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巢湖鴨 巢湖鴨主產于安徽省中部,巢湖周圍的廬江、巢縣、肥西、肥東等縣。該品種具有體質健壯、行動敏捷、抗逆性和覓食能力強等特點,是制作無為熏鴨和南京板鴨的良好材料。巢湖鴨體型中等大小,體軀長方形,勻稱緊湊。公鴨的頭和頸上部羽色墨綠,有光澤,前胸和背腰部羽毛褐色,綴有黑色條斑,腹部白色,尾部黑色,喙黃綠色,虹彩褐色,脛、蹼橘紅色,爪黑色。母鴨全身羽毛淺褐色,綴黑色細花紋,稱淺麻細花;翼部有藍綠色鏡羽;眼上方有白色或淺黃色的眉紋。母鴨開產日齡為140~160天,年產蛋160~180枚。平均蛋重70克,蛋殼有白色、青色兩種,其中白色占87%。成年公鴨體重2.1~2.7公斤,母鴨1.9~2.4公斤。
2.昆山鴨 昆山鴨又稱昆山大麻鴨,是江蘇省蘇州地區(qū)培育的肉蛋兼用型品種。該品種系由北京鴨與當地的婁門鴨雜交培育而成。昆山鴨體型大,似父本北京鴨,頭大,頸粗,體軀長方形,寬而且深,羽毛似母本婁門鴨,公鴨頭頸部羽色墨綠,有光澤,體軀背部和尾部黑褐色,體側灰褐色有蘆花紋,腹部白色,翼部鏡羽墨綠色。母鴨全身羽色深褐、綴黑色雀斑,眼上方有白眉,翼部有墨綠色鏡羽。公母鴨的喙青綠色,脛、蹼橘紅色。性成熟期6個月左右,成年母鴨年產蛋140~160枚,蛋重80克左右,蛋殼淺褐色,少數青色。成年公鴨體重3.5公斤,母鴨3.0公斤。
3.四川麻鴨 四川麻鴨是體型較小的兼用型品種。中心產區(qū)位于四川省綿陽、溫江、樂山縣等地,廣泛分布于四川省水稻田區(qū)。四川麻鴨早熟,放牧能力強,胸腿比較高,為四川省生產肉用仔鴨的主要品種。體格較小,體質堅實緊湊,羽毛緊密,頸長頭秀。喙橘黃色,喙豆多為黑色,胸部發(fā)達、突出。脛、蹼橘紅色。母鴨羽色較雜,以麻褐色居多。麻褐色母鴨的體軀臀部的羽毛均以淺褐色為底,上具橢圓形黑色斑點,黑色斑點由頭向體軀后部逐漸增大,顏色加深。在頸部下2/3處多有一白色頸圈。腹部為白色羽毛。褐麻色母鴨中顏色較深者稱為“大麻鴨”,羽毛泥黃色,斑點較小者稱為“黃麻鴨”,其他雜色羽毛約占5%左右。公鴨體型狹長,性羽2~4根,向背彎曲。公鴨羽色較為一致,常分為兩種:一種叫“青頭公鴨”,此公鴨的頭和頸的上1/3或1/2處的羽毛為翠綠色,腹部為白色羽毛,前胸為赤褐色羽毛;另一種叫“沙頭公鴨”,此種公鴨的頭和頸的上1/3或1/2的羽毛為黑白相間的青色,不帶翠綠色光澤,肩、背為淺黃色細蘆花斑紋,前胸赤褐色,腹部絨羽為白色,性羽為灰色。在放牧條件下,年平均產蛋150枚左右,500日齡平均年產蛋131枚,平均蛋重72~75克,蛋殼以白色居多,少數為青色(彩圖參見86頁圖1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