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微醺狀態中于返家的車內打盹,耳朵上掛著MP3。迷糊中,一個外國女子嘆息般的聲音,在輕撫耳朵,有“啄露而歌”般的爽清,亦有寂寂的慵懶。此歌是早先錄的,我已記不清是誰的聲音了,有點像Nico,但我知道肯定不是她。恍惚間,瞇著的眼睛,看見車窗外一輪清朗的月盈盈半空。如斯美好的夜色,使我無言。剛剛還因對一個人的思念,而潛流暗涌的心,瞬間在黑暗中變得怯弱、安靜、幸福、溫和、柔軟。也是瞬間,我感到一種特別的孤獨,在月華的清輝與音樂里,呈現著不可言說的況味。
我知道,在這個普通的生活片刻里,唱主角的是我耳朵里的聲音。她的聲音在統治我的中樞神經,然后水妖一般地將我的心引向另一個不為人知的世界。我像是第一次發現,音樂的深邃與神秘。它深廣如海洋,只一滴落在我的耳朵上,就點化我所有的感官世界,使我倍感世界的廣闊與濕潤,讓我真的相信有天堂在。取一瓢飲,自能銷蝕胸中塊壘。如常年游歷其中,則會將心分成兩瓣。一瓣為人生的艱辛疼痛流淚,一瓣則帶著天使的微笑,體驗生之美好。
聽音樂是一種極私密的行為,我以為。任何一個人以上場所里的聽,皆算不得聽,或者說聽不出感覺來。美好的聽,必須是獨處時聽。這樣的聽,只有我與它,不容第三者進入。音樂是博大的,同時又是孤迥的。它可以博大到任何人聽,但又孤獨至只有聽得懂的人才有資格說愛它。我以為我是懂它的,雖然還不完全懂。但我分明感到了它的溫存。它很多時候細致入微的體貼,真的很使我感動。它比那經典的印度按摩還精奇,它先貼近皮膚濕潤地滲透你,然后一寸一寸地緩緩抵達心臟,讓你感知它與你二合一的美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纏綿,繾綣,無限美好。
這世間有太多的美好,但值得迷戀的并不多。音樂是不是其中之一?當然。它最應該值得自豪的是,它是大眾的情人,并且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少魅力。曾有意在夜闌人靜時聽那些像是久遠了的老歌。聽鄧麗君,聽徐小鳳,聽鳳飛飛,還在那些校園歌曲與瓊瑤的情歌,聽著聽著,心境就不知不覺地變了。此時彼刻,渾然不清,個人情懷,搖曳不止。那些早已成為生活遺跡的少年時代就在瞬間復蘇,令人丟盔棄甲……
這樣的夜晚,既是繁華的,又是孤獨的。繁華與孤獨,皆似暗夜里盛開的藍玫瑰,它緩緩綻放的,既是一種寂寞,又是一種盛艷。
孤迥與寂寞同在,繁華與盛艷同在。
忽然想起夜坐海邊的感覺了,海濤、海風的舒卷,內心的急管繁弦,亦是孤獨與繁華同在。音樂亦廣闊如海,它所有的風情盡在人們的多情的耳朵中。你的想象有寬,它就有多寬;你的修養與閱歷有多深,它就有多深。你的寂寞有多深,它的寂寞就有多深。
一夜無意中在一網站聽見Stephane Grappelli的小提琴,忽然覺得那旋律與這個秋天是如此的契合,像是聽見麥浪滾滾中隱藏的秋風,既溫暖又寂寞。怎么我從前沒聽出過?
我們不是所有時候,都能聽出音樂內涵的。只有當它們從我們的耳膜到心房,闖出一條通道時,才會有潛流隨之涌入,沖決心的堤壩,改變我們的思想。一如你不看花,花不寂寞;你看花時,花才鮮艷。當我夜晚聽懂它的寂寞時,我會在床上別過腦袋,將濕潤的睫毛抵住枕頭,任它低徊、撫慰……
這是難得的時刻,亦是幸福的時刻,我在如斯氛圍里,與親愛的音樂共度寂寞人生,并且肝膽相照。因此,我顛沛艱虞的人生,被它賦予了嶄新的意義。
《神曲》中有詩云:
“我見到的幻象,
幾乎完全消失,
但從中派生的芳香,
依然一點一滴在我心中。
中世紀的柔情和哀嘆今天讀來依然深情。我與音樂,我的寂寞人生與它繁華的音響,在我貧瘠的理解與深愛中,一天天發出寂寞的芳香,繁盛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