,如大作,稱對方作品;“高”,如高見,稱對方見解;高壽,問長者年齡;“賢”,如賢弟,稱比自己小的男子。
其次是用語要注意環境、場合。
現代社會交往中,敬謙修辭較多使用在比較鄭重的場合,如外事活動、商務活動、信函往來等,表達對對方的尊敬,同時顯示說話者的謙恭有禮,帶來交際的愉悅,促成交際目標的實現。一些傳統的而現在仍在用的敬詞謙語有:初次見面說“久仰”、幸會幸會、請多多指教(關照、提攜)、不勝榮幸。好久未見說“久違”;送禮宴請時:一點心意、見笑、一點小意思、不成敬意、略備薄禮、敬請笑納。在商務活動中,高見、賜教、鼎力、光臨、懇請、海涵、垂詢、賞臉、失敬、失禮、請罪、冒昧、敬請、敬祝、見教、見諒、惠顧、過獎、好說、高抬貴手、高就、費心、怠慢、打擾、大駕、薄酒、不敢當、承蒙、拜訪。具體來說,在請別人對自己的工作、作品提出批評和意見說“指教”;求別人原諒說“包涵”“海涵”;請別人幫忙說“勞駕”;請人給方便說“借光”;麻煩別人說“打擾”;向別人祝賀說“恭喜”;求別人解答用“請問”;請別人指教叫“賜教”。 托人辦事用“拜托”;贊人見解用“高見”;看望別人用“拜訪”;賓客到來稱“光臨”“蒞臨”;陪伴朋友用“奉陪”;向對方回復書信用“奉復”;歸還原物說“奉還”;中途先走說“失陪”;等候客人用“恭候”;請人勿送說“請留步”;歡迎購買說“光顧”;對方贈予財物說“惠贈”,對方到自己這里來說“惠臨”“惠顧”;送人相片、書籍所題的上款用“惠存”;問人姓氏說“貴姓”,答自己姓氏用“免貴”;稱別人住處叫“府上”“貴府”,稱自己住處為“敝處”“寒舍”;回復對方贊揚自己時用“過獎”;請人收下禮物叫“笑納”;外交場合稱對方常用“閣下”;表示光榮而幸運用“榮幸”。
最后應當注意的是,敬詞中的“令”“尊”,謙詞中的“舍”“家”,在使用時相當于第一、第二人稱代詞,因此,用它們構成的敬謙詞前一般不使用第一、第二人稱代詞,尤其是在現代社會中切不可說“我的舍妹”“你的令堂”。 平常交往中,對別人的招待、夸獎承當不起時,可說“不敢當”;對別人的表揚或夸獎表示謙虛,可說“過獎了”等等。
參考文獻:
[1]陳衛蘭.解讀謙詞、敬詞所表達的中國式禮貌[J].語言學習,2005.
[2]吉常宏.敬稱和謙稱—正確使用稱謂詞之二[J].應用指南,2001.
[3]俞理明.漢語的謙稱“愚”[J].語文建設,2000,(2).
[4]劉頌浩.中級漢語閱讀教學[M].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0.
[5]張晶.試談漢語中的稱謂禮儀[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9,(3).
[6]張雁.值得關注的謙詞敬詞和婉詞——兼評《謙詞敬詞婉詞詞典》[J].語文研究,2005,(3).
(胡炯梅,新疆師范大學人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