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賣了我的“隱私”?
剛畢業的小張正在找工作,最近他收到一封來自某獵頭公司的郵件:“您已經成為本公司關注的人才,請注意我們為您重點推薦的相關職位。”自己剛剛畢業,怎么會成為獵頭公司關注的人才呢?納悶的小張登陸郵件中的網址,發現自己的電話、身份證號碼、相關證書的復印件被重新整理赫然掛在上面。無獨有偶,參加面試的小王也很納悶,面試官很有針對性地問他是否很喜歡沒有規律的生活方式,并以他混亂的日常作息時間為證。遭遇卡殼的小王忍不住問面試官是怎么知道這樣的信息的?面試官的回答讓他追悔莫及——博客上寫得很詳細!
網絡使我們的生活更加便捷,也給大家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平臺,殊不知信息化的背后,也布滿了很多目的并不純正的“偷窺”的眼睛。求職應聘時的個人簡歷、網上會員注冊時填的資料、博客等,都可能成為泄露個人信息的途徑。根據我國有關法律規定,電話、地址等個人資料,未經本人授權許可,他人不得轉讓、販賣,但個人、企業、專業人士等各方代表站在不同的立場,對個人信息保護的看法也大相徑庭。
找工作的時候,簡歷就如同一塊敲門磚,簡歷上面是求職者的簡單學習、工作的經歷,簡歷是公開的,但同時也是個人隱私。簡歷的公開是對招聘方而言,他們要通過簡歷來了解求職者的簡單經歷以決定是否安排后期的面試及錄用。簡歷的隱私性在于簡歷上有許多求職者的私人信息,如:詳細的聯系方式、相貌等,一旦這些私人信息被泄露將可能給簡歷的主人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我就曾遭遇過這樣的麻煩:
“你好,請問是草秧嗎?”一天下午,我接到一個陌生電話。
“是的,我是。請問你是哪位?”
“我是xx保險公司的,通知你明天下午兩點鐘到我公司面試。”說著,對方就要掛電話。

“稍等,我并沒有給你們投簡歷啊,你是不是打錯電話了?”
“不會錯的,我覺得你的條件很優秀,很符合我們單位的要求,對于新員工我們單位有三個月的帶薪培訓期,之后還可以簽訂正式的勞動合同,你可以考慮一下。如果有其他問題,明天下午兩點鐘可以來我們公司詳細面談,再見。”對方沒等我反應過來就掛斷了電話。第二天,我按照保險公司說的時間到公司參加面試,感覺面試沒有什么特別,而且看到了他們手中握的簡歷,是從我注冊過的一家人才網站上打印的。到這時,我才明白他們是怎么得到我的簡歷的。
之后,不斷地有各類公司的人給我打電話讓我參加面試,其中絕大部分單位我都沒有發過簡歷,無奈,對于實在不感興趣的單位我只好一一回絕。
如今,我已經工作了,但是當初找工作的情形還是歷歷在目。為了找工作,我一遍遍地跑招聘會,在好幾家的人才網站注冊簡歷,在網絡中搜尋招聘信息。每次發簡歷都覺得是在大量泄露自己的私人信息,但一想,不泄露自己的信息怎么讓別人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硬著頭皮撒吧。一位師兄告訴我,找工作就應該廣撒網,只有這樣才能有更多的機會。但是,在廣撒網的過程中個人簡歷不免就會被泄露出去而被有心人所利用。這種利用或許并不是惡意的,但是心中多少總有些不太舒服,心里的感覺可以說是喜憂參半。
簡歷被泄露,喜的是能給自己提供更多的就業選擇機會,提高自己的就業幾率。自從自己在人才網站注冊后,就時常能收到很多公司和獵頭的電話,雖然并不是所有的工作都適合我,但是畢竟給自己增加了些信心,認為自己還是有價值的,相對于以前的簡歷投出后一封封石沉大海帶給自己的沮喪,多少有些安慰。
相對于短暫的喜悅,我的憂慮更多。雖然,很多單位都邀請我參加面試,但是他們所提供的職位大多不符合我的職業定位,大部分是保險公司、房地產公司、公關公司的業務,雖然各公司稱謂不同,但是實質是一樣的,都是業務員性質的,我并不是對業務員這個職位有什么偏見,而是個人的發展定位和所學與此并不相關,如果每次都要去面試的話將浪費很多的精力和時間,而且所取得的效果并不大,對于我的求職來說并沒有多少幫助。
其次,簡歷上有我完整的聯系方式及其它個人信息,如果一旦泄露,會不會對我的生活造成影響。后來的事實印證了我的想法,在我找工作期間,手機經常會收到一些垃圾短信,而郵箱則被各種各樣垃圾郵件塞滿,而我又不敢輕易更換號碼,害怕我真正應聘的公司聯系不到我。工作以后,我就急忙更換了手機號碼和郵箱地址,受到垃圾短信、垃圾郵件的騷擾的機會也就少多了。
相對來說我是比較幸運的,至少,我沒有因為簡歷泄露而有什么大的損失,一些同學就沒有那么幸運了。我們班上的一位女生,在找工作期間,經常會收到一名男子的騷擾電話,電話不分時間,有時候還在半夜打,對方只說想和她聊聊,后來在女生的套問下,才得知那個男人是在一次招聘會上撿到她的簡歷,覺得女生的照片很漂亮,便按照簡歷上的電話號碼打了過來。后來,女生無奈,只好更換電話號碼,是否由此而損失就業的機會就不得而知了。
現在媒體經常報道,一些人因為簡歷被泄露而被騙造成財物損失的事情層出不窮,對此,我們真的是既憤怒又無奈。憤怒的是,無德企業將我們的簡歷隨處亂扔,而給我們的學習生活造成極大的不便,更憤怒那些利用我們求職心切的心理進行詐騙的敗類。無奈的是,找工作就必須投簡歷,而只有更多的投簡歷才能有更多的工作機會,但與此同時簡歷泄密的風險也竟越大。不是我不明白,只是這個現實讓我真的很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