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莽群山接碧空,云海溟,林海蔥蘢依偎著太行,從孩童步入中年,太行山始終以其穩健蒼勁的姿態與雄渾厚重的色彩撞擊著我的心靈和視覺。表達太行山水、展現太行風骨,是我不解的情緣。
繪畫從唐代吳道子作畫當其下手風雨快,筆所未到氣已吞,到清代四王的化剛勁為和柔,變雄渾為瀟灑,對蕭散簡遠、靜、凈的追求使中國傳統繪畫逐漸步入陰柔小巧其套式,至萎靡不振之狀態。直到進入二十世紀后,方有吳昌碩、黃賓虹、傅抱石、潘天壽諸大師天風海雨、驚雷迅電式的藝術實踐改變了這種頹勢。
太行山水與蕭散簡遠、靜、凈的傳統畫風迥然不同。我獨鐘太行山水,癡迷太行山水燕趙自古多悲歌,太行綿延八百里,她像一條青龍背依黃土高原,雄視華北平原,那么厚重,那么穩健,飽涵博大、雄渾、古樸之風,它的陽剛與雄壯是審美世界與大山精神的融合。久居太行山下,她的一巖一隅都已銘刻心中,因而內心常常感受到太行氣勢磅礴的吶喊,揮之不去,擋之不住。把握太行獨具的內涵和藝術特色,展現太行是我強烈的創作愿望。
置身于太行山谷,暢想中國山水畫理想化生存方式,歌頌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通過山水味象悟出人天相通的暢神境界,對大自然的感受與人生的修養事例貫通,醞釀為胸中丘壑,揮至筆下,創造超凡脫俗的審美境界。作畫的過程,是一個美感的尋求及表現的過程,從一點一線、一皴一染中去把握畫面之氣脈。畫畫過程中的每一筆每塊墨的組成,慘淡經營就是組成畫面終極印象的過程。
用心靈感悟太行,用情感筆墨太行,畫出內心的太行山水,這就是我所追求的藝術。
(責 編:楚 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