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話里的匹諾曹因為說謊變成了長鼻子,生活中的寶寶撒了謊,也幾乎是每一位父母都不能容忍的,并調動自身所有的聰明才智,設法使孩子遠離這種壞習慣。
發現寶寶撒謊,媽媽不必驚慌失措——寶寶還沒有形成道德觀,他們撒謊的內容遠沒有成人想得那么不堪。找出寶寶撒謊的原因,營造健全誠實的環境,才能讓寶寶成為誠實、可愛的好孩子!
天真幼稚無意說謊 3歲的雅雅總是想把幼兒園里她喜歡的玩具拿回家。晚上,媽媽去接她的時候,發現了她手里拿著的玩具,讓她放下。雅雅哭鬧著不肯,還非要說,這是她的玩具,她就是要帶走。小小年紀就會撒謊,這讓雅雅媽很是擔心。

破解法:2~3歲的寶寶,由于認知水平和語言能力的局限,對于發生的事情表達不準確,或者對物品的歸屬概念模糊,認為自己喜歡的東西就是自己的,他們出于無意會造成許多說謊的假象。對于這樣的孩子,一方面要幫助他們分清“時間”與“所有權”的概念,另方面還要在日常生活中教會他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回家”。
為與他人比較、競爭而撒謊 亮亮拿著媽媽新給他買的四驅車在樓下,邊玩邊向在一旁的樂樂炫耀:“我有四驅車,你沒有。”樂樂聽罷,隨口就說:“我也有,媽媽上星期也給我買了,比你的更好!”事實上,樂樂根本就沒有這種玩具,他不過是為了與他人比較、競爭而撒謊。
破解法:幼兒時期,孩子會有明顯的競爭意圖,在言語上或游戲時,會想超越其他人。所以,當孩子為了強過他人而撒謊時,家長不可斷然地認定小孩有撒謊的壞習慣。面對孩子的競爭行為,父母的態度很重要,若鼓勵良性競爭,可以促進孩子自尊心的形成,但反過來說,若經常教導孩子,一定要考100分、爭第一,反而會使他們流于惡性競爭的不好習慣中。
為逃避懲罰說謊 5歲的軒軒喜歡舞槍弄棒,還常常偷偷拿著工具箱里的錘子、起子玩。有一次,趁爸爸不備,他竟然拿起爸爸的刮胡刀片在新買的沙發上劃了一個大口子,當媽媽發現沙發的裂口,質問他時,軒軒竟然矢口否認,說那不是自己干的……
破解法:孩子做錯事,害怕遭受體罰,害怕失去大人的愛,為了消除這種恐懼的心態,會出現說謊的行為。特別是面對一些性格粗暴、態度嚴厲的父母,寶寶往往不敢承認自己的過失行為而支吾說謊。
想像力與現實混淆不清 消暑假結束,老師讓每個小朋友畫一張假期去過的地方。4歲的奇奇就畫了一張關于大海的圖畫:一望無際的海面,停泊著一艘船,天空上還有幾只海鷗在飛翔……可暑假里,媽媽并沒有帶奇奇看大海啊。奇奇媽奇怪,這孩子什么時候學會撒謊了?
破解法:年齡較小的孩子易把想像與現實相混,常把自己想像中的事情當成事實說出來,其實這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撒謊。這種情況下,寶寶往往并不知情,沒有明確的撒謊目的,當然也不會覺得不安或羞愧。
想襀某種愿望 星期天一早,寧寧就吵著自己肚子痛。著急去公司加班的寧寧媽不得不打電話給上司請假,帶女兒去醫院看病。可放下電話,媽媽就發現剛才還在床上痛得打滾的寧寧立刻就說自己肚子不疼了,拒絕去醫院,還讓媽媽帶她去動物園玩。原來,寧寧經常用裝病來引起爸爸媽媽的注意,達到她的目的……
破解法:孩子的愿望大體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物質的,如玩具與零食等;另一種是精神的,如希望得到父母和他人的表揚。有的孩子還會出現因為物質欲望和精神需要得不到滿足而說謊的現象。孩子有通過別人的注意來肯定自己的存在的特性,如果在他們的經歷中,說謊比較能引起成人的關切,孩子就可能用這種方式來引起他人的注意。
撒謊可能是求助信號 六一晚會有個集體舞,本來選上了歡歡參加,可淘氣的歡歡在排練的時候總是不聽老師的話,左顧右盼的。無奈之下,老師把歡歡從集體舞的名單上劃掉了。當媽媽問起歡歡舞蹈排練的情況時,歡歡卻向媽媽撒了謊,說自己每天都排練呢。
破解法:孩子撒謊很有可能是遇到令他為難的事實,而這一事實可能會引起一系列結果,影響父母或老師對她的態度,孩子很自然會選擇一個相對自己有利的表達方式。所以,家長不要一味認為撒謊是孩子的錯,而要將之視為孩子的一種求助信號。
為了不讓撒謊變成寶寶的壞習慣,媽媽要怎么做呢?
媽咪VS撒謊寶寶9招對策
1 善于發現孩子說謊的行為孩子最初說謊,無論出于什么動機,總會比較緊張,怕被家長識破而遭到訓斥,但也總抱著僥幸心理,因為家長不一定在意他的話,肯定會相信他的。最初幾次說謊,如果沒有被家長識破,孩子就會獨自暗喜,以后說謊的次數越來越多;如果被家長識破而遭到批評,以后也就不敢輕易說謊了。
2 孩子撒謊,先別去譴責
家長發現孩子說謊后,不要輕易下斷言,說孩子品德不好。首先請靜聽孩子的理由,發現孩子行為背后的真正原因,有利于孩子不良習慣的校正和親子間良好情感的建立。發現孩子說了謊,不要立即在其他人面前指責或教訓他,最好是另找一個合適的時間單獨與孩子談。
3 媽媽要做baby的誠實榜樣
Tom媽總是對Tom輕易許愿,“明天媽媽有時間,一定帶你去公園”;“你聽話,媽媽就給你買冰激淋”……而很多時候,Tom媽對孩子的承諾并沒有兌現,久而久之,Tom自然就有樣學樣地愛說謊了。別怪孩子不誠實,他只是很“聰明”地學來了家長慣用的做法而已。要孩子不說謊,父母自己首先不說謊,言行時候,也要給寶寶一個合理的解釋,讓寶寶感覺到,爸爸媽媽是真誠可信的。
4 鼓勵孩子誠實的表現
父母若希望孩子少說謊話,就要幫助他勇于說實話。在孩子不敢說實話時,父母可以告訴孩子,“如果是你做的,你就勇敢地承認,我答應不罵你,因為我希望你誠實。”如果孩子勇于承認自己做錯了事,請馬上表揚他。
5 教導孩子以不說代替說謊
很多時候孩子不敢說出實情。大人卻一定要得到一個答案,孩子只好編個謊言來應付;長此以往,對親子雙方都沒有益處。與其讓孩子說謊話,不如教導孩子“可以不說”。
6 對孩子的錯誤行為處罰要得當
不要用嚴厲的懲罰來威脅孩子,這個辦法往往會讓孩子說更多的謊,更加狡猾,以便不被你發現。還應該注意的就是,不要去強化孩子“說謊”的概念,他也許并不知道自己表現的行為是“說謊”,如果你界定了他的行為,他才有可能真的明白什么是“說謊”了。
7 恫嚇不是辦法要引導孩子誠實,恫嚇不是辦法,最有效的方法是要求他們承諾說實話。小孩子多會守諾言,態度比成人還要認真。愈嚇小孩,他們愈害怕,更有借口說謊和掩飾。向孩子灌輸正確的觀念,告訴他們誠實的重要和好處,孩子會更誠實。
8 給孩子一次補救的機會如果孩子發生行為在撒謊,媽媽一定要相信孩子會改正錯誤可給他提供一個補救方案,實施方案的機會。這樣,既可以讓孩子自省,同時也可通過給予他們設法補救方案的機會,讓他們開動腦筋解決問題,養成對自己的錯誤行為負責的習慣。
9 堅持用孩子的誠實換取他想要的東西
要堅持用孩子的誠實換取他想要的東西。養成習慣以后,再設法對他物質上的過分要求進行引導。孩子的教育是個系統工程,一定要重視,不能用簡單的方法處理。
世界各國的誠信教育
日本 日本的誠信教育幾乎貫穿人的一生,在家庭中父母經常教育孩子“不許撒謊”,到學校里耳濡目染的是“誠實”二字,到公司里“誠信”幾乎是普遍的經營理念。日本中小學生每人都有一本道德手冊,名為“心的筆記”,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記載著各種道德規范,誠實是重要內容之一。
德國 在德國的青少年教育體系里,家庭是道德教育的主要場所,父母則是孩子的啟蒙教育者。德國的教育法中明確規定,家長有義務擔當起教育孩子的職責。德國家庭里家長也都非常注重為孩子營造一個真誠的氛圍。家長們普遍遵守這樣一個原則:教育孩子誠實守信,家長必須做出榜樣。
新發現
愛說謊的孩子更富于創造力心理學研究證實:會說謊的孩子比不會說謊的孩子創造力高得多。對孩子而言,撒謊,尤其是幻想性撒謊是他們思維能力得到發展的最好見證。只要媽媽根據他們撒謊的情況分別對待,并進行恰當引導,孩子的撒謊“病”就不再是令媽媽頭痛的問題。相反,利用孩子的撒謊行為,媽媽可以培養出一個更加充滿想像力與創造力的聰慧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