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人語
往事如煙,亦未必如煙。
時間老人讓現實成為過往,讓過往成為歷史。

現實是鮮活的,歷史是雋永的。當事情成為過去,事件成為往事,模糊的也許只是那種活生生的細節的震撼,淡化的也許只是那種近距離感受時的激動,但是,距離也能使我們冷靜,讓我們以平靜的心情,在沉靜中體會歷史帶來的另一份震撼。
在我們稱之為過去的時間里,1921年的7月1日,在中國,發生了一件大事,一個全新的政黨——中國共產黨誕生了;在那之后的1927年的8月1日,在南昌城里響起了槍聲,那一聲槍響,標志了一支全新的軍隊——中國工農紅軍的誕生。南昌,也由此從一個地理標記成為一個政治標記,成為一個全新意義的文化標志。在此后的歲月里,中國共產黨領導著這支軍隊作出了一系列改變歷史的壯舉,他們創造著屬于自己的歷史,也譜寫了屬于全人類的歷史。在他們創造的歷史中,在他們的所有壯舉中,最使我們不能忘懷的是長征。“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古今,歷史上曾經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么?十二個月光陰中間,天上每天幾十架飛機偵察轟炸,地下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路上遇著了說不盡的艱難險阻,我們卻開動了每人的兩只腳,長驅二萬余里,縱橫十一個省,請問歷史上曾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么?沒有,從來沒有。”……時間的推移,不能淡化我們的激動,長征,她越是成為過去,越是屬于歷史,帶給我們的震撼就越是強烈,她的意義就越是超越意識形態的邊界而成為全人類精神財富,成為全人類的歷史文化財富。
會有不少人只是把長征看作一個意識形態的事件,然而,一些事情卻不能不引我們沉思。
幾年前,發生了這樣的一件事:幾位歐洲青年來到中國,追尋紅軍當年的足跡,走了一趟長征路。他們這是為了什么?當時,還沒有、或者說還很少有中國青年這么做,那么,究竟是什么使得這些現在的、距離那個事件的發生這么多年以后的歐洲青年不遠萬里、不畏艱辛重走這條長征路,這條富含政治意味的、富有意識形態意義的中國革命曾經走過的路呢?顯然,這決不是什么我們已經習見的政治作秀,他們沒有這種必要,甚至,沒有任何意義上的這種需要。要說他們是對中國共產黨的歷史、紅色武裝的歷史、馬克思主義的革命理論和過往的實踐感興趣而產生如此行動,這也未免顯得過于牽強。
數年來,不斷的有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年齡的人出現在中國工農紅軍曾經走過的這條漫長征途上。在人類物質與精神文明高速發展的今天,世人何以要忍受疲憊、勞頓和生存條件的匱乏,行走在這條蜿蜒于崇山峻嶺和急流險灘的路途上?
他們到底是因為了什么?
只有一種解釋或可讓我們信服,那就是精神的原因,精神的理由,就是長征所體現出來的屬于全人類的美好的精神品格的堅定的信念、堅強的意志以及無與倫比的勇敢,是這些在一切民族的文化精神里面都屬于美好的品格所創造的長征這個人間奇跡感動了他們。他們的重走長征路,就是為了體驗這種精神,這種品格。
所以,我們要說,長征,她不僅僅屬于意識形態,不僅僅屬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不僅僅屬于中國人,她也屬于全人類,在人類文化精神的歷史建構中,長征自有她獨特的魅力和品格。

美國有一個時代生活出版公司,這是一個全球頂尖級出版公司,出版過許許多多的精品品牌圖書,為該公司撰稿的作者,大都是西方社會可以稱之為精英的專家學者。1999年,為了迎接新千年到來,美國時代生活出版公司組織了一個24人的小組編纂《人類1000年》。這個小組咨詢了幾十名專家意見,在幾百個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當中,選出100個偉人中的偉人和影響力最大的100個歷史事件,時間跨度是從1001年到2000年。后來這本畫冊出版了,就叫《人類1000年》。來自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不同學科領域的學者們共同認為,在已經過去的整整一千年中,這一百件重要事件對人類文明的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
這些最具影響力的事件可以告訴今天的人類,世界“是如何變當時的滄海為今日的桑田”。歷史淘汰了千百萬匆匆過客,留下的是那些能夠書寫并見證人類已往生存面貌的人與事,是那些能夠啟發和塑造人類未來生存理想的人與事。而這些人與事無不使人類生活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并足以說明人類文明的歷史進程是震撼人心的。
這些事件包括:1088年,世界上第一所大學在意大利的博洛尼亞誕生——人類的真知有了得以“世代相傳的智慧之地”;1582年,羅馬教會頒布了歷法——從此日歷“見證著組成我們生活的每一分鐘”;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人類第一次全社會的革命將平等的法律制度傳向了全世界;1804年,海地獲得自由——世界上有了“第一個獨立的黑人共和國”;1830年,第一列火車從英國的利物浦開出——人類只能通過腳力推進陸地運輸的時代結束;1897年,法國人顧拜旦開創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它使人類實現了“把世界各國聯合起來”的夢想;1905年,愛因斯坦發表關于能量守恒定律的論文——人類的思維第一次“深入到了宇宙的兩個基本構成:物質和能量的內在聯系”中;1953年,DNA鏈的奧秘被解開——它使人類得以“弄清我們是怎樣成為我們自己的”;1969年,“阿波羅”十一號宇宙飛船登月——全世界得以開始探索星球之謎中一個最重要的問題:我們是唯一的人類嗎?盡管人類登上月球與人類進化過程相比,僅僅相當于生命從海洋剛剛來到陸地……
在這100個事件中,中國有3個事件入選,被認為是過去的整整一千年中,對人類文明的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
第一個事件:1100年,火藥武器的發明。
第二個事件:1211年,成吉思汗的帝國。
第三個事件:1934年,長征。
就像那些追尋紅軍足跡走長征路的西方人一樣,可以肯定的是,來自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不同學科領域的學者們,在意識形態上他們與中國共產黨人并無共同之處,在評選一千年間影響了人類歷史進程的一百件重要事件時,他們也不是從中國共產黨黨史和中國紅色武裝的軍史角度來看待長征的。那么——
他們到底是因為什么?
毫無疑問,在21世紀回首長征,我們應該從人類文明發展的角度去探尋中國歷史上的這一重要事件。
一位極可尊敬的作家王樹增這樣寫道: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不畏艱難險阻的遠征。長征跨越了中國15個省份,轉戰地域面積的總和比許多歐洲國家的國土面積都大。長征翻越了20多座巨大的山脈,其中的5座位于世界屋脊之上且終年積雪。長征渡過了30多條河流,包括世界上最洶涌險峻的峽谷大江。長征走過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廣袤濕地,那片人煙罕至的濕地的面積幾乎和法國的國土面積相等。而更重要的是,在總里程超過兩萬五千里的長征途中,中國工農紅軍始終在數十倍于己的敵人的追擊、堵截與合圍中,遭遇的戰斗在400場以上,平均3天就發生一次激烈的大戰。除了在少數地區短暫停留之外,在饑餓、寒冷、傷病和死亡的威脅下,中國工農紅軍在長征中不但要與重兵“圍剿”的敵人作戰,還需要平均每天急行軍50公里以上。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不畏犧牲的遠征。1934年10月,紅一方面軍作戰部隊8.6萬多人踏上長征之路,1935年10月到達陜北吳起鎮時全軍僅為近8000人。1935年4月,紅四方面軍近10萬大軍開始西渡嘉陵江,自此踏上萬般曲折艱險的長征之路,1936年10月到達甘肅會寧時全軍3.3萬余人。1935年11月,紅二方面軍2.1萬多人從國民黨30萬大軍的合圍中沖出,踏上了長征之路,1936年10月到達將臺堡與紅一方面軍會師時,全軍1.1萬多人。紅25軍——紅四方面軍撤離鄂豫皖根據地后留下的一支紅軍武裝——1934年11月踏上長征之路,經過數月的顛沛流離和艱苦轉戰,成為中國工農紅軍中第一支到達陜北的部隊,全軍兵力最多時不足8000人,最少時兵力只有1000多人。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傳播理想的遠征。中國工農紅軍轉戰大半個中國,一路浴血奮戰,舍生忘死,用堅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傳播著中國共產黨人改天換地的革命理想。長征喚醒了中國的千百萬民眾,給予了他們世代從未有過的向往和希望——自世界近代文明的潮流猛烈地沖擊了這個東方大國之后,生活在中國社會最底層的赤貧的農民、手工業者、失業的產業工人從共產黨人的宣傳中懂得了人可以掌握自己的命運,世間可以有沒有剝削和壓迫的社會。于是,當那面畫著鐮刀斧頭的紅旗出現在他們眼前的時候,他們第一次知道了共產黨人所領導的革命和工農紅軍所進行的征戰可以改變世間的一切不公。他們隨手抓起身邊的鋤頭、鐵錘甚至僅僅只是一根木棍,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跟隨著那面紅旗一路遠去,他們堅信這條道路的盡頭就是勞苦大眾千百年來所夢想的中國——長征是中國工農紅軍走向一個嶄新的中國的啟程。

長征屬于人類歷史上這樣一種事件:即使經過了漫長的歲月,依舊被世人追尋不已。在地球的另一端,曾出任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的布熱津斯基于1981年秋天宣布,他要來中國進行一次“沿著長征路線”的跋涉。他來了,帶著他的全家走上了1934年中國工農紅軍走過的路。當這位西方政治家走到大渡河渡口的懸崖邊時,他被這條湍急的河流和兩岸險峻的崖壁震驚了,他被3萬多中國工農紅軍在十幾萬國民黨軍的追堵中渡過這條大河的壯舉震驚了。布熱津斯基后來說:“對嶄露頭角的新中國而言,長征的意義絕不只是一部無可匹敵的英雄主義史詩,它的意義要深刻得多。它是國家統一精神的提示,它也是克服落后東西的必要因素。”——長征是突破了國度、階級和政治界限的人類精神的豐碑。無論是哪一個國家或民族的人,無論持有何種意識形態,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給予人類的精神財富是走向理想所必需的永不磨滅的信念。
長征是信念不朽的象征。
一位叫B·瓜格里尼的意大利詩人這樣寫道:
黑夜沉沉,朦朧的黎明前時分,
遙望遼闊而古老的亞細亞莽原上,
一條覺醒的金光四射的巨龍在躍動、躍動,
這就是那條威力與希望化身的神龍!
他們是些善良的、志氣高、理想遠大的人,
交不起租稅走投無路的農家子弟,
逃自死亡線上的學徒、鐵路工、燒瓷工,
飛出牢籠的鳥兒——丫環、童養媳,
有教養的將軍,帶槍的學者、詩人……
就這樣匯成一支浩蕩的中國鐵流,
就這樣一雙草鞋一根土槍,踏上夢想的征程!
經過了長征的中國工農紅軍,成為創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武裝力量。《人類1000年》對此評價道:“從此,中華人民共和國帶領著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進入了社會主義。毛澤東震撼了亞洲和拉丁美洲,他使數以百萬計的人們看到了農民推翻了幾百年來的帝國主義統治。”
長征是中國共產黨和他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貢獻給世界的最壯麗的史詩!長征是中華民族貢獻給世界的最壯麗的史詩!
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比世界上任何人都有理由讀懂中國工農紅軍所進行的長征。讀懂了長征,就會知道人類精神中的不屈與頑強是何等的偉大,就會知道生命為什么歷經苦難與艱險依然能夠擁有快樂和自信,就會知道當一個人把個體的命運和民族的命運聯系起來時,天地將會多么廣闊,生命將會何等光榮。
前不久,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們有幸得見收藏家王德民先生收藏的一套以“長征”為主題的煙標。一枚枚煙標,一個個地名,連接起來竟然構成中國工農紅軍長征路線圖!欣賞煙標,如同跟隨紅軍走過二萬五千里長征路;跟隨紅色足跡,我們再一次接受長征精神的洗禮。
煙標其實并不重要。但是,這一套煙標的收藏讓我們又一次真切地感受到長征是如何進入了我們的生活,如何進入了我們的文化精神的構建之中。
一代偉人毛澤東曾有詩句,“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如今,南昌城里的槍聲響過已是80年了。80年,也是“彈指一揮間”,只不過,經了歷史的洗禮,我們就當這是更為凝重的“彈指一揮間”吧。今天的人們,有幸在這凝重的彈指一揮之后,可以以更為廣博更為深刻的眼光來理解來看待那曾經的歷史,體味永不可能塵封的歷史的醇厚與雋永。
借著對這一套煙標的欣賞,讓我們重溫歷史,重溫那一段不朽的傳奇,謹以此,紀念那段英雄傳奇的主體——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前身——中國工農紅軍的80華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