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隆重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之際,哈爾濱日報集團讀者俱樂部的收藏沙龍聚會上,黑龍江省著名收藏家王德民展示了一套以《長征》為主題的80余枚煙標,首次將這一歷史戰爭奇跡的全過程以煙標的形式展現于世人面前,反響十分熱烈。筆者回想起對王德民的采訪還有一段有趣經過呢!
講堂里的神秘聽眾
前不久,筆者應邀在一次哈報集團讀者俱樂部的收藏活動上講課。講課結束后,讀者俱樂部的領導鼓勵收藏愛好者把自己帶來的藏品拿上主席臺,由筆者當面進行鑒賞評析。記得大家拿來的多是字畫贗品,比較精美的工藝品當中也多屬于旅游紀念品,只有一些集報、集郵品還不錯,但是普遍缺少整理,沒形成專題。于是,我心里有點失望,覺得大家的收藏還處于起步階段,還需要大力推進。
正在這時,一位年輕的讀者突然給我遞過來一疊煙標,頓時讓我眼睛一亮:這些煙標的名字太叫人熟悉了,長征、金沙江、大渡河、遵義……煙標共有80多種,專題叫做《煙標上的長征路》。我大吃一驚,這可不是一般的愛好者能夠積累和提煉出來的煙標集藏專題!
我不禁問道:“這是你收藏的煙標?”
年輕人笑了笑,指著會場最后排的一位男子回答說:“是他的,他讓我拿來給劉老師鑒賞一下。”
“他是誰?”我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去。
會議主持人馬上用話筒喊話:“王德民請到前面來。”
什么?王德民?王德民在這里聽我講課?我更加吃驚了。我知道王德民是黑龍江省和哈爾濱市收藏家協會的創始人,是全國著名的火花(即火柴商標)集藏大家,央視東方時空專題報道過他的收藏成就,他來聽我講課簡直是讓我折殺。
主持人告訴我,王德民現在是哈爾濱收藏家協會名譽會長,在讀者俱樂部擔任收藏顧問。本來想請他講課的,他卻愿意以一個普通收藏愛好者的身份來參加活動,《煙標上的長征路》是他新近整理出來的專題。這個專題成為那次收藏活動的亮點。于是,我約了王德民老師,會后對他進行了專門的采訪。
煙標引領他重走長征路
王德民出身美術世家,祖父、父親都是畫家。他本人哈爾濱師范大學美術系畢業,當過20年美術教師、20年宣傳部干部,算上學齡前集郵,藏齡已達50多年。
王德民重走長征路的想法始于上個世紀60年代,不論是出差、度假他都有目標地進行收藏,足跡遍及了全國除西藏以外的30個省市,紅一方面軍、紅四方面軍的“二五”長征路上的重要城鎮都留下了他的汗水,都有他拜訪當地收藏家交流來的各種藏品。
王德民經常說:“收藏是藝術品投資活動,但是我搞收藏更注重的是藏品的社會價值。祖國之所以有今天,是因為有無數先烈為之拋頭顱,灑熱血,因此我要遍訪革命圣地,宣傳革命傳統,盡我的所能教育我們的下一代不忘歷史,熱愛祖國。”
王德民的工作不允許他用整塊的時間走完長征路,但他化整為零,這一次去江西瑞金,下一次去看遵義,革命圣地古田、懋功、會寧、吳起、西柏坡都有他尋訪的足跡,正是這些散布的點組成了一條紅線。從這些地方收集到的各種藏品都能組合成閃光的長征路線,而《煙標上的長征路》只是其中的一個門類的收藏專題。王德民先生的這套《長征》煙標不僅題材屬于重大革命歷史題材,而且所收藏的煙標均為上個世紀50至70年的代產物,非常珍貴,收集難度頗大,其中有《烏江》、《遵義》、《婁山關》、《赤水河》、《金沙江》、《蜀水》、《大渡河》、《延安》等品牌,每一個品牌都與歷史上的著名戰役有關,都反映了革命戰爭的艱難。
欣賞煙標好像也跟隨紅軍走過了二萬五千里長征路,使人從中增長知識,開闊眼界,受到一次光榮革命傳統教育,更深切感到長征是“宣言書”,它向世界宣告,紅軍是英雄好漢;長征是“宣傳隊”,它向人民宣布,只有紅軍的道路,才是他們的解放道路;長征是“播種機”,它播撒了革命種子,將到處發芽、長葉、開花、結果。
黑龍江大學的一位大學生在看了他的《煙標上的長征路》之后激動地說:“我也是煙標收藏愛好者,沒想到從煙標上還能讓我看到壯麗的史詩長征,王老師用大家不經意的煙標告訴我,人活著要多想想我們的國家和人民,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今后沒有任何理由不努力學習。”
收藏歷史是為了啟迪未來
王德民常說,一個收藏家,收藏是為了追憶昨天,欣賞今天,展望明天。收藏家不能簡單地成為藝術品的保管員,更不能像果戈里筆下的潑留希金那樣當守財奴。收藏歷史是為了啟迪未來。正是基于這樣的收藏理念,王德民立志終生要把民間收藏當成是國家文博的補充、民族文化的根基,讓這根基不斷的衍生,并枝繁葉茂,開花結果。
為了讓更多的百姓欣賞他的收藏品,從中受到教育和熏陶,獲得新的教益和藝術上的享受,他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就自費籌建了“立國家庭博物館”。他把這些有價值的收藏品,通過整理出各種專題,免費面對廣大群眾開放。
在王德民家的這座家庭收藏館里,人們可以看到1949年10月1日建國那天的《松江日報》,這上邊珍藏著《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的歷史,是一部難得的報刊史料;建國初期的《人民畫報》創刊號,記載著我國偉大事業的興起,從而開創了美的未來;中國第一家巧明火柴廠的火花以及后來諸家火柴廠,如呼蘭、松花江、鐵力、太陽島等廠生產的第一枚火柴的發展簡史;文革期間毛主席語錄歌曲專輯等。近年來,他又陸續整理了《雪韻冰情亞冬會》、《哈爾濱國際經貿洽談會》、《哈爾濱之夏音樂會》、《香港回歸祖國》、《八大名城美譽哈爾濱》、《煙標上的長征路》等新的專題。2007年新年伊始,王德民又推出了《火花上的冰雪藝術》、《襪標變遷看中國婦女的解放歷程》、《火花上的56個民族和諧發展》、《港澳臺西藏新疆共賞門券》等專題展覽。
王德民幽默地說:人類每一天都要活動,把它記錄下來就是一部人類文明的發展史。史學家用文字記述,理論家用筆墨闡述,收藏家從一個獨特的角度用某些實物記錄這段歷史,為了構建和諧社會貢獻出一份力量,這種收藏自有它不可取代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