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舌頭通過經絡直接或間接地與心、肝、脾、腎等許多臟腑相聯系,所以臟腑病變可以從舌頭的變化中反映出來。學會看舌苔,會幫你更加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
到醫院找中醫看病,醫生都會說:“讓我看看你的舌頭。”你不要小看這個動作,其實這正是中醫望診中重要的一環。專家解釋說,中醫認為“舌為心之苗”,“苔為胃氣之根”,舌體與肺、心、肝、脾、腎等內臟經絡相連。人體內臟若有病變,可以非常直觀地反映在舌頭上。有經驗的醫生看舌頭,就像看月亮的陰晴圓缺,一望便知道你病情的輕重,體內的虛實寒熱。
菜鳥級 舌里乾坤的基礎知識
A 伸舌頭的方法
伸舌也有學問。一定要在光線充足下進行,伸舌時要自然,舌體放松,舌面平展,舌尖略向下,口盡量張大(但不要過分用力),使舌體充分暴露。不要輕易刮舌苔,那樣容易看不清真實的舌苔。
B 都看舌頭什么
望舌也有順序,一般先看舌尖,再看舌中、舌側,最后看舌根部,同時看舌體(舌質)的色質和舌苔的厚薄、顏色等。
C 正常的舌象什么樣
正常舌象可概括為六個字:“淡紅舌薄白苔”,具體地說,就是舌色淡紅鮮明,舌質滋潤,舌體大小適中,柔軟靈活,舌苔均勻、薄白而潤。
D 什么是舌苔、舌質
望舌苔:舌苔指的是覆蓋在舌面上的一層薄垢,可借以辨識胃氣(消化功能)的強弱,反映病邪的深淺和性質,以及腸胃(消化系統)的病變等。舌苔的形成,正常時由胃氣所生,故健康人的舌苔多薄白津潤,病態時的舌苔,主要由于病邪的影響所致。看舌苔著重觀察苔質和苔色。
大蝦級 自己可以發現一些小問題并調養小毛病
舌質淡 苔白 如果有這樣的情況并且覺得十自冷,渾身疼,無汗,鼻塞,流青鼻涕,咽痛發癢,咳嗽出白稀痰的話,這就是中醫所說的“風寒感冒”外感風寒,毛孔閉塞,只要發汗散寒即可。
舌尖紅 苔黃 如果你還發現你的面色紅,咽干喜歡喝冷飲,嘴里起潰瘍,心中煩躁,那你的癥狀就是中醫里面的“陰虛火旺”心火亢盛的表現。應該注意保持室內空氣濕潤,忌食辛辣肥膩食物。平時可用麥冬南花、胖大海代茶飲,咽痛嚴重者可加金銀花。還可以用背部或耳尖點刺放血法以清瀉火。或揉搓手心、足心。如果還有口氣,那么應該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蔬菜、水果,少吃肥膩、油炸食物,最好不喝酒、不吸煙。
舌頭有裂紋 如果你的舌頭上沒有舌苔,而且舌面上出現許多。裂紋”。如果沒有不適感,那么屬生理性的,不需治療,如在重病后出現裂紋舌,舌紅無苔,且有不適感,屬陰虛,需配合藥物治療。
舌苔花 發現舌頭有的地方有薄苔,有的地方光滑無苔,出現不規則的一塊塊“地圖樣”改變,這叫“地圖舌”,不過別緊張,如果你沒有任何不適感覺,就不需治療,只是生理現象。如果長期有胃病或其他慢性病,以前從未見這樣的情況,出現“地圖舌”則多屬陰虛表現,在治療原發病的同時,可喝西洋參茶(每天9克,沸水沖泡,頻飲)促進自愈。
舌苔發黑 黏膩 黑舌苔,那不是得了重癥么?如果舌苔黑但舌邊尖呈正常的淡紅色,并且沒有其他明顯不適,就可能屬于“染色”現象。你可能吃了什么著色的食物,或服用了某些藥物。比如服“麗珠得樂”,就會出現黑苔,而且大便也會發黑,服用抗生素,有時也會出現黑苔。以上情況不屬病態,不必緊張。但平時胃病較重的患者觀察到黑苔就要警惕,如果舌邊尖呈深紅色,甚至發青發紫,說明病情加重,就要到醫院就診了。
舌邊有齒印 你發現舌體胖大,舌苔薄白而且舌邊有齒印,這可能是脾胃運化功能相對不足,食物的消化吸收易出現障礙。少吃油膩不易消化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和清淡食物,適當運動即可。如果你還會出現面色發白,怕冷、四肢冰涼,精神不振,腰酸腿軟,大便稀次數多,下肢浮腫,可能就屬于脾腎陽虛。首先要注意保暖,平日熬雞湯骨頭湯,湯中加山藥、枸杞,黃花更好。
骨灰級 學會看舌苔和舌質
苔質:包括苔之有無、厚薄、干滑、黏膩等方面。
①有無:可提示正氣的盛衰,病勢的進退。有苔表示病人胃氣尚存,機體尚有抗病能力,無苔則表示正氣不足,抵抗力低。
②厚薄:可推斷病邪的盛衰、病勢的深淺。薄苔多表示正常或病邪在表,病勢輕淺,厚苔表示病邪盛,且入里。
③干滑:苔干多見于熱性病高熱,熱傷津液,伴有口干口渴,苔滑(苔面水分過多),則多見于寒證、濕證。
④膩腐:可推斷是否痰濕或食滯。所謂膩,是指苔細膩緊密,中厚邊薄、光滑,揩刮不去,白膩為寒濕,黃膩為濕熱。腐苔,苔如腐渣,似膩而粗糙、疏松、刮之易脫,多為食積、痰濁。
苔色:白、黃、灰、黑四種。
①白苔:主表證和寒證,病勢較輕。如苔薄白津潤,伴有惡寒發熱、頭身痛的,多為外感風寒,若白滑膩,伴有胸悶嘔惡、咳嗽痰多的是內有痰濕,舌苔白中帶黃,伴見寒熱往來、口苦咽干,則為半表半里證;苔薄白微黃,也可見于風熱外感。
②黃苔:一般為里證、熱證。苔薄黃微干,為外感風熱,苔黃厚干燥,多為里熱、實熱;黃燥干裂,起刺,兼有腹滿便秘的,為燥熱傷津,若苔黃滑膩,則多是濕熱內蘊。
③灰苔:多為里證,有寒證和熱證之分。灰苔滑潤的,為虛寒或寒濕灰苔干燥,多為實熱傷津。
④黑苔:多為重證,主寒盛或熱極。黑苔潤滑,體寒肢冷,則多為陽虛或陰寒,舌苔干裂,多是熱極或傷陰。
中醫通過對舌苔的望診,可推斷病癥的性質和演變,如苔色由白→黃→灰→黑,苔質由潤→干→焦→裂,薄→厚,有→無,則多提示病邪由表入里,病勢由輕變重。若舌苔朝相反的方向演變,則常為病勢好轉、病退或正復的征象。
Tips 春季觀舌調養
清明節氣過后,由于天氣比較干又熱風頻頻、環境多“燥熱”,食物也容易腐敗變質,誘發腹瀉。
一、胃腸濕熱型:可有泄瀉、腹痛、墜肚感及發燒。舌苔多黃膩,舌體胖大。可在家里準備些香連化滯丸、加昧香連丸、四正丸、宜配合藿香正氣丸(酊、片、軟膠囊)
二、脾胃虛寒型:多于晨醒即瀉、臍周冷痛、易出虛汗、疲軟、舌質淡薄白、舌邊有齒痕。可以適當選服人參健牌丸、參苓白術丸、人參歸脾丸。佐以四褲丸、芥末、生姜、周氏回生丸等。
三、寒濕困脾型:常有上腹脹滿、惡心、嘔吐、大便溏稀、舌苔白膩舌體胖大,可自己聽到腸鳴。不妨吃些周氏回生丸、附子理甲丸、參桂理中丸來調養,配合一些辛溫又健脾的食品更好,如茯苓餅、松花蛋姜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