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毛澤東對中國小資產階級的認識觀主要包括三個歷史時期的內容。第一,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這一時期毛澤東對中國小資產階級進行了初步的分析,以為小資產階級包括城市和農村兩種,它們是中國革命的主力軍,是中國共產黨黨內產生左右傾機會主義思想的社會基礎。第二,社會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進一步發展了他的認識觀,以為中國小資產階級除仍包括農村與城市的兩種外,城市小資產階級不包括知識分子在內,民主黨派是小資產階級的團體。第三,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毛澤東對小資產階級的認識觀有更進一步的發展。此時,他以為知識分子在經歷改造后,仍與工人、農民有著鮮明的區別,知識分子仍屬于資產階級的范疇:資產階級思想與小資產階級思想很難區分,小資產階級在經濟范疇上屬于資產階級等。毛澤東對中國小資產階級的認識觀發展到最成熟時期應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
關鍵詞:小資產階級:認識觀
中圖分類號:A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0544(2007)06—0019-05
自新民主主義革命至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時期,毛澤東對中國小資產階級的認識觀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其中有一部分內容成為了毛澤東思想科學體系的組成部分。以往,學術界對毛澤東這一認識觀的概述過于公式化與簡單化,缺乏系統而全面的論述。尤其是對其中的一些觀點,迄今為止,尚未認識得十分清楚,甚至,有些問題如毛澤東關于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時期對小資產階級認識觀的論述一度被忽略。為使學術界對毛澤東及毛澤東思想的研究能夠更加深入地開展,本文對毛澤東關于中國小資產階級的完整的認識觀試作論述。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對中國小資產階級的認識觀
在黨的創建與國民革命時期,毛澤東對中國小資產階級提出了一些初步的分析,他認為,它們的構成是:“自耕農、手工業主、小知識階層——學生界、中小學教員、小員司、小事物員、小律師、小商人等。其中自耕農與手工業主又分為左、中、右三部分。其中,第一部分有余錢剩米,對革命取懷疑的態度。占少數是右翼。第二部分可以自給。對革命取中立的態度,但絕不反對革命,這些人占小資產階級人數的一半。第三部分是生活下降的。是一個數量不小的群眾,是左翼”。從毛澤東這一段具代表性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城市與農村中的小資產階級大多位于社會中下層,雖然它們中的半數對革命持中立態度,但是他們中的大多數是不反對革命的,是革命可以爭取和團結的對象。
在土地革命時期,對于小資產階級的認識,毛澤東在原有的分析基礎上又提出了一些新的觀點,其中最突出地表現在他提出了關于城市小資產階級的概念。他認為,城市小資產階級與農民群眾是中國革命戰爭的主力軍,是無產階級堅固的同盟者之一。在此,毛澤東把小資產階級作為革命戰爭的主力軍來看待。毛澤東的這一觀點,迄今為止,仍為學術界所忽略,幾乎無人提及。同時,這一觀點也改變了毛澤東原先認為小資產階級的半數對革命持懷疑態度的看法。此外,毛澤東還以為,黨內的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淵源于城市小資產階級與農民階級。他于1929年在《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決議案》中就明確指出:“四軍黨內種種不正確的思想來源。自然是由于黨的組織基礎的最大部分是由農民和其他小資產階級出身的身份所構成的。”同時,毛澤東在《給林彪的信》中也指出:“形式主義之來源是由于唯心主義,唯心主義之來源是由于游民、農民與小資產階級成分中產生出來的個人主義,這與小團體主義、流寇思想、單純軍事觀點等等是一條戰線基礎上的,只是一個東西。”
在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對中國小資產階級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的認識階段,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把小資產階級詳細地劃分為四類,它們是:知識分子與青年學生、小商人、手工業者、自由職業者。他們在黨的統一戰線中,都屬于進步勢力。
第二,把農民階級劃歸為小資產階級的行列,這是繼毛澤東《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一文之后再次提及此問題。這時,關于農民階級是小資產階級的提法主要出自毛澤東的兩篇文章。一篇是1943年10月《切實執行十大政策》;另一篇是1944年3月《關于路線學習、工作作風和時局問題》。毛澤東的分析是:“農民是小生產者,是小資產階級,是我們最可靠的同盟軍,對農民要采取同志態度,以斗爭求團結,把農民提高到接受共產黨的綱領的水平。”基于這種認識,毛澤東還進一步分析到:“中國社會最基本特點是小資產階級占人口的大多數,黨對這個問題要慎重處理。反映到黨內的小資產階級思想及由于這種思想而產生的錯誤。也不是個人問題,而是社會現象,是在一定歷史條件下的必然現象。”筆者認為,毛澤東的以上論述至少有兩個問題是被學術界長期以來所忽略的。其一,關于農民階級屬于小資產階級的論述;其二,團結農民階級,必須要通過斗爭的方式才能獲得的論述。另外,毛澤東的這些提法,還可使我們清楚地看到,毛澤東在以往論述小資產階級時經常要加上“城市”二字,即把城市小資產階級作為一個獨立的概念提出來,其目的就在于要把農村中的小資產階級與城市中的小資產階級嚴格區分開來。據此,我們可以以為,在毛澤東看來,中國的小資產階級從廣義上而言,是指包括了農村中的廣大農民在內;而從狹義上而言,主要是指城市的小資產階級,即由城市中的知識分子與青年學生、小商人、手工業者、以及自由職業者等人組成。
第三,提出了關于小資產階級具有兩面性的主張。毛澤東以為,小資產階級是一個過渡的階級,它的兩面性是即有革命的一面,又有落后的一面,在失去無產階級領導時。它們容易轉向接受自由資產階級以致大資產階級的影響,成為他們的俘虜。毛澤東關于小資產階級具有兩面性的問題,也是被學術界長期以來很少談及的問題,似乎兩面性的問題只有民族資產階級所特有。但實際上,毛澤東對中國資產階級兩面性的分析,也涉及到了小資產階級的問題。
第四,提出了關于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概念。毛澤東于1942年5月《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指出:“在今天,堅持個人主義的小資產階級立場的作家是不可能真正地為革命的工農兵服務的,他們的興趣,主要放在少數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上面。”毛澤東在此還特別指出,知識分子可分為兩類:一類為資產階級服務的知識分子;一類為工農服務的知識分子,也就是無產階級自己的知識分子。毛澤東的這種提法,顯然比起以前僅把知識分子歸于小資產階級范疇的提法,在認識上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第五。毛澤東此時對中國小資產階級的分析,較大篇幅談及到小資產階級對黨內思想影響的問題。雖然毛澤東在土地革命時期曾分析過小資產階級是使黨內產生個人主義、流寇主義,以及“左”傾機會主義的主要思想來源,但是,直到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對這一問題才有了更加廣泛而深入的分析。毛澤東指出,小資產階級思想對黨內的影響還包括:黨內出現的主觀主義、宗派主義、黨八股等。或者說,黨內存在的無產階級思想和非無產階級思想之間的矛盾斗爭,歸根到底主要是無產階級思想與小資產階級思想之間的矛盾斗爭。
二、社會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對中國小資產階級的認識觀
早在新中國建立前夕,1949年6月,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中,就已經提出了小資產階級在國家中的地位。也就是城市小資產階級與工人階級、農民階級是組成人民民主專政的基礎,小資產階級是人民民主專政政權的基本力量之一。當我國進入社會主義革命時期,由于社會主義改造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形勢,所以毛澤東對小資產階級的認識觀也隨之發生了一些變化。一方面,毛澤東沿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使用過的概念;另一方面,依據新的歷史條件對小資產階級的狀況作出了一些新的分析。
(一)毛澤東對小資產階級的認識沿用新民主主義時期的分析法
在社會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仍沿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對小資產階級的階級分析法最突出地表現在他將城市小資產階級與農村小資產階級區分開來,以及仍使用城市小資產階級的概念。新中國建立后,1950年6月,為使農村的土地改革順利推進,毛澤東號召包括城市小資產階級在內的全國各革命階級、階層都來支持農民的土地改革。并于政協一屆二次會議閉幕詞的講話中指出:“我們這次會議議題眾多,中心的議題是仍舊有土地制度加以改革的問題……這是很好的,我為新中國數萬萬農村人民獲得翻身機會和國家獲得工業化的基本條件而表示高興,表示祝賀。中國主要的人口是農民,革命靠了農民的援助才得到了勝利,國家工業化又要靠農民的援助才能成功,所以工人階級應當積極地幫助農民進行土地改革,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也應當幫助這種改革,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更應當采取這種態度。”此外,1954年6月,毛澤東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上就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問題發表的講話中,也再次使用了城市小資產階級的概念。他說:要有這么一個“各民主階級、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地廣泛地人民民主統一戰線,可以安定各階層,安定各民族資產階級的各民主黨派,安定農民和城市小資產階級。”甚至到1955年期間,毛澤東仍將小資產階級明確地區分為城市與農村兩種。毛澤東于1955年10月,在《工商業者要掌握自己地命運》一文中指出:“中國的統一戰線有很久的歷史,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反帝反封建,到現在的社會主義革命,無產階級是經過共產黨領導統一戰線的。我看統一戰線有好處,又反帝反封建,又贊成社會主義,為什么要把人家趕走呢?是人多好些,還是把許多積極因素趕走好些呢?還是把積極因素團結起來好。要把民族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農村的城市的)、宗教家等等都團結起來。”
(二)毛澤東對小資產階級提出了新的認識觀
進入社會主義革命時期后,毛澤東對小資產階級認識觀有所改變,最主要的內容有,他于此時提出了關于小資產階級不包括知識分子在內、以及民主黨派也屬于小資產階級團體的主張。1955年10月,毛澤東《在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問題座談會上的講話》對城市小資產階級作了這樣的分析:“工商界的人中間也會是參差不齊的,有些人更覺悟些,有些人不覺悟些,甚至最后還有一些頑固分子。資產階級連他們的家屬,大概有七百萬人左右。城市小資產階級,就是小商小販,獨立手工業者(不包括店員,手工工廠的工人),有兩千幾百萬人。兩者合計有三千萬人左右”。尤其令人關注的問題在于,直至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毛澤東仍然堅持這一觀點。筆者認為,在毛澤東看來,社會主義革命將逐漸地消滅各種城市與農村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也隨之不復存在,但是知識分子這個原屬于城市小資產階級的社會成員卻要長期地保存下來,他們要成為未來社會不可缺少的社會成員之一。為此。毛澤東在社會主義革命時期。就著眼于將原屬于城市小資產階級的知識分子從資產階級中的某一階層分離出來。以適應新的形勢下社會成員變化的需要。依據是,毛澤東于1955年10月在一次講話中指出: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到來后,中國社會成員只剩下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他說:“把個體私有制和資本主義私有制廢除了,社會上就剩下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和知識分子。整個民族只有到那個時候才更有前途,更有發展希望。”
此外,毛澤東還將各民主黨派看作是資產階級與小資產階級的團體。眾所周知,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把擁護和支持中國共產黨革命事業的各民主黨派視為民族資產階級,或中等資產階級的團體,他們是革命的動力之一。但是,進入社會主義時期后,毛澤東改變了他對各民主黨派的看法,除仍認為它們是資產階級的團體外。還認為它們也是小資產階級的團體。1950年3月,毛澤東在同李維漢、徐冰談話時明確指出:“民主黨派是聯系小資產階級、資產階級的,政權中要有他們的代表。對民主黨派要給事做,尊重他們,把他們當做自己的干部一樣。”毛澤東的這一分析,無疑地發展了他于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對民主黨派的一貫看法,這與新民主主義革命結束后,隨著地主、官僚資產階級的消滅,小資產階級與民族資產階級的改造問題也更加成為黨與國家關注的重要問題之一密切相關。因為,當我國進入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時期后,隨著民族資產階級的逐漸消失。民主黨派也將具有更加新的意義上的社會代表性。相比較而言,這也與毛澤東認定知識分子在進入社會主義建設后具有更加廣泛的社會代表性的觀點相一致。
三、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毛澤東對中國小資產階級的認識觀
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到來后,毛澤東在對中國小資產階級的認識方面,仍包括兩個方面的基本內容。一方面,仍沿用社會主義革命時期的認識觀;另一方面,對原認識觀作出某些修改。在沿用原認識觀方面,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毛澤東仍然認為民主黨派是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的團體。毛澤東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文中指出:“為什么要讓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的民主黨派同工人階級政黨長期共存呢?這是因為凡屬一切確實致力于團結人民從事社會主義事業的,得到人民信任的黨派,我們沒有理由不對它們采取長期共存的方針。”當說,這是社會主義革命以來,毛澤東再次確認民主黨派既是資產階級的代表,又是小資產階級的代表的更加清晰的表述。
第二,毛澤東仍堅持中小資本家屬于小資產階級、農民是農村中的小資產階級的說法。1956年12月毛澤東在《同工商界人士的談話》中說:“我再來談談經濟問題。你們關心的是大中小資本家的問題如何解決,定息問題如何解決。大、中、小應該分階層。我現在提一點意見,是否對,請你們考慮。我主張把占百分之九十的中小資本家不劃入資產階級范圍,叫上層小資產階級。過去我們也這樣搞過,在土改當中,有種小地主,就叫他小地主出租者,不叫他地主……對中小資本家不許照顧。現在我們把他們放在小資產階級范圍來解決。農民是小資產階級,是鄉村的小資產階級,城市也存在小資產階級,其中就包括中小資本家。”
另外,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毛澤東根據新的形勢變化,對中國小資產階級的認識觀又提出了一些新的觀點,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第一,把知識分子與工人、農民鮮明地區別開來。知識分子仍屬于資產階級的范疇,或處于“中間狀態”。以往,學術界普遍認為,自1956年1月,全國知識分子工作會議在確定了知識分子屬于工人階級隊伍成員之后,知識分子的階級歸屬問題已不成問題了,知識分子從此可摘除小資產階級的帽子了。但事實上,在毛澤東看來,知識分子與工人階級的區別仍是涇渭分明的,知識分子不僅與工人階級在社會地位上有著明顯地區別,而且在思想上更是相差甚遠。換言之,1956年1月中央會議確定的知識分子成分問題遠未解決。就社會地位而言,1957年2月,毛澤東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文中認為:“在我國現在的條件下,所謂人民內部的矛盾,包括工人階級內部的矛盾,農民階級內部的矛盾,知識分子內部的矛盾,工農兩個階級之間的矛盾,工人、農民同知識分子之間的矛盾。工人階級同其他勞動人民同民族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民族資產階級內部的矛盾,等等。”在思想認識上,毛澤東以為,知識分子離工人階級、離馬克思主義者的思想境界,還有相當的距離。誠然,學術界有人認為,毛澤東于1957年3月,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講過“知識分子是腦力勞動的工人”這句話,似乎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的分子已被毛澤東確認了。但筆者認為,這句話不能成為毛澤東已經確認三大社會主義改造后,知識分子已經成為工人階級的證據。因為毛澤東于1957年期間,在他的多次講話中指出,知識分子只有少數已成為共產主義者,而大多數還是屬于資產階級,他們的思想改造還需三個五年計劃才能完成。例如。毛澤東指出:“我國知識分子的大多數,在過去七年中已經有了顯著的進步。他們表示贊成社會主義制度。他們中間有許多人正在用功學習馬克思主義。有一部分人已經成為共產主義者。這部分人目前雖然還是少數,但是正在逐漸增強。”尤其是1957年3月,毛澤東《在普通教育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更加明確地指出知識分子中的大多數未能成為馬克思主義者。他說:“知識分子,按出生說百分之八十是地主、富農、資本家子弟,當然還有大中小的區別。按全國六億人口計算,如果說其中百分之一是知識分子,那就是六百萬人……全國知識分子就算五百萬吧。五百萬里面究竟有多少人相信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有十分之一沒有?十分之一就是五十萬……這些人多數不說話,沉默地抵抗。恐怕這兩頭都沒有十分之一,……”毛澤東對知識分子的評價再鮮明不過地說明,在他的觀念中,廣大知識分子在歷經社會主義改造后,在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不僅與工人階級有著嚴格的區別,而且還與馬克思主義者有著嚴格的區別。在毛澤東看來,他們大多數仍屬于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范疇。至于什么時候知識分子才能由原來的小資產階級轉變成為工人階級的知識分子,毛澤東認為“要在比如三個五年計劃內(還有十一年),使整個知識分子在學習馬克思主義跟工農結合的問題上進一步。其中大概要有三分之一的知識分子或者人了黨,或者是黨外積極分子。然后再進一步,爭取其余的知識分子。”
另外,毛澤東還指出,知識分子在三大社會主義改造后,大多處在“身在曹營心在漢”的中間狀態中。1957年4月,毛澤東在與人民日報負責人談話中,對有人認為在三大社會主義改造結束后,資產階級既然已經消滅了,那么知識分子自然也不可能再是資產階級分子的提法給予了批評。他說:“現在對待知識分子的政策究竟是什么?百家者,兩家而已;資產階級一家,無產階級一家。知識分子百分之七八十是處在中間狀態的。爭鳴,就是兩家爭取這中間狀態的知識分子。知識分子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有人說,資本主義私有制正在變成社會主義公有制,‘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哪里還會有資產階級知識分子?不,知識分子的毛可以附在資產階級的皮上,也可以附在無產階級的皮上……現在的知識分子是‘身在曹營心在漢’。他們的靈魂依舊在資產階級那方面……知識分子要解決這個‘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問題,要在無產階級的皮上粘得很好,成為無產階級知識分子。”筆者認為,這是毛澤東在三大社會主義改造基本結束后,對我國知識分子這種社會定位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分析,是適應了社會主義建設新形勢發展變化的結果。或者說,毛澤東給予知識分子這一特殊社會的定位,與他在此期間提出關于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中國社會只剩下工人、農民、知識分子三大階級的論斷是相一致的。尤其是當原屬于城市小資產階級的知識分子在剛剛脫離了其原來的成分后不久,他們因經濟社會地位發生了重大的改變,因思想狀況在短期內依然如舊,所以,毛澤東把他們稱為“中間狀態”的社會成員,“身在曹營心在漢”,正是這種狀況深刻的描寫。進一步而言,他們即不是工人,更不是農民。他們此時只屬于自己獨特的階級。一個動搖于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的特殊階級,他們在思想上大多屬于資產階級。也就是說,在毛澤東看來,在未經過長期的思想改造之前,在思想觀念上,知識分子的大多數還是屬于資產階級的。在這點上,我們可以從他對知識分子大多不信馬克思主義的論述中找到依據。對于知識分子所處的這種中間狀態,毛澤東又將其稱為“兩面性”。例如,毛澤東于1957年在最高國務會議第十二次(擴大)會議上的講話中說:“社會大變動時期知識分子吃了苦頭。主要是社會科學方面的,這里有個經濟基礎的問題。過去五百萬知識分子所依附的經濟基礎,現在垮了。有人說,私有制沒有了,還有什么兩面性?這是不對的。‘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現在五百萬知識分子是吃工農的飯,吃國家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的飯。現在知識分子有些不自覺,他們的墻角(經濟基礎)早已挖空了,舊的經濟基礎沒有了,但他們的頭腦還沒有變過來。毛已依附在新皮上了,但思想還是以為馬列主義不好。”
由此可見,無論是“中間狀態”,抑或是“兩面性”的分析,毛澤東對知識分子的大多數思想狀況之分析是不樂觀的,是仍將知識分子作為資產階級思想代表而看待的。另外,毛澤東講這些話的時間離1957年反右斗爭的爆發僅差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我們可以有根據地認為,毛澤東對知識分子的分析是促成1957年反右斗爭開展的重要思想原因。
第二,知識分子不僅代表城市中小資產階級利益,而且還代表農村中小資產階級的利益,他們中的相當大的部分人對革命是動搖的。毛澤東的這一觀點,可以說是他對新民主主義時期已建立起的小資產階級認識觀一次重大修改。因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在一些文章中,是將知識分子歸為城市小資產階級的范圍內,他們中只有少數的上層分子才對革命持動搖的態度,但就城市小資產階級整體而言,他們是中國無產階級可靠的同盟軍。然而,當1956年三大社會主義改造基本結束之時,毛澤東不僅認為知識分子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期,是城市的、農村的所有小資產階級的代表,而且以為他們中的相當大的部分對革命是動搖的。例如,毛澤東于1956年8月在《增強黨的團結,繼承黨的傳統講話》中指出:“中國是一個小資產階級群眾廣大的國家。小資產階級中間有相當大的一部分人是動搖的……我們黨,拿成分來說,基本上是工人和貧農組成的即無產階級和半無產階級組成的。半無產階級也是小資產階級。但是它的堅定性要比中農好的多。我們黨也吸收了一部分知識分子,在一千多萬黨員里頭,大中小知識分子大概占一百萬。這一百萬知識分子,說他們代表帝國主義不好講,代表地主階級不好講,代表官僚資產階級不好講,代表民族資產階級也不好講,歸到小資產階級范疇比較適合。他們主要代表小資產階級范圍里哪一部分人呢?就是城市和農村的生產資料比較多的那一部分人,如富裕中農。”毛澤東這段話,可以說是自新民主主義革命以來,對知識分子代表哪個階級成分的最具代表性的分析。其表達的清晰程度遠高于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時期。尤其是毛澤東的這段對知識分子與小資產階級關系的分析,至今仍被學術界所忽略。
第三,小資產階級在經濟范疇上是屬于資產階級的范疇,資產階級思想與小資產階級思想很難區分開。毛澤東于1957年3月,《在普通教育工作座談會的講話》中認為:“有人問資產階級思想同小資產階級思想的區別,我就分不出來。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在經濟上屬于一個范疇。若論出身,小資產階級出身的人反動起來,也很厲害……對資產階級知識分子不光看出身,我指的是他們接受的是資產階級的教育,而資產階級是按照它的利益來教育人的,有的人后來又接受了馬克思主義。資產階級思想和小資產階級思想,如何區分法,我看很難。”毛澤東對小資產階級在經濟范疇上屬于資產階級的論述。是對以往他把小資產階級放入非資產階級范疇之說的重大修改。因為,毛澤東向來以為,農村中的廣大農民與知識分子都屬于小資產階級,在經濟范疇上他們與民族資產階級、官僚資產階級有著根本的區別。毛澤東認為。“農村和城市的小資產階級是不剝削人的”。而資產階級則不然,它們是剝削階級。對毛澤東的這一觀點,無疑地也是被學術界長期以來忽略的問題。另外,從毛澤東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進入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后,由于城市與農村中的原屬于經濟范疇的小資產階級的不復存在,由于資產階級與小資產階級在思想上的難以區分,所以,毛澤東對小資產階級思想的分析與批判,常常是將其歸入資產階級思想這一更大的范疇中加以提出的。例如,毛澤東于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把農村中的單干風,把意識形態領域中的階級斗爭,甚至把黨內的所謂路線斗爭等等,都視為資產階級思想來加以批判。但是,必須指出的問題是:這并不等于說毛澤東因此就不再使用小資產階級概念了。例如,1957年反右斗爭開始之時,毛澤東就在該年的9月份在一次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的講話中,就將資產階級與小資產階級區分開來,他說:“階級矛盾與敵我矛盾有區別。資產階級同我們的矛盾,有對抗的和非對抗的兩面。一般說來,資產階級、富裕農民仍作為人民內部矛盾來處理,是非對抗性的。處理不好也會轉化成敵我矛盾。階級矛盾,重要的是在資產階級、上層小資產階級及他們的知識分子這三部分人中間,他們有的不對抗,有的對抗。”尤其是當文化大革命爆發之時,針對黨內的矛盾斗爭,毛澤東除認定這一斗爭性質是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斗爭之外,更主要地是將這一斗爭視為無產階級與小資產階級的斗爭。為此,毛澤東于1966年12月指出:“階級斗爭沒有完結,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是同資產階級、特別是小資產階級在黨內代理人的全面較量。”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有根據地認為,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毛澤東在使用小資產階級概念時,是盡量地將其與資產階級概念區分開來的,如無法區分時,毛澤東便使用資產階級概念而取代之。
毛澤東對中國小資產階級的認識觀經歷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三個歷史時期,最終形成了一個較系統、較完整的認識體系。其中的大部分內容是屬于毛澤東思想科學體系的組成部分,少部分內容是屬于毛澤東晚年時期的錯誤思想。筆者認為,毛澤東對中國小資產階級的認識觀最具成熟的時期,應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而非學術界普遍認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從歷史發展的動態來分析。毛澤東對中國小資產階級的認識觀是不斷變更的。這一情況說明,學術界普遍認可的那種公式化、固定化的分析觀點是存有偏見的。尤其是對毛澤東的一些分析觀至今仍被忽略,這些被忽略的主要觀點有:其一,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提出的關于小資產階級是革命戰爭主力軍的主張,關于農民階級需要通過斗爭才能團結的主張;其二,社會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認為民主黨派屬于小資產階級團體的主張,關于小資產階級不包括知識分子在內的主張;其三,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毛澤東提出知識分子與工人階級、農民階級有著嚴格區別的主張,關于知識分子處于“中間狀態”的主張。關于知識分子是城市與農村中小資產階級共同代表的主張。以及資產階級思想與小資產階級思想很難區分的主張等等。總之,毛澤東對中國小資產階級的認識觀,除了建國后,他對知識分子階級屬性問題的認識,以及文革期間,他對黨內路線斗爭的認識存有一些錯誤的觀點外。其余的部分應屬于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范疇,并應當將這些內容加入其中,使毛澤東思想的內容更加全面而豐富。
責任編輯 肖 利