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有部描寫“的哥”生活的外國電影。其中。主人公的妻子紅杏出墻。倒不像一般的影片有那么強的“視覺沖擊力”,非得有一番床笫之間的氣喘吁吁。而是借那個女人腿上長統絲襪一個新綻裂的洞來表現的——一舉止娉婷的女子從丈夫的出租車上下來,踱進一幢大廈,襪洞在左腿;而過了一個時辰。老公再來接她時。低頭一看,那襪洞卻轉移到了右腿上。寄奔放于含蓄。可能是受了中國文化之影響。這也算是“出口轉內銷”。本來擅長藏意飾容的中國人倒變得比人家還要直率,可惜,我們的好多文化人皆慳吝抬舉這個高明的“襪洞”。以為甚不“解渴”。
如果我們的編劇或導演都能從“襪洞”中悟出些道道來,而不是像《滿城盡帶黃金甲》那樣,滿眼盡是靠技術手段營造的視覺效果?;蚩俊敖燃薄?,以活生生擠出來的一片白花花的豐胸碩乳,來吸引觀眾的仔細觀察。來滿足低級眼球的“娛樂需求”,這個世界可能要干凈一些。 襪子如果與布鞋朝暮廝磨,“同性”總缺乏激情,小心翼翼地穿上一年。也“制造”不了幾個不太雅觀的洞來。以前看《霓虹燈下的哨兵》。戲里有個情節,我始終忘不了。有位排長“另”。卻充滿了“媚”意。讓同胞頗感羞臊的“媚”意。接下來的議論,照例千篇一律地落入窠臼。諸位不須思索也能猜個八九不離+——必定是與我們耳熟能詳的大貪官的“奢侈豪華”來一番鮮明的比較。果不其然。 再堅實的襪子與“革履”朝夕廝磨,便總有出“頭”之日。問題是在何時出“頭”,我們自然沒有必要浪費智慧去深入了解“襪洞”形成之真相,任何意義上的探索都是變態的“抬舉”。襪洞就是襪洞。而并非“有待深入認識”的東西。對無聊吹捧的自覺抵制。是我們建立或健全民族自信的前提。沃爾福威茨的“襪洞”顯然有意外之得,似乎他天天在穿破襪子,日日為勞苦大眾謀幸福。世界上不值得企慕而偏偏受人膜拜的“襪洞”實在太多了。要抑制這種抬舉洋人之“襪洞”的認知,要迅速改變中國社會普遍接受的某些人的基本思維方法,從技術上來說。確實具有不小的困難。
可喜的是:網上有“白領”說實話——“我也穿有洞的襪子,有什么反常嗎?我的年收入足夠買一輛“廣本”,但我并不覺得穿有洞的襪子就能說明什么。“可能是人家太忙了,襪子穿的時間長,老化磨破了,一時沒注意,一雙襪子也用不了幾個錢,他身上那身行頭,衣服、襯衣、褲子就幾千美元甚至上萬美元了。”
佛學中講,覺悟要經歷三個階段:最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階段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階段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不少人自以為“十分成熟”。而目前卻正處于看山不是山的“第二階段”。公孫布被,嚴嵩粗糲。各有各的活法,各有各的招數。大貪巨蠹偶爾嘗鮮吃點野菜。恰巧被好事者瞧個正著,便涕泗橫流地到處宣揚。又貌似不經意地把“一時”說成了“一世”。這種“敏感”的嗅覺非常惡心,卻時常有出奇之效,行長沃爾福威茨大人可欣賞這種本事?
(責編:郭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